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则永久存在”。这句李大钊的名言,是陈晋新作《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一书的首语,亦是我在轻轻合上这本历史随笔集之后反复吟哦的一句话。对历史多么大气而深刻的评价啊!历史虽只过一趟,只演一回,但它总会为后人留下追忆的脉络;历史能启迪后人,则是因为它的“演行”沉淀了太多的神韵。  相似文献   

2.
陈晋 《新湘评论》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3.
陈晋 《学习导报》2010,(9):56-59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此一回的演行,仍永久存在”。 说这话的,是1919年上演的五四运动的思想界领袖之一李大钊。五四运动恰恰是“只演一回”却能贯注于后世的历史大戏。它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涌不息的思想河道,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相似文献   

4.
勿忘“民心”标准王锦春读史使人明智,常常又让人沉重得掩卷叹息。与历史对话,冷峻地评判前人的是非得失,并非为了潇洒地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昭示后人的是两个大字──民心。民心向背,事关成败荣辱。一国之君对关系到民众的大事小情,能力...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说起参加母校校庆的经历,毕业于某高校的李先生心情有些复杂。2008年10月下旬,李先生得知母校50周年大庆,特意在校庆当天回了趟学校。正当他准备在校友登记表上落笔签名时,突然发现最后一栏“捐款数额”上写满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乍一看还以为是同事孩子过周岁,母校的校庆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6.
2000年,“美女作家”席卷中华大地,美的或不美的,只要是年轻女性,写了两行字就全部跳上这趟“美女作家”专列。列车内拥挤不堪,气味难闻,自相残杀也就在所难免,但它招摇过市,对外还是起到了广告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7.
黄炳麟 《唯实》2001,(5):72
革命老前辈谢觉哉同志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是官国,虽然革了命,人们总不免咀嚼官的余味,虽贤者不免。此种情形,今日依然,于是颂之者有之,求之者有之,竟可闹到门庭若市的程度。”这是谢老对中国官场历史和中国官僚社会深刻洞察剖析后得出的结论,至今仍有针砭意义。 偶尔翻阅几本杂书,有几则小故事既有趣味又发人深省,引来聊博读者一笑。 清朝同治末年,有位京剧演员“十三旦”走红北京城,朝廷内外捧场的不少。一次登台演出,发现台下坐着位老儒,原来是“十三旦”幼年读书时的恩师,曾保护过他免受皮肉之苦。演毕,“十三旦”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在史学界,有时会听到人们问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怎么开起来的?本人的研究也很粗浅,只大体理一些脉络,供参考。一、两年徘徊中的分歧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徘徊中...  相似文献   

9.
“回趟老家,想不到会变得这么容易!”车子快进村时,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穿过池塘,但它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旁边问道:“青蛙先生,能不能让我躺在你的背上,你驮我过池塘?”青蛙回答道:“我不得不拒绝你,因为你会在我游过池塘的时候刺死我。”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09,(9):68-68
骗子 昨天接到一骗子短信,让我速把钱汇入农行一账号。我半小时后顺手回了一条:已存5000,请查收。今天结果收到回复:“都跑银行三趟了,还没收到你的钱,你这个骗子!”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北京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一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历史发展的脉络,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了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叙事清楚,材料丰富,突破了单纯写党史、...  相似文献   

13.
梁兰 《党建文汇》2002,(12):24-24
近日,四川成都野生世界迎来了两只野生大熊猫。和别的大熊猫不同,它们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两只大熊猫均为雌性,小的叫“张卡”,大的叫“遥远”。“张卡”出生才3个月,就被妈妈抛弃了,是一个藏族姑娘冒着生命危险下到山沟底将它抱回的。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安亭医院党总支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开展“医疗直通车”每天一班、社区免费专家门诊每周一次、巡回健康讲座每月一场、大型义诊活动每月一趟、出院病人后续服务每季一回的“五个一”公益活动,既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又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规划是一座城市的躯体,而文化则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示独有的历史文化脉络,这样的城市才是有内涵、有韵味的。其中,对传统建筑的再生设计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通过对建筑空间与材料的再生性设计使传统旧建筑在形态和功能上达到“新生”因此,探讨民族地区传统干拦建筑的再生设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胡光祎 《世纪桥》2009,(19):63-64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提出的“物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也即开山之作,它是公开发表的比马克思的异化论更早的一部著作,从而也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使他被后人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尽管他本人始终不愿意承认,但他的思想和物化理论确实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思潮是人们共同心理基础得以形成与巩固的基本要素,亦是社会文化与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就历史视域下考镜:百年以来社会思潮的历史变迁和衍变脉络;社会思潮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通过历史视域下社会思潮嬗演轨迹、衍化进程的探赜追询,沉潜覃思、甄陶辨析它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  相似文献   

18.
王永华 《党史纵横》2002,(10):33-35
从1958年到1961年,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开展,我国农村公共食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农村公共食堂是怎样演绎其历史命运的?它为什么能够产生?它为何只存在三年就夭折了?它留给后人的教训是什么?!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1年冬,全国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当时片面地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已不适应大办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年2月,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各地据此开始…  相似文献   

19.
真知 真信 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号召,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我们应当怎样响应十六大的号召?我认为,关键是通过学习,使全党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知、真信、真用。真知,就是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深悟透。一是理清发展脉络,深刻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根源。要从理论源头上理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学史明理中领悟真谛,在穿透历史中看清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二是把准历史方位,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要站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全视角地准确把握“三个代…  相似文献   

20.
贺莉丹 《党史文苑》2007,(10):44-47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 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倾一时;如今,蒋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陈家的后人,则十分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来自“四大家族”,却刻意回避“豪门”背景。对于先人功过的种种争议,他们也坦然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