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国侦查领域的线人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人在美国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无被害人的犯罪案件侦查中,线人更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美国在有关线人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线人的招募、线人的审查和登记、线人的使用以及线人的管理等.另外,在使用线人时,美国警方还要遵循一系列的重要原则.通过对这些制度和原则的考察,我们可以对美国线人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美国传媒最新一项研究指出,女移民觉得自己是团结家庭的象征,为家人争取成为公民的原动力.差不多所有受访女移民均成功提高收入,有1/3更形容自己来美国后担当家庭支柱,与丈夫共同商议家庭决定,包括家居经济和家庭计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1906年德国社会学家W.桑巴特写了《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一书,当时桑巴特还是一个准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因此,他这本书没有为"美国主义"辩护的意味。他在书中围绕这个问题列举了六点理由,一是美国工人更"倾向于对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8)
正1.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中,学校的排名一直是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在筛选学校时非常看重的一点,尽量使用权威的美国网站去查询学校相关专业的排名和威望,这样的结果会更客观也更贴合实际;排名固然重要,建议家长以及学生也不要一味看重排名而忽略其他更重要因素,如地理位置、实习机会等等。另外了解学校这个专业更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跟学校专业的老师联系,你可以在学校的官网上查到该专业的facultymembers以及每个人的联系方式;或者你也可以请老师提供正在入读学生的联系方式,从学生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8,(12)
正图书馆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般分为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涵盖范围更广更全面,而学院图书馆的藏书更细更专业。美国的图书馆更是提供了超越看书借书的服务,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神操作。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多月来,波黑风云多变,举世关注.偶尔虽露和平曙光,但更多的时候是战争阴霾笼罩.这一切,与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幕前幕后的种种干预直接有关.美国在进行外交斡旋的同时,力主并已实行以武力打击波黑塞族,试图用这种双管齐下的手段打破波黑冲突久拖不决的僵局.北约对波黑塞族历时两个多星期的大规模空袭,实际上是美国一手导演和操纵的.担任北约南欧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国将军史密斯充当了北约空袭行动的总指挥.在北约飞机对塞族目标进行的3500多架次侦察、轰炸和监视飞行中,2/3是由美国飞机执行的.当北约的空袭因气候恶劣和遭到塞军地对空导弹的威胁而受挫后,美国竟然不顾国际舆论的指责,动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巡航导弹袭击波黑塞族目标.之后,美国又要向波黑派遣先进的F—117A隐形战斗机,只是由于盟国意大利坚决不同意为美机提供基地才被迫作罢.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波黑冲突三方在美国特使的调解下已在日内瓦达成和解原则协议,塞族已基本接受北约提出的停火条件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力主北约恢复对塞族目标的轰炸.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国制宪时期宪法性质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而制宪者对"民主"、"共和"等概念的滥用更使这场争论变得扑朔迷离.通过不同语境下"共和"的内涵探析,使纯粹共和、反联邦党人的共和与麦迪逊的复合共和观得以疏理与阐释.基于对纯粹共和与反联邦党人的共和观的反思与批评,复合共和观力图保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平衡.本文分析了美国宪法创立复合共和制的历史逻辑及其宪政意义,以期为其他民主国家宪法的完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更熟悉资本语言,用资本与美国对话,是中美目前三大并购案中更具深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亚平 《侨园》2002,(5):38-3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来推翻萨达姆政权。布什认为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那么,布什政府为何甘愿冒被指责为穷兵黩武的风险,执意要在海湾再打一仗呢?显然,除了老布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与萨达姆有一段情仇恩怨外,小布什还有他的更深层的战略考虑。首先,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后,美国的外交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美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曾说过,反恐战争可能要10年、20年甚至50年。如何把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进行下去,不断寻找恐怖目标并铲除之,从目前来看,被指为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伊拉克就是这样一个符合美国战争需要的目  相似文献   

