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中汉在画中保持着笔墨的趣味以夸张的手法造型几乎到了抽象的边缘你能感觉他在画什么如果再差一点就不是这个形象了他这种度掌握的很好由于他画的抽象才赋予了画的联想他很有才气很有未来的前景因为已经看到了他作品中所赋予的这种艺术的财富从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他敢于画他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因为他掌握了一种艺术技巧无所不能在画上能够表现出这个艺术家的感受及情趣看画其实就是看这个画家看他的性格看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把这些东西反映出来就是一个好画家路中汉做到了路中汉的画一看就是路中汉的他好就好在这一点好得到了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地步——【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陈延  相似文献   

2.
宋朝徽宗皇帝喜欢书画。一天他在市面上看到有人专卖驴画,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一时答不上来,便火速四处打听。被问者中大多说有个姓朱的画家是专门画驴的。那画家叫朱子明,原本是一位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当他接旨进宫为皇上画驴时,简直哭笑不得。原来,朱子明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是同行们忌妒他,便四处给他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哪知皇上将他人对朱子明的贬辱当真。朱子明进宫,放弃了山水画作,苦心为皇上画驴。他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深得赏识。朱子明因此成为天下第一画驴人。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忌妒是坏事可也是好事。感…  相似文献   

3.
驿路风铃     
医生和画家   一位眼科医生成功地治好一位著名的超现实派画家的眼病。收费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不收钱,但希望画家为他画一幅画,内容由画家自己选择。   画家很感激医生为他治好眼病,于是他画了个硕大无比的眼睛,每个细节都精细入微,并且在瞳孔的正中央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眼科医生看了这幅画,一下子被画家过人的艺术表现力所震慑了。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响才说:“谢天谢地,幸亏他不是来治痔疮的。” (俞世英作 )孩 子 他 爸   卫生所张大夫刚坐到诊桌前,邻居王嫂便来到他面前轻声说:“张大夫,我家肥猪两天不吃食了,请您…  相似文献   

4.
要有不寻常的恒心一个有钱的富豪,喜欢搜集名家字画。有一次,他听说一个画家的画功非凡,于是不远万里,专程前去登门造访,请求画家为他画一条龙。画家答应了,让他一年后再来取画。一年之后,富豪再度跋山涉水来取画。只见画家不  相似文献   

5.
父亲有位朋友,是位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你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舒乙 《北京观察》2003,(9):60-61
谈到母亲胡(?)青的画,我想我应该尽量脱离亲情去观察,所以,我先要把称呼定位在“胡先生”上,这样,或许可以更远距离一点,也许,能更公允一点。国画家一般都有自己的擅长,西画家有的也有此特点。从大类上分,有人物画家、静物画家、山水画家、花卉画家,等等。细分就更纷杂,有专画虎的,有专画牡丹的,有专画梅的,不一而足。大画家则往往独霸几个领域,是他的开创,是他的擅长,是他的“专利”,当然,也成了他的标志。就是对那些多才多艺的大师,往往也有几样最拿手的,如虾对齐白石、马  相似文献   

7.
曾平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5(12):F0003-F0003
俗话说,画竹一天,画兰一世。意思是说画兰草的技巧非常难以掌握,更难以画好。古往今来画兰的人寥寥可数,当今画坛专攻兰草的画家就更少了。杜少光就是这样一个知难而进,以苦为乐,专攻兰草的业余画家。杜少光供职于唐山市政府,工作之余,练字习画,小有所成。朋友同事常常以得其诗画相赠为乐事。谈起他学画的经历,他说他本来是学中文的,书画只是业余爱好,每日写写画画只为自娱自乐,无师无门,属于草根一族。谈起画兰,他饶有兴趣地说:兰草和竹子一样,寄托了人们自尊自爱、脱尘拔俗、乐观向上、高洁不染的美好情感,画兰对自己也是一种情操上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阎家出了三个画家。确切点说,是阎老画家带出的两个徒弟。这两个徒弟一个是他的儿子勇,一个是他的孙子雄。老画家在山水风景画上别具一格,在省内小有名气,而他的儿孙却未继承他的流派。儿子画的是花鸟,孙子画的是人体。画来画去,儿子和孙子的画技长进不大,影响很小。眼看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没有几年活头了,而儿子和孙子却并没有带出来,老画家十分着急。他思虑了一些日子,决定办一个家庭画展,一方面让人们在评头论足中使儿子和孙子在画技上有些长进,另一方面也借以扩大影响。儿子和孙子也很高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画展就开展了。画展设在楼…  相似文献   

9.
大象无形     
两画家比画。一日,一画家邀请另一画家上家里看画。拉开画帘,画的鲜花活灵活现突显出来,画室瞬间觉得春意盎然,引来窗外蜜蜂采蜜。可见画家手法之高明,足以乱真,连蜜蜂也给瞒了。隔日,另一画家邀请画鲜花的画家来家赏画。画家把客人带到画帘前,客人略有不屑地用手去掀画帘,想看对手究竟画的是什么。手一碰画帘,立即面露惭愧相,说我输了。原来画的就是画帘。你能把蜜蜂给瞒过,我能把你画家都给瞒了,真是一个比一个高。  相似文献   

