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余玮 《党史纵览》2012,(9):11-16
他与雷锋共同工作、生活了近4年。工友时,同住过一间宿舍;入伍后进了同一个班,开同一辆车。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题词发表45周年。45年来,雷锋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慧眼识雷锋的“伯乐”却鲜为人知。笔者在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采访老红军王良太老将军,他讲述了当年自己发现和培养雷锋的难忘经历。王良太老将军参加过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离休前任内蒙军区司令员。大军区副职,他与雷锋的合影作为文物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和抚顺雷锋纪念馆。  相似文献   

3.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我们从南国来到北国,从雷锋的故乡来到雷锋的故乡。 在抚顺,雷锋生前工作、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们走雷锋路,访雷锋馆,谒雷锋基。冰天雪地,雷锋精神像阳光一直温暖着我们。 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让雷锋每时每刻都在行动。望城和抚顺,还有更多的地方,都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7,(6)
乔安山入党了雷锋亲密战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主人公原型乔安山,最近在辽宁省铁岭市运输总公司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雷锋生前就曾帮助乔安山从思想上入党,经常同他谈心。雷锋牺牲后,乔安山转业地方工作,始终认为自己同老班长比较不够入党标准,他以做好本职工...  相似文献   

5.
48年前,雷锋同志因公牺牲生,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北京一家杂志社打算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1963年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译东看信后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  相似文献   

6.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7.
1990年3月12日,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堀江义人在参观了抚顺雷锋纪念馆后,题写了这样一句话:“雷锋属于全世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同时又非常发人深省的现象,那就是:雷锋虽然从未出过国,但他的品格却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社会制度、超越了信仰,在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世界人民心中引起了共鸣。 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曾在《人民报》上撰文,号召越南人民向雷锋学习。泰国政府曾专门翻印过题为《雷锋》的小册子发给国民,用以进行道德风尚方面的教育。巴西、法国、新加坡等国也都有类似的群体活动方式与学习形式。1980…  相似文献   

8.
抚顺曾是雷锋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早在1960年部队的两忆(阶级苦、民族苦)三查(立场、斗志、工作)运动中,雷锋就被树为标兵。同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用一整版的篇幅刊载了雷锋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和《雷锋日记摘抄》,并加了编者按。有不少青少年还听过他的报告。他曾被选为抚顺市四届人大代表,还担任过建设路和本溪路两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1962年的“六·一”前夕被团市委授予模范少先队校外辅  相似文献   

9.
雷锋走了,走了半个多世纪。 雷锋没有走,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底。 是什么力量让他跨越时空,成为平民英雄,成为全民的红色偶像?带着好奇,我们踏访了雷锋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寻访当年与他直接接触的关键知情人,期许在那些地方找回他的踪影、从那些见证者口中找寻我们所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51年前,他作为部队的英模代表,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员代表大会,与雷锋同台作报告受表彰,被雷锋称为自己“学习的好榜样”。51年来,他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按着雷锋给他的留言做好事,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用自己不变的信仰和操守,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他,就是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薛庄村77岁的老党员刘成德。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7):36-37
2014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1周年纪念日。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叫“雷锋”的工程兵战士,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在全国家喻户晓,成为大多数人记忆里无法抹去的符号……离开雷锋的日子里,许多60后、70后至今还能对雷锋的身世事迹如数家珍。51年来,传诵雷锋故事,传唱雷锋赞歌,传承雷锋精神,一直没有停止过,始终在引领着时代主流价值,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全国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雷锋活动。早在雷锋生前,他的感人事迹虽然有报道,但没有被社会广泛了解。从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到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半年多的时间里,雷锋事迹从部队到青少年,再由青少年广泛传播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共青团对于全国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辽宁团省委首先在青少年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雷锋不幸牺牲后,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少先队员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来到雷锋所在团要求再看一看雷锋叔叔的遗物,希望能为雷锋叔叔办个展览。为了满足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齐霁 《党史文汇》2003,(4):20-21
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经过毛泽东一生中曾为两位普通战士题过词,一位是战争年代的刘胡兰,一位是和平时期的雷锋。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不愧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雷锋却没有那样的惊天动地之举,只是做了些平凡的小事。然而,毛泽东从雷锋这些平凡之举中,看到了伟大的内涵,看到了一种时代需要的精神,于是他欣然命笔,向各族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生前把毛泽东著作看成“粮食”、“武器”、“方向盘”,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艰苦…  相似文献   

14.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12,(15):32-40
季增是雷锋入伍后第一个给他拍照的人,是与雷锋接触最多最近、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摄影师。雷锋从入伍到牺牲的953天里,季增平均每四天就给他拍摄一张照片,共拍摄了250多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而生动,广为传播,成就了中国人像摄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并忠实地记录了雷锋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15.
雷锋是1960年1月8日从鞍钢入伍到营口的。起初雷锋在新兵连参加训练。一个多月后,新兵训练结束,领导考虑到雷锋在鞍钢曾开过拖拉机,就将他分配到运输连开汽车。这时,我开始了与雷锋的交往。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当时,运输连驻地在原212部队附近,1961年移到今营口市天主教堂对面,那几间房子今天仍然保留着。“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雷锋到运输连后,首先学习驾驶理论。汽车专职理论教员王光祥负责对雷锋进行辅导。雷锋虽然…  相似文献   

16.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而在毛主席题词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此剧,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看完此剧,并对张玉敏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成了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形象的演员,他始终难忘扮演雷锋的前前后后。今年已经73岁的张玉敏,自1984年离休后,…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7):54-54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60年1月,雷锋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始终以“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他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都应好好的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摘自雷锋日记—用自留外日记在沈阳,在辽宁的每个城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每个连队里,人们都在少合着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雷锋。这位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解放军某部班长,正当生命火花四射的时刻,竟与世永诀了。他的整个生命还不到22年,可是,他却给人们留下了一部鲜红鲜红的历史。雷锋——这个贫苦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非人的极端贫困和饥饿里,直到解放,他…  相似文献   

19.
1940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圹一个贫农家庭。在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劳苦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雷锋一出生,就泡在苦水里。他父亲因多次遭到日伪军的毒打,于1945年春去世。第二年,12岁的哥哥被资本家折磨而死,小弟弟也连饿带病死在母亲的怀中。母亲不堪忍受痛苦的折磨,狠心丢下了小雷锋,悬梁自尽。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经常出去讨饭、砍柴、挑水、帮人看牛。有一天,他到地主的山上去砍柴,被地主婆撞见,地主婆抢走他的刀,凶狠地朝他砍去,从此,雷锋  相似文献   

20.
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用他的言行铸就了可贵的雷锋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50年前,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如今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激荡神州大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存在“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青年人当中,正如共青团中央青工部负责人所说,据调查,许多内地年轻人即使听说过雷锋,对他也所知甚少。他坦言:“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变得更加多样化,说服人们有一个道德偶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就必须认真思考。笔者认为,要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必须清楚为什么要学雷锋,学什么?怎么学?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