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章士钊,字行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19年,经杨昌济介绍,结识毛泽东。从此,两人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和友谊。言而有信,还债十年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共产党的成立、开展湖南革命运动以及援助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目较大的银款。资金紧张、走投无路的他,来到上海,寻求章士钊帮助。章立即答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两个人早年不曾相识。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伪满战犯和阶下囚。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对末代皇帝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态度,在生活及政治上给予了很大的照顾。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章士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 0年 ,毛泽东急需一大笔钱去筹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和资助一部分革命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 ,他想了多种方法也无法筹措够。情急之下的毛泽东想起了湖南老乡、岳父杨昌济的同事好友章士钊先生 (字行严 )。这位章老先生乐于助人 ,在社会上颇有威望。毛泽东找到章士钊后 ,恳切地说 :“先生 ,有一批有志为国的湖南青年人想到欧洲勤工俭学 ,需要一笔不小的款子。一时 ,我们无法募集到这么多钱。我们这些湖南后辈想请先生帮忙。”正坐在书桌前的章士钊 ,虽清瘦但精神很好 ,听了毛泽东的话后 ,略微沉吟了一会 ,说 :“要多少 ?”“最好是两万…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与章士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在祖国命运飘荡不定的年代里,他们之间的交往也时断时续。然而,抹去历史的尘埃,寻访这两位故人交往的印迹,我们会发现,在长约40年的时间里,他们曾有过不愉快的政见之争,更有过令人感叹的深情厚谊。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一页。理想一致,陈独秀结交章士钊陈独秀与章士钊的交往,始于1903年。那年夏天,陈独秀为了躲避清政府的逮捕,从安庆逃到上海,不久便参与编辑《国民日日报》,而章士钊正是该报的主编。为了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同时又保证稿件…  相似文献   

5.
我是在毛主席引导下开始认真认识父亲的,1962年12月26日,毛主席70寿辰那天,我随父亲到中南海参加主席的家宴。这次见到主席,导致我后来整个生活的改变,这是我始所未料的。主席同父亲的友谊可以追溯到20年代初甚至更早,因为杨开慧烈士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章士钊与陈独秀相识相交,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因政治原因而分道扬镳。他们的人生境遇可谓悬殊大也。可是,每当陈独秀遇到困难时,章士钊总是不请自到,努力为老友排忧解难,以维护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相似文献   

7.
严农 《党史天地》2008,(10):8-13
章士钊(1882—1973)字行严。湖南省长沙县人。1903年5月在上海任《苏报》主笔,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等职。1924年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参与镇压学生爱国运动,造成“三一八”惨案。1949年4月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北平的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8.
严农 《党史天地》2008,(11):10-15
1962年1月31日清晨,章士钊正在书房看书.有人送来一个鲜红的请柬,一看请柬上遒劲有力独有特色的字,章士钊便知道是毛泽东写来的。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请他到中南海小酌。章士钊立刻换好衣服,坐上毛泽东专门派来的车,高高兴兴地向中南海驶去。  相似文献   

9.
1957年整风反右时,章士钊曾上书毛泽东陈述对自己的"批判不公";他的著作出版受到康生阻挠时,向毛泽东告状断然拒绝"改变原稿";"文革"时他反时打倒刘少奇,苦劝毛泽东"化豺狼为玉帛"……这些当时极为敏感和棘手的问题,在他和领袖的书信交谈中显得平淡如水,有的事情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那个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和由此产生的传奇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佳康 《党史纵横》2009,(1):46-49
他们结识于二十世纪初,那是个风雨如晦、灾难深重的岁月。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他们因政治信仰的迥异而分道扬镳。陈独秀一生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牢狱、困厄、疾病几乎伴随他生命的全过程;章士钊则大不一样,他当过国民政府的部长,成为蜚声沪上的大律师。他们的个人境遇可谓“南桔北枳”、苦乐各异。  相似文献   

11.
章士钊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 1949年春,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不抱太大希望,他清楚这是国民党惯用的伎俩,打不过就谈,并不真谈,而是拖时间,胡搅蛮缠,但他对代表团的到来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一看名单就知道,这个代表团中,许多人已经是中共的老朋友了,其中就有自己的湖南同乡老友章士钊。  相似文献   

12.
刘杰诚 《世纪桥》2001,(4):25-27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胜利的红都,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苗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在陕北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后,鲁迅的历史地位不断上升,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凡是被鲁迅骂过或批评过的人,大都先后成了“人民的敌人”。章士钊是被鲁迅骂得最早、最凶的,并被指责为1926年“三·一八”惨案的刽子手,乃是一只应该穷追猛打的“落水狗”。这就给章氏的”反动罪行”定下了铁案。其日子很不好过。一般不了解当年实情的人,都把他当做“三·一八”惨案的罪魁祸首,我们党内有些高层领导同志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1945年7月1日,陕北延安烈日当空,热浪灼人。下午1时许,一架飞机由南天飞来,在延安城郊的简易机场徐徐降落。机舱门打开,应邀来访的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鱼贯而出,早已迎候在机场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共领导人迎上前去与他们一一握手致意。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未见了,任之先生还是那样硬朗。不胜欢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以弥天大勇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政治斗争。为争取民主人士和中间势力的同情、支持,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会见了一大批在渝民主党派领袖和社会贤达,其中就有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是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抗战爆发后,张恨水辗转来到重庆,投身报业,成为《新民报》主笔和负责人之一。《新民报》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毛泽东和张治中的交往,就是这样的。彼此虽然分属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有其立场和观点,但他们坦诚相待,友谊之花经久不衰。后人可以从中汲取不少教益。 三到延安 历史佳话传千古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医治战争创伤,  相似文献   

17.
18.
既有兄妹似的亲切随意,又有上下级的认真严肃,还有深深的惋惜,这就是《曾志与毛泽东的交往》。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纵览》2005,(10):20-24
乡情 齐白石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7岁拜乡里名士胡沁园为师学习书画,后被王闿运收为弟子,一直过着"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的苦行僧般的生活.经过刻苦努力,他的国画技艺大有长进,别具一格,卓有成就.此后,他便以篆刻、卖画为生,但在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他虽然身怀绝技,却饱尝人间的磨难和辛酸.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利用谈判之余广泛地接触了重庆各界人士,这其中就有柳亚子先生。毛主席与柳亚子的这段交往成了我党统战史上的一段久传不衰的佳话。柳亚子称赞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是“弥天大勇”毛泽东与柳亚子初晤,是1926年5月在广州。当时毛泽东不过30出头,而柳亚子则已近“不惑”之年。可是,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委的柳亚子一眼见到身材魁梧、带着浓重湘音的毛泽东时,就立即喜欢上了他。两人成了“忘年之交”。一起品茗叙谈,一起议论国事。柳亚子在交谈中对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