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遗产     
正1956年3月,铁道兵8509部队的1800名官兵在团长孙培军的率领下,由汤原开赴虎林,在虎头镇组建8509农场。我的父亲孙友明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他是团长的警卫员。部队驻扎在"一棵树"以后,有一天,团长对我父亲说:"你跟了我多年,不能总在我身边,以后想干点儿啥?"我父亲没多想,直接答道:"我学打铁吧,造开荒工具去!"从那时起,烘炉、风箱、大锤陪伴了父亲一生。我在父亲"当当"的锻打声中长大,其间的许多小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次,队长让人送来一批10米长的钢筋,叫他按尺寸下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场职工家庭。父亲当时也算是农场少有的"文化人"。我的记忆中,从没有过"家训"的概念,但有一条"家规"让我记忆深刻: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否则,就一个字——打。小时候,北京、上海的知青每次探家回到农场,都会带来花花绿绿的糖果。对我来说,那些糖果太有诱惑力了。一次,一个上海知青给了我一把糖果,我怕被家长发现,就撕了一张"皇历"把糖果包起来,塞进麦秸垛里。尽管我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但还是露出了"马脚"——撕的那页"黄历"日  相似文献   

3.
离婚的理由     
我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她再没有改嫁,把后半生的34年全都倾注到了我的身上,在我面前再也没有提过关于父亲的事儿。 我的记忆中,父母离婚只是一件事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我五岁时,父亲被日本人毒死了。对父亲我没有什么记忆,是听母亲生前断断续续地讲给我们子女听,父亲可能是党员,在大连、沈阳搞过地工,曾上过黄埔军校。伪满时期,宪兵曾来到我家搜查,说我父亲是反满抗日赤色分子……”。这段话是一个女儿对一位早逝的革命父亲的模糊记忆。是什么让一个女儿对父亲的了解那么的模糊,又是什么让我们对一位优秀的地下党员的事迹知之甚少?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的探究精神,遵照党史为现实服务、存史资政育人的宗旨,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核实,终于拨开覆盖在这位革命者身上的“迷雾”,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车费     
正父亲今年已经76岁,大半辈子在农村耕种锄耪,从没有进过城。秋后,我打的把他老人家接到了城里,想让他享享福。车到了地方,父亲见我给出租司机50元车费,心疼地说:"哎呀,300斤大白菜没有了!"看着父亲那心疼的表情,我劝慰道:"人挣人花嘛,您别心疼。咱上滨河公园看看吧,可大了,比咱们家的庄稼地好玩儿多了!"父亲摇头,说:"让我看看宽敞的街道、绿树红花和高楼大厦就知足了,省点儿门票钱吧!"为了让父亲开心,我灵机一动,骗父亲说:"我正好有两张赠票,不花钱。"  相似文献   

6.
写春联     
<正>又到过春节了,又有很多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春联,我很乐意地书写着一幅幅。每当帮助别人写春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父亲母亲,我把帮助别人写春联,当作对父亲母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那些过春节记忆的一种怀旧。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逢过年,谁家孩子结婚,都会请他写对联。父亲也是乐此不疲,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毛驴     
正假日里的北京动物园如同故乡逢大集的街道一样,人头攒动,看猴子的人自然比猴山上的猴子密集多了。我和近70岁的父亲就出现在这个动物园的人流中。我是要让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来北京的父亲好好开开眼界,近距离地看看他只在电视里见到过的凶猛的老虎、威风的狮子、丑陋的河马、笨重的大象、美丽的孔雀……我相信父亲看到这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时一定是惊喜和开心的然而,父亲的表现并没有我所预想的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6,(12)
正关于党章的记忆,最早是上小学时,我在父亲的书架上看到的那本看不懂的红皮书。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那本红皮书是在他入党的时候,党支部书记送给他的。老书记在煤矿工作了一辈子,退休的时候,推荐父亲任党支部书记。父亲说,他接过的不仅仅是一本党章,还有老书记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使命的传承。记忆中,父亲很忙,每天除了吃饭的时候在家,基本上都在矿上值班。他常说:"井下有工人在采煤,不看着他们升井,我心里不踏实。老书记在的时候,也是这么守着我们升井的。"  相似文献   

