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媛  杨和为 《前沿》2013,(10):142-144
水族笃信鬼神,不仅表现在民族祭仪中祭祀祖先神灵,还祭拜各种自然神灵及超自然神灵,不仅在端节、卯节中祈求神灵降下丰收和福佑,还在巫术中请神挡鬼,获得心灵的安慰。水族人跟鬼神的关系之密切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多神信仰的原始观念至今仍延续在水族族群中,反映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闽台民间信仰的表层差别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的本质或深层结构上看,闽台两地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是一致的。但在表面现象上,两地的民间信仰有一些差异,如崇拜的神灵、信奉民间信仰的人数、台湾常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台湾的民间信仰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规则、台湾近年来大肆扩建庙宇,一座庙宇宫殿庞大,等等。这些表象差异主要是因为地域空间的不同、两地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影响、两地经济实力的差距、两地交流的人为中断等。不过,随着两地交往的恢复与频繁,这些差异已开始弥合与趋同。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昂族认为,是茶叶创造了日月星辰、大地万物和人类的祖先。茶叶信仰作为该民族的一种民间信仰,以民间法的形式贯穿在其社会生活中,影响和支配着他们的社会治理,在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的传统和习俗中,体现出了地方社会治理中法与传统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深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进入现代社会不足百年的民族,佤族的民间信仰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智慧,并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调适,直至今日仍继续对维护本民族自然生态产生实际效用。文章认为深挖佤族民间信仰及其具体生态实践行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可为当今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指的是在民间自发流传的信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文化现象。福建由于地处海隅,生活、生产条件较差,在古代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将希望寄托在某种超越自然的神灵身上,以祈在困难时得到保护,故福建民间信仰很盛,在全国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余群 《传承》2014,(10):148-149
从贵州等地迁徙到桂西的仡佬族人,随着民族历史不断发展演化,他们的信仰理念从多神到祭祖、祭树神的崇拜,不仅成为维系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桂西仡佬族的民间信仰中包含着发源于商周时期的"和合"思想,把当地族人团结成和睦、融合的有机整体。"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8.
黎族织锦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黎族民间和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从祖先信仰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信仰"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从现实的功用看,对祖先的追忆往往是氏族人群调整社会关系、加强族群、群体认同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团结血缘共同体和识别外族的作用。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民间法是一种相较于国家法意义层面的民间性规范体系,其以民俗、风俗、习惯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民间法在社会历史及实践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首先,中国传统民间法是一种生存经验的文化总结,生于乡土、长于乡土;其次,中国传统民间法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规范体系,契合司法实践,秉具经验理性;最后,中国传统民间法还是一种共同信仰,其以纠纷解决、秩序理性为其最终归宿;中国现代法治秩序的建构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法特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振国 《求索》2010,(11):117-118,133
宗教是社会的凝聚剂,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整合社会的重要功能。作为一种分散性宗教,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功利性"特征非常突出。民间信仰具有某种社会功能:民间信仰所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以及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家庭、宗族及社会组织的整合,以及社会制度与舆论的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间宗教文化 ,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源自本国社会历史 ,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圣典 ,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信仰习俗的统称。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是具有交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群众基础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我国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台湾的绝大部分民间宗教是由大陆传入的 ,所以 ,长期以来他们与大陆的民间宗教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陆民间宗教文化传入台湾的历史与汉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  相似文献   

12.
农村民间信仰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的民间信仰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农民的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农民对既成事实的民间信仰通常会秉持一种自然态度;农民的民间信仰状况受到其生活不确定感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罗灿 《传承》2010,(18):64-65
南岳圣帝信仰最初仅为一种地方性宗教信仰,后经历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集国家、佛道与民间信仰于一身的复合型信仰体。通过对历史事件、神话与实地调查资料相结合,以期梳理南岳圣帝信仰的形成历程。  相似文献   

14.
南岳圣帝信仰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圣帝信仰最初仅为一种地方性宗教信仰,后经历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集国家、佛道与民间信仰于一身的复合型信仰体.通过对历史事件、神话与实地调查资料相结合,以期梳理南岳圣帝信仰的形成历程.  相似文献   

15.
王四小 《求索》2013,(1):234-236
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模式从"单中心"治理走向"多中心"治理,民间信仰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一极"。民间信仰起到社会教化,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同时,民间信仰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实现善治。民间信仰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是多样的:一是民间信仰权威人士参与社会管理,二是民间信仰教团组织独立处理公共事务,三是民间信仰教义、仪式被政府征用,运用到乡村治理中。要使民间信仰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对之应该以自律管理与制度规范兼顾。  相似文献   

16.
在寻求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如何安置传统的信仰并由此获得对文明的本土化理解是现代国家面临的问题.现代泰国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创造一个超越传统宗教的公民宗教,而是通过确立佛教与他者的阶序关系来求证佛教的崇高地位,这既包括在僧伽体系内部进行现代与传统、理性与蒙昧的区分,也包括对佛教与神灵信仰的价值差异和现实功能进行认定.信仰的阶序创造出包容性的公民宗教,它首先满足了本土社会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诉求,同时也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现代泰国的佛与他者的关系展示出文明的阶序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姚同发 《黄埔》2009,(4):54-56
民间信仰与纯宗教有所不同,它没有统一的教义系统、教理系统和礼仪系统,信仰者目的只在消灾解厄、祈求平安和财利,也不必出家。倘若要对民间信仰与纯宗教作一简单区隔的话,首先,纯宗教强调牺牲自我,普度众生;民间信仰主要祈求自我和家庭的太平。其次,纯宗教信仰认为祈祷时只要心诚,不须用供品;而民间信仰的信徒每每用供品祭拜。再次,纯宗教相信并敬奉统一的神;而民间信仰则为多神信仰,其神祗的体系甚为庞杂。  相似文献   

18.
云南稻作农耕祭祀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神灵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农耕不仅是一个生产技术体系 ,同时也是一个由各种农耕仪礼和农耕神灵组成的祭祀信仰体系。文章认为 ,在漫长的稻作实践中 ,云南各民族由于受“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 ,将影响稻作生产的诸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人格化”而顶礼膜拜 ,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天神、土地神、山神、祖先神、牛神为核心的稻作农耕神灵谱系和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三元教"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湖南桑植白族地区的普化型民间宗教信仰,具有神祗、典籍、神职人员、朝科、仪轨、卦象与符号等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三元教"较多地受到道教、傩愿戏和白族本主信仰的影响,但又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本质上属于三元神而非傩神崇拜.  相似文献   

20.
吴晓红 《人民论坛》2013,(5):220-221
新时期农村民间信仰复兴,其根本原因是民间信仰社会空间的构建。社会空间是民间信仰社会功能发挥的基础场域。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有正能量,也有负功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消除民间信仰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