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进 《当代党员》2014,(3):42-43
1月10日,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云阳县故陵镇的王明海老人却早早地准备年货了。 “儿子说今年应酬少了,过年要回来陪我一个星期呢,我要早点准备。”王大爷说。  相似文献   

2.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3.
2001年大年三十晚上,杭州市留下镇的一栋农舍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早早地准备好团年饭,呆呆地坐在大门口,守望着经过村前的那条简易公路,她在等她的儿子这么晚了,莫非儿子不回来了?但是他说过要回来陪她过年的啊……  相似文献   

4.
逝去的炊烟     
春节前夕,母亲打来电话,说我这几年都没回家过春节,今年说什么也要回去过年,尝尝她亲手做的“农家乐”。  相似文献   

5.
正年关之前,我多次本能地想到要买票,回家陪母亲过年。可又很快从这种混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我知道,相依为命50多年的老母亲,在去年12月15日已经逝世了。回家陪母亲过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企及的奢望。我曾多次说,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不是家园;没有母亲的新年,不是佳节。今天,我只能在京城依然寒冷的街头徘徊,遥望南方,想象那已经逐渐蒙胧的山山水水。我知  相似文献   

6.
世界     
铁凝 《党课》2011,(20):125-127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应该往旅行袋里装什么了——都是些过年的东西,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与乡下的娘家团聚。  相似文献   

7.
杜美 《新湘评论》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节,母亲因在城里住得久了,惦记着乡下,要回老家过年。于是我和妻决定陪母亲一道回趟老家。  相似文献   

9.
李先生家兄弟姐妹五个,父亲早年去世。1988年,早已经分家另过的李先生见母亲和妹妹住房困难,想把自己的房腾出来给她们住,自己再盖新房。但是,盖房要经过审批,李先生就以母亲的名义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建房用地。获得批准后,他花了几万块钱盖起了三间北房,入住新房后他让母亲和妹妹住进了自己原来的房子。2004年母亲去世,李先生便把母亲住的房子收了回来。这时候,李先生的弟弟不干了,他说李先生现住房是母亲留下来的遗产,自己有权继承,还告上了法院。  相似文献   

10.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像孩子般缠人,每次去看她,总是眼泪汪汪地拽着你不让走,每次她打电话来,总是说:"芸儿,你什么回候回来?"且不说50多公里的路途,就是繁杂的工作也将我绕得分不开身去经常陪她,况且母亲不仅耳朵不好,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每次她打电话,不是问你什时候回来,就是你等半天她不说一句话,或莫名其妙地说了句,就想听听你的声音。每次母亲来电话,我都要解释半天,可她仍  相似文献   

11.
刘原 《廉政瞭望》2014,(4):74-74
偶看芒果台的《天天向上》,韩国籍的主持人小五说他小时候过年的红包都被他妈拿走了,完全不知下落。看到这段时我笑喷了,全世界的母亲都一个样子啊.我老妈也用过这招.今天说借点钱买米,明天说你开学要交学费了.因事涉温饱或教育这类大问题,我没法拒绝这税赋。于是,我童年时的那个浅绿色小钱包,每逢春节就会冒出~些崭新的钞票,像穿着新衣裳的住客,元宵刚过,它们就分批战略性撤退,我甚至不知道该到哪里捉拿它们。  相似文献   

12.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7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  相似文献   

13.
谁说“笑比哭好”?我就最怕母亲笑。母亲一笑,就露出那孤零零的一颗牙,让我看了心酸。要知道,母亲还不到50岁呀!  相似文献   

14.
年关之前,我多次本能地想到要买票,回家陪母亲过年。可又很快从这种混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我知道,相依为命50多年的老母亲,在去年12月15日已经逝世了。回家陪母亲过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企及的奢望。  相似文献   

15.
鲁小莫 《党课》2010,(24):84-85
公司扩大规模后,他就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想起来时,就打个电话,跟母亲说上几句话。但大多数时候,都匆匆忙忙的。有时候,母亲那边的话还没说完,他就因为手头上有事情要处理而先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过年     
土家族过年,有过小年和过大年之分。小年过的是腊月二十三;大年要比汉族提前一天,即腊月二十九(月小是腊月二十八),有的地方叫“过赶年”。提前一天过年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明代嘉靖年间,正值年关,朝廷突下圣旨,调土家族士兵赴苏淞协剿倭寇。按路程计算要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等过年就得出发。为了便于这些已集中起来马上就要离开家乡走上战场的土家族官兵过了年再走,就决定提前过年。过年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其他民族官兵一道后,土家族官兵紧急出征,按时到达,并同其他民族官兵一道将倭寇击败。由于…  相似文献   

17.
何奇 《党史文汇》2002,(1):22-24
一 “华子,你妈回来了,快回家!”这是我祖父的声音。我原名郭重华,华子是老人们对我的昵称。 这是60年前的事了。1942年8月,我高小毕业,准备考中学。一天下午,我正在太原新城街小学的院里洗衣服,祖父急匆匆地走来,报了这个喜讯。对于继母(以下称母亲)的回来,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前些时,母亲给我祖父来过一封信,说她为了打听我父亲的下落,曾去过山东省博兴县,结果还是打听不到,失望地返回天津,问祖父是否知道我父亲的下落。祖父让我给母亲写了封信,说我们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希望她回太原来。前几天母亲来信说她准…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7):80-79
别回来了 那天,机场上,不少家长送儿子前往英国留学。不少当家长的都满怀激动泪水地对儿女说:你混不好你就别回来了!唯独有一位爸爸,面色凝重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我混不好你就别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那年高考     
马亚伟 《党课》2014,(14):96-97
那年我要高考了,我对母亲说:“妈,我今年要考大学了,家里的活儿少让我干点儿。”母亲头也不抬,依旧收拾着手里的东西说:“考呗!碍着干活什么事?”我知道,在父母看来,高考没什么了不起,就像一场热闹繁忙的秋收一样,势必要忙上一阵。十年寒窗,不过就像他们年年进行的农事一样,播种过,耕耘过,总是要看到最后的收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转眼又是一年。在蔚县,一进入腊月,就开启了过年模式,家家开始张罗过年的一应用品。在这个小城,还遵循着祖辈留下来的很多传统,过年的味道尤其浓烈。扫房子、糊窗户、贴窗花,只要这三件事都办利落了,年的味道就有了。母亲在时,我们会在腊月先回趟娘家,帮母亲打扫房子、拆洗被褥、糊窗户、贴窗花。家里的窗户是祖辈留下来的木质窗户,新糊的窗户上,贴上精心剪出来的窗花,那种年的喜庆氛围一下子就溢满了整个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