9.
我的入党路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曾经递交过3次入党申请书,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入党。当兵离家的前一夜,父亲捧着一个红布包来到我的房间,当时我还在猜想是不是给我钱。但当父亲打开布包的时候,我仔细一看,红皮本上赫然印着"中国共产党章程"几个大字。父亲严肃地对我说:"海娃,明天你就要去部队了,这是好事。我们杨家总算出了一个当兵的。在部队你要  相似文献   

10.
解帮 《江淮》2012,(8):47
读书的习惯,养成于我的童年时代。幼时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父亲却很注重我的启蒙教育。在我刚懂事时,父亲便买回家一块小黑板,教我认字,读书给我听。渐渐我识的字多了,便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记忆中,我有两次较为深刻的读书经历。一次是临近中考前。语  相似文献   

11.
正"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书。"和书店比邻而居的感觉,就像贾宝玉掉到温柔乡里一样幸福。记忆中,第一次到万州新华书店,是跟着父亲,他拉着我挤到柜台前给我买了一本图文书《骄傲的大白鹅》,那一年,我15岁。我自己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书,是在1966年。记得是一个秋阳高照的上午,书店门前早已有人在排队等着买"红宝书",那时候,不叫"买",叫  相似文献   

12.
每次看到父亲寄来的信,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愧疚感。因为父亲在信中总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孩子,你入党了没有?这话父亲已不止问了10次,可我次次都不能肯定回答。父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背影     
今日重读朱自清的《背影》,一种感动溢满心头。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打开我记忆的阀门。逝去的过往就像一组组蒙太奇镜头,一一从我的眼前闪过。那年离开老家回城,是我最后一次站在坎坷的乡路上凝望父亲与我挥手后回村的背影,此后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了。现在想起来,那最后一次凝望父亲蹒跚回村的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与父亲告别时,他那双昏花的老眼,有混浊的泪水在眼眶中涌动。父亲扭转身回去时,他脚步迟缓地迈动时留下的脚印里,肯定也留下了他恋恋不舍儿远行的泪滴。  相似文献   

14.
正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讲述人:金一南,64岁,金如柏(时任红二方面军宣传部长)之子——"父亲的脚板,是踩着一路硝烟一路牺牲走过来的。"1983年,父亲去世的前一年。病房里,我第一次给父亲洗脚,那双脚板让我呆住了。一块块老皮,洗起来硌手。我不明白,父亲这样的干部,进出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歌声     
正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那歌声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一些俚曲俗调,或从收音机里学一些零碎的唱句。但父亲唱歌的劲头十足,有时还摇头摆脑,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亲威朋友都说父亲唱的是听不懂的"开心曲"。说是"开心曲"那倒是十分贴切的。父亲走过的路是极其  相似文献   

16.
正"这些钱,我没有揣进自己的口袋,都是村两委集体决定把钱用于了通村公路改建……"一次处分前的审理谈话,村支部书记老李一开始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我已转隶一年多,一直从事着案件审理工作。这个工作虽然不能直接与违纪违法人员开展跌宕起伏的攻守"对垒",但审理环节却是整个案件是否能顺利"扫尾"的一个关键点。这一次审理谈话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它让我"抛开"手中冰冷的卷宗,对"扫尾"有了新的认识。根据证据材料显示,被谈话人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编造虚假资料套取国家耕地  相似文献   

17.
绿色的魂     
<正>人到中年,步入不惑,使我对故乡有了更深的生命体验和感悟。石河子是我深情眷恋的故乡,在我40年的生命过往中,是故乡承载着我的肉体、灵魂和记忆,在纷繁、熙攘的人世间行走,让我一次次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让乡愁回到原点。在无数个阒静的夜晚,我清晰地听见自己的脉搏与故乡的心脏一起跳动。当我写下"绿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父亲病逝。在整理父亲档案时,我不仅重温了他一生的履历,那些过往的故事也一一重现我的脑海。父亲算是革命后代。爷爷打过鬼子、土匪,土改后当过供销社主任。记忆中,我们去供销社买东西从来没沾过一点儿光。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堂妹去买火柴,正赶上爷爷一个人在包糕点,糕点渣儿散落在柜台的包装  相似文献   

19.
连队的南面有片低洼地,是我家的菜园子。小时候,每到春季,父亲都要认认真真地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播到地里。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很少能吃上自家种的菜。瓜果成熟的夏季,也正是那片菜地一片汪洋的季节。父亲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每年春天都要在这个菜园里播下种子。 终于有一回,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就劝父亲: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鞋子     
正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