10.
艺术     
阎家出了三个画家.   确切点说,是阎老画家带出的两个徒弟.这两个徒弟一个是他的儿子勇,一个是他的孙子雄.   老画家在山水风景画上别具一格,在省内小有名气,而他的儿孙却未继承他的流派.儿子画的是花鸟,孙子画的是人体.画来画去,儿子和孙子的画技长进不大,影响很小.   ……  相似文献   

11.
到西藏,意味着一次非凡的出行。这也是眼下的一种时尚。 很多年前,我遇到一个熟识的画家。闲下来聊聊,他激动地告诉我,西藏让他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觉得以前的画都是没有意思的,风情的,甜腻的。从西藏回来,他决定抛弃从前的画风,不再画版纳啊,大理啊,丛林啊,女子啊这一类“没劲”的东西。画家的画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因为那些画充满了西藏美丽简单的线条,充满了荒凉的地平线的空阔,枯死的野牛头,写满经文的玛尼石;苍凉的经幡在画幅里飘动的样子让我敬畏,而匍匐长叩的信仰者让我感到灵魂的惊动。画家让我听一组国外来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陈半丁(1876-1970)现代中国画画家,浙江绍兴人。他少年时家庭贫穷,但勤奋好学,更爱好诗文书画,常临摹一些名家作品,而且画得不错。20岁那年,他赴上海,为了学习书画,结识了名画家任伯年、吴昌硕,并拜他俩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的诗书画印的造诣与日俱进,深得吴昌硕等的赞赏。40岁后,他到了北京,先就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后又受聘为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教授。在居京期间,他又和画家陈师曾、齐白石结为朋友,经常一起相互切磋画艺,作品渐趋成熟。当年曾和美术界同仁组织过北京画学研究会,自己也曾多次举行过个人画展,受到美术界同仁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只是这么一幅小小的画,竞画了25个神态各异的蔗农,那是仙游画家张清岩先生在1965年创作的工笔年画《丰收》,入选全国美展,并收藏于国家美术馆。之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包括书、画、印,在国内外发表作品两千余件,也赢得了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兰花以其美德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与艺术家,古往今来赏识兰花而又擅画兰花的画家可谓多矣。其中,宋末元初的大画家郑思肖(1241-1318)别具一格,他画的无根兰将儒家的人格与剧烈动荡的时代揉成一体,其坚贞的操守、张扬的个性和以兰守志的行为,成了后代许多画家效仿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的相识相知是要有一定缘分的。我认识画家刘建中先生是因为先认识了他的夫人,她的父亲是我中学时代未曾谋面的校友。有了这一份亲近,便自然谈起了刘建中。在夫人的眼中,他既不深谙中国的人情世故,也不熟稔居家的洗锅涮碗,他就是一个画痴,一个用画作勾勒芸芸众生的人。绘画是他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对油画,他有一份特别的执着。画油画是费心劳神出活又慢的活儿。一幅不大的作品,从素描起稿到着色铺彩到最终成画,画两三遍、三五遍是常事,画  相似文献   

16.
说到西方美术史,有两幅画必说。一是范·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年)的《阿诺菲尼和他的新娘》,一是委拉斯盖兹(DiegoVelazquez,1599-1660年)的《宫娥》。熟悉西方绘画的,肯定会说,这两幅画有一共同点,就是作者都利用画中镜'反射'画中人或观画之人。范·艾克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代表性画家,是15世纪最杰出和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传说他和兄弟胡伯特·范·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关于他在绘画上的创新,人们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7.
宋玉麟 《江苏政协》2010,(Z1):48-49
建明从青少年时起就对画画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同乡前辈和启蒙教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家郁文华先生,见其自幼爱画,常有涂鸦,并有志于画道,因此于1971年介绍建明拜我父亲为师。我父亲一直对建明抱有很大的期望,认为他虽  相似文献   

18.
<正>年初,在大宇文化艺术中心和天津师大中国画研究所组织的书画活动中,结识了画家赵同相,因是同宗,又赶虎年也就对他的绘画自然更多了些关注,看他伫立案前,凝神片刻,展纸运笔,不急不燥,蘸墨敷色,由表及里地把一幅《双雄图》画的跃然纸上、虎虎生风。其实之前,对他也早有接触和了解,只是当前书画家之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6)
正画家马蒂斯(Hanri Matisse)在《画家手记》(Notes d'un peintre)中说道,他的画,其实都是在追求一种"表现",虽然他运用了许多的技巧,但是所有的努力,根本都是在追求一种内心的表现。"对我来说,我无法完全区分我对于人生的情感和我表现这些情感的方法。"马蒂斯说道。画家用绘画来表现情感,情感的张力,与绘画的表现成正比。正如马蒂斯所说,他的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个小有 名气的画家。某 一天当他迎着清 晨的第一缕曙光 完成一幅新作品 时,突然想知道人们对它的评价。他把这幅 画送去了展览厅,并附上一张纸条: "请在 您认为处理欠佳之处作上记号。"几天后,他 收回画,失望地发现画上满是记号,他有些 泄气,但仍不甘心自己的努力就这样被全盘 否定。他把画再描摹了一遍放在同一个地方, 但这次附上的纸条是: "请在您喜欢的地方 作上记号。"后来,他惊讶地看到画上画满了 赞美的符号。同样一幅,结果为什么会如此 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