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行路难”是人们的“石柱印象”,也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铃乡、金竹乡的乡亲们的怨气:“进一趟县城办事,要坐5个多小时的车,相当于石柱到重庆的时间!”他们说起去县城就头痛。  相似文献   

2.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3.
自强随想     
“自强”一词,颇为广见。其意为“自己努力向上。”成语亦有“自强不息”,是说人要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需要人格魅力支撑的。说实话,人活在这个世上,实在是一种值得庆幸的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要总觉得很苦很累,总瞅着困难、困境发呆。既要...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当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文化包含着"人化"和"化人"的含义,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将自然界"人化";然后再用其经验和成果来哺育和教化人,提升人自己.通常我们将文化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大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二是中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可以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等四个主要部分.三是小文化,这是专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三个代表"中所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中文化.  相似文献   

5.
唐明燕 《理论学刊》2005,41(10):87-89
一、精神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学术界对“精神”一词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精神”从属于与物质世界相对的非物质世界,包括由人脑的活动而产生的各种意识、思维、观念和其他心理状态。狭义的“精神”与“内核”、“灵魂”、“支柱”等词的含义接近,指处于深层并相对稳定,能体现人类意识、观念和心态本质的东西,或者是经人类活动参与的各种物质现象所体现出的参与者意图的东西。本文所谈论的民族精神是以狭义的“精神”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对于民族精神的界定,目前国内学者大致有三种看法。一部分学者从进…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与存在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不同背景的历史时代,但它们在本体论上有许多神和之处。它们否定客观世界物质存在的第一性,而将人的主观意志——即“道”与“存在”作为客观世界存在的根据。“道”与“存在”虽然表述不同,但它们通过心里体验,“坐忘”,“虚无”而踏上共同的唯心主义的主观性道路。  相似文献   

7.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8):69-69
从严格的学术上来定义,只有今贵州地区才堪称为夜郎故地。贵州人虽然已经从自己的历史中发现了夜郎这块文化铭牌,也能在对外宣传中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却缺少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计划,缺少“坐而言,立而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安然 《党员文摘》2008,(5):48-48
成功在于自己的努力,而机会更需要自己去争取和创造。在关键的时候,不妨“再进一步”,你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速录”,一个让人倍感陌生的词语,但就是这个陌生而新鲜的词,却拥有一段传奇而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宝贝”,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一样。这里所说的“宝贝”,指的是每个人最至爱的物质或精神的东西。为什么说是至爱呢?因为人们有时为了得到这种“宝贝”,往往不惜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0.
再贴现     
任立湘 《奋斗》2001,(4):54-54
对于世界经济日益联系紧密的趋势,人们曾创造了很多词汇来描述它,如“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对应的也有这三个词,分别为“金融国际化”、“金融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尽管这三个词在字义上存在很深的程度差别,但人们在运用时并不作明确的区分。大致说来,在八十年代,“国际化”、“一体化”用得较多,九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1.
匆忙回家过春节,行走在路上。“你好!‘眼镜’搭车吗?”一位“眼镜”兄好热情。“是的。”对和自己同样戴眼镜的人,我也挺热情的。“你的家是……”“眼镜”热情不减。“家在简阳县,坐三岔的车便可到达。”“呵,我就是三岔镇的,正好作个伴。”“好的。”我挺爽快。...  相似文献   

12.
在2003年的媒体报导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精神。这是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始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上海从申办“世博”成功,提出弘扬“世博精神”开始,进而讨论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经过反复论证,总结了百年上海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3.
吴春波  刘云 《学习月刊》2011,(24):48-50
引言 俗语在性质上相当于一个词.但在汉语的词汇系统里.俗语又不同于一般的词.传统语言学认为它是一个“长词”(long word)。  相似文献   

14.
姚念和 《奋斗》2014,(10):19-19
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宝清县小城子镇梨南村党支部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拿出共产党人的“认真”精神,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去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毫不放松、驰而不息地把教育实践活动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影响。一、理论学习与提升党员队伍思想水平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党课》2008,(2):124-125
中国古人的谦恭,在称谓上的体现就是称呼自己时多用谦恭之词。比如说,一般人说自己如何如何,不说“我”,而是说“鄙人”、“在下”、“不才”、“小可”,等等;不是说“我以为”,而是“愚以为”、“窃以为”;官员在上司面前更是以“卑职”、“下官”、“末将”自称。在古人看来,这是礼貌,也是做人应有的美德。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中华儿女”等都是海内外中国人用来表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常用提法。但“炎黄子孙”一词一直被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所忌讳,现在在党和国家机关文件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它已逐渐被“中华民族”或“海内外中华儿女”所替代。  相似文献   

17.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大河网刊发了“公交车长捡到10万现金盼人认领”的消息,经民警认真核对相关证据,47岁的男性失主卢某从派出所领走了10万元现金。卢某告诉民警,自己很久没坐过公交车了,这次乘公交时坐反了方向,经人提醒下车,匆忙中把装有10万巨款的包遗忘在了车上。记者多方了解到,卢某现为荥阳市地税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2,(35):65-65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日,‘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相似文献   

20.
愿与阿Q共勉     
“共勉”是个很礼貌的词儿,充满友善。意思是“咱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精神品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咱们大家”。有的人动辄就嘲讽张三是阿Q,讥刺李四是阿Q,唯独他自己没有一丝儿“阿Q精神”,简直是个大勇士、大君子。我看,大不可信。我在很多文章中颂扬过阿Q的功德,乃至认为他对很多中国人有救命之恩。比方说,当年闹“文革”,将好多人弄成“牛鬼蛇神”,天天斗你、打你、往死里折磨你,你若是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处处逞出“士可杀不可辱”的脾气,我看你只能撞墙、上吊、喝敌敌畏。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