10.
一辆挂有美国外交牌照的车辆15日在行驶至加沙地带北部一个加油站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了至少3名美国保镖死亡,1人受伤。这是自本轮巴以冲突发生三年来,首起针对美国人的袭击。 美国车辆遭袭使本已深陷困境的巴勒斯坦自治当局处境更为艰难。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指责巴民族权力机构纵容巴激进组织,这次袭击事件更给美国和以色列提供了口实。一旦美国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和平进程中施加更强大的压力,中东局势将再添变数。  相似文献   

11.
在今后相当长时间之内,美国经济实力仍占有绝对优势。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不仅表现在美国GDP和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雄据高位、美元在世界货币和资本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等“硬实力”上,更表现在美国市场经济和高技术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扩张力、模式力和影响力上。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的过程中,经济攻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汉城专电 韩国总统金泳三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7月末对美国进行的访问,从名义上说,是为了参加在华盛顿的美军朝鲜战争参战纪念碑揭幕仪式,重申两国“半个世纪以来建立起来的血盟关系”,但从内容来看,这次访问更重要的是韩美两国整理和确立现在和将来韩—美—朝三角关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笑蜀 《各界》2010,(5):36-36
通常认为美国是一个没什么历史的国家,建国才两百来年,很多人谈到这点时,不免有几分不屑:哈,这跟我们的五千年怎么比?但逛了一趟美国下来,我的结论恰恰相反:是美国,而不是我们,更懂得珍重历史,历史保存更完整。  相似文献   

14.
就在人们关注希腊"风暴眼"的同时,美国的两大"时限"(债务上限与QE2退出)也正在逼近,市场再次把焦点转向美国。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仅仅受制于美国的经济状况,更受制于美国的债务状况,"美元本位制"早已经演变为"债务本位  相似文献   

15.
美国见闻     
去年春天,我们想去美探亲.听说,办护照难,签证更难.思虑再三,觉得机会难得,决定碰碰运气,试一试.能办成,就去,办不成,拉倒!出人预料,竞顺利地办妥了.美国,听起来是那么熟悉,报刊上几乎天天看到它,但细细一想,它又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过去,脑子里常常想这个问题.这次出去,倒是亲自看看的好机会.六月二日,我们从北京起飞,途经东京,飞越太平洋,当地时间晚九时多即达目的地一俄亥俄州首府哥仑布斯.行前的顾虑:乘机、转机、入关、检查,会不会遇到麻烦,长时间乘机是否适应,时差反映会怎样?还好,一路顺风,一切顺利.  相似文献   

16.
梅花 《学理论》2010,(13):46-4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美国经济,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及时调整其外交政策,形成"重返"东南亚的态势。从金融危机出发,立足于美国对东盟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析在此背景下美国转变对东盟外交政策的原因,以期更客观地看待美国东盟关系。  相似文献   

17.
签证移民     
《侨园》2010,(1)
美国大幅缩紧结婚移民签证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下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寒冬,同时也为美国公民或居民的国外配偶申请来美设置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有些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专家指出,双方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顺利通过美国领事馆面试,外国的配偶也才可能拿到美国移民签证。  相似文献   

18.
“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涛 《理论导刊》2001,(7):49-52
“使命”观是美国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传统是这一观念的反映。从表现上看,孤立与扩张是矛盾的,但从深层次看,两者都表现了美国人的使命意识,是实现美国“使命”的不同方式。随着美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人实现“使命”的方式更为粗暴、更富侵略性,“使命”观危险的一面日渐突出。   美国人的“天赋使命”   在许多美国人的意识里,美国是上帝选择的特殊国度,美国人承担着改造世界、拯救人类的神圣使命。这一观念在美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当中根深蒂固。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巴尼特说,…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  相似文献   

20.
唐鑫 《瞭望》2002,(30)
到去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现了120个月的连续增长,创下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新纪录。随着去年经济衰退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经济处在了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上。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使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布什入主白宫后,欲凭借实力更广泛更深入地主导国际事务,同时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使美国对外政策的右翼色彩日益明显。“9·11”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