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古代有句名言,叫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坐拥天下的皇帝拿不拿工资呢?正确的答案是:皇帝也拿工资,而且是月薪。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除了宋仁宗外,北宋的每个皇帝每月都有1200贯的"好用"钱。这个"好用"就是工资。在北宋时期,10贯钱价值一两黄  相似文献   

2.
北禾 《正气》1996,(11)
节俭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以节俭著称的皇帝。一个封建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能做到不奢侈,已属不易,而杨坚极力要求自己过着平民百姓一般的简朴的生活,更是难能可贵。他的车、服、日用东西破了,随时修补,不做新的,他配止痢药时,宫中竟找...  相似文献   

3.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皇帝是全国权力、财富最大也是最合法的拥有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在情理之中,"炫富"大可不必,至于"装穷"更是不可理解。然而,在历史上确有一批皇帝在"装穷",也有一批皇帝在"炫富",还有一批皇帝既"装穷"又"炫富"。武平六年(575年),一个特殊的"贫儿村"在北齐最奢华的皇家园林华林园成立了。最为蓬头垢面、衣衫蓝缕的"贫儿"就是北齐后主高纬。他既不是为了献爱心,也不是为体验贫儿生活,而是以这种独特的扮相和方式,追求一种"行乞其间为乐"的快感。  相似文献   

4.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3):53-54
许多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史.一定是皇权高涨,一言九鼎的时代.皇帝拥有天下的财富、美色,可以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该说.这种说法只能说是大体不错。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几千年的封建史中.皇权旁落、帝位岌岌可危的事也并不少见.诸如强臣若曹操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有之:宦竖若刘瑾者,  相似文献   

5.
魏雅华 《唯实》2016,(4):76-77
何谓《罪己诏》在中国古代帝制下,"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权威大得无边无际,大到生杀予夺,大到无以复加,大到如日中天。所以,中国字中的"理"字,是由一个"王"字加上一个"里"字组成。即"王"之"言"即为"理"也。皇帝的一言九鼎可见其重。敢以下犯上者,诛其九族,可见皇帝的威严到了何种惨烈的程度。皇帝是永远不会有错的,判断对错的标准是皇帝一张嘴说了算,错的也是对的。皇帝的意志是天意,"天"还会错吗?可皇上也真会有错,可奇怪的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8-100
在明朝的16个皇帝里,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好皇帝”,被称为有明一朝“最勤勉”的皇帝。当然,比起他那些或整天花天酒地,或几十年不上朝的先皇们来说,崇祯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治理国家,勤勉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这勤勉里还夹杂了不少表演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4):105-107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奇皇帝之一。不仅因为他是出身最卑微的草根皇帝,一生之中充满了传奇,还因为他有许多“独门绝技”,给世人留下许多值得咀嚼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明代廉吏于谦巡视山西。路经太行时,突然拥出一伙强人拦路,声言要杀贪官。于谦正言厉色道:“我自任职以来,莫非有办事不公之处吗?莫非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吗?莫非有横征暴敛之举吗?莫非坐视贫民而不顾吗?莫非错判案件逼你等为盗吗?你们若举出一例,我甘受惩治。若举不出,你等不可为非作歹,立即改邪归正作善民百姓。若不听劝告,国法难容!”众强人见此官器宇轩昂,言之在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102-104
咱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正儿八经的皇帝前后出了好几百个,这些年咱们的荧屏上面和皇帝有关的宫廷戏也着实拍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快拍完了,明朝的皇帝也紧随其后。不过,快乐大叔喜好历史,相关的书籍也看了不少,觉得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中,最“有意思”、最具“娱乐精神”、最具“叛逆”思想的皇帝恐怕非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莫属了,只是不知为啥却一直没有影视界人士拿他来“戏说”一番。  相似文献   

11.
押沙龙 《廉政瞭望》2014,(10):46-46
历史上有一类特殊的“大老虎”,他们陨落不是因为皇帝变心了,也不是因为皇帝换人了。  相似文献   

12.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6,(11):12-13
做皇帝梦的人古已有之,但尤以如今为甚:“戏说”完了“正说”,“正说”完了又“补说”,君不见市场上有关皇帝们的书已经形成了“书系”?唐、宋、元、明、清,每一位皇帝都有了自己的“传记”,有的还不止一本。图书市场如此,影视剧自然不会落在后面,唐国强、张国立、陈道明都成了皇帝专业户,现在陈宝国又有后来居上之势,演完了汉武帝刘彻,又演朱元璋。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不少人反映,曾经卖出"天价"的一些珍贵食材纷纷"高台跳水",价格暴跌。像刀鱼、龙井们,也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放下了"皇帝女儿"身架,向路人抛着媚眼。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透露,自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餐饮领域奢华消费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其中北京高档餐饮企业的营业额下降了35%。反对浪费已成  相似文献   

15.
姜钦峰 《党课》2011,(12):81-82
明朝万历皇帝九岁登基。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皇太后经过慎重考虑,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给了张居正。  相似文献   

16.
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国之财任其索用,一国之人任其股使。  相似文献   

17.
张鸣 《廉政瞭望》2014,(14):46-46
王朝末世,朝政为权臣把持,皇帝化为傀儡,由背后人牵线表演。这样的事,常见。东汉末年的刘姓皇帝,是曹家人的傀儡;到了魏朝末年,曹家天子,又成了司马家的傀儡。  相似文献   

18.
乐朋 《唯实》2011,(4):96-96
穷光蛋而造反发迹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做了大明开国皇帝之后,他即树起惩治贪官的大纛。现在的电视剧,也每每将之塑为光鲜的“反贪皇帝”。  相似文献   

19.
《党风党纪月刊》2002,(5):33-33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分为“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随便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20.
皇帝请客     
君闻 《党建文汇》2014,(3):47-47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