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娟 《两岸关系》2013,(9):62-63
自2008年以来,台湾持续不断地推动生活美学运动。生活荚学往往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将创意融人生活,存生活美学中撷取商机,或许是台湾民众最有价值的生活智慧。这种生活美学不仅充盈了都市,也感染了乡村。  相似文献   

2.
正光波绘画艺术充满磁场能量可美化环境而增加生活动力图腾艺术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维进化与生活的变化,从近年来的科考发现,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可能有近百万年,虽然有不少西方研究生物科学与人类学的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可能是生存在陆地上爬行的人猿进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姚伟钧 《人民论坛》2023,(7):110-112
饮食是人类基本的生活需要,由此产生的生活美学,是考察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自古以来,中国先民不仅创造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更涵养了底蕴深厚的美食文化,其中蕴含的生活美学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无论是美食命名、食材选择,还是烹调方法、饮食礼制等方面,古代饮食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其中诸多审美观念及其实践对现代饮食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阳光明媚的周末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感受这恢弘建筑中珍藏的民族经典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坐落在青环路上的广西民族博物馆,远离喧嚣,每周二到周日向市民免费开放,正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听闻1月15日~2月25日,由广西艺术学院和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博物馆·美与时尚"首届广西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展正在火热开展,记者在和煦的微风中踏上了探访之路。走进展厅,淡黄的光束投射在"博物馆·美与时尚"首届广西民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展的展牌上,旁边是几十幅创意展品  相似文献   

5.
刘玉梅 《前沿》2012,(18):158-160
生活美学研究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20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研究,是认识论的生活美学研究,它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研究人类的生活审美活动,是中国传统生活审美思想的延续.后一时期是西方话语背景下的生活美学研究,它借鉴西方生活理论和话语力求确立美学的生活本体、建构生活美学体系、解读中国美学与艺术问题等,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活美学研究.西方话语背景下的生活美学研究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生活美学溯源、构建生活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活美学出现的必然性及其意义;生活美学的合理性与何为生活美学;西方生活理论的应用;生活美学存在问题、对策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宋代实行佑文政策,改革和完善科举制,确立文官政治,士大夫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形成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士大夫的主体意识与进取精神不断强化。宋代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使士大夫在进取意识之外又多了沉重的忧患意识,激励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塑造了宋代士大夫勤政爱民、重义轻利、清正廉明的从政精神,对宋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阎续瑞 《求索》2006,(9):177-179,221
汉代士大夫家训现存文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主要是对其子弟进行个人品德修养、读书治学、为官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训诫,也出现对女性行为规范进行专门指导的女训如班昭的《女诫》等。汉代士大夫家训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其一、具体内容基本是围绕修身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其二、思想观念普遍受到儒家思想的制约;其三、突出强调父家长的权威地位,很少表露亲情。这些时代特征的形成与汉代独特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汉代士大夫家训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辩证地对待。  相似文献   

8.
9.
殷乐 《人民论坛》2023,(17):97-99
近来,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关注各种培土攻略、养花技巧、绿植日记,在家中养花种草,希望拥有自己的花园。养绿植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全新的生活美学。沉迷养绿植的青年也拥有了新的代称——“植系青年”,他们将花园里的美带到城郊、带到家中,对于园艺这类“非自然之自然”的建造寄托了更多情感和美学诉求。“绿植热”的兴起是一种消费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新生活美学蕴含着数字时代青年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追求,其背后的传播态势和社会文化风潮值得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0.
名号并不等于现象的本质,对于一种文学创作现象的称谓,内在的倾向要比外部格局、表层形态更具有实际意义。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用“当代文人写意小说”来为一种创作现象正名。之所以说“正名”,是因为对同一创作现象(其中涉及的作家和作品主要有汪曾祺、何立伟的大部分作品、林斤澜  相似文献   

11.
方新蓉 《求索》2010,(10):148-150
宗杲是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禅师,以他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禅僧与参禅士大夫禅学、儒学、诗学的互动体系。宗杲禅学与士大夫具有诗禅相通、儒佛互摄、妙悟等共同话语。宗杲与士大夫通过诗歌印证、作品交流达到了诗禅相通;士大夫从宗杲那里接受了儒佛应相互阐发义理、相互影响的思想;宗杲大力提倡"悟"道,把江西诗派已有的"悟"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而代替北宋静观学说而成为诗禅理论主流。  相似文献   

12.
士大夫阶层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谱写了一曲曲忧困忧民的爱国主义颂歌。士大夫忧患意识,同我们整个巾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存在着总体上的一致性,当代中国公务员,各级党政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14.
士大夫阶层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精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历史上一些积极有为的士大夫,往往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谱写了一曲曲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颂歌。士大夫忧患意识,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存在着总体上的一致性。当代中国公务员,各级党政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士大夫忧患意识中汲取营养,增强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江泽民同志曾郑重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他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哲学美学的一个趋势是高扬人的生活世界,这尤其表现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师徒的生活世界理论中。该理论由胡塞尔首先提出,用以克服科学世界的危机。海德格尔更是强调前反思的、前理论的实际生命体验,强调回到葆有本原的生活世界以克服技术的侵袭。哲学中生活世界的转向对于美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使得美学研究重新获得自己的根基,从而完成西方美学从认识论向生存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晚明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变化,使得文人士大夫对旅游持一种肯定的态度,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成为晚明旅游热潮的引领者。他们所推崇的旅游思想、观念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均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士大夫的“不知耻”与清王朝的崩溃辽宁师大喻大华1913年冬,在清西陵崇陵的灵堂里演出了一幕活剧。光绪帝的遗孀隆裕太后去世,此时正举行奉安典礼,作为履行《清室优待条件》的一个步骤,民国政府要员前来吊唁。仍然矢忠于清室并服务于小朝廷的梁鼎芬、劳乃宣冷眼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士大夫便面临着生存与死亡、隐逸与出仕、抵抗与投降、旧主与新主的抉择,或成忠烈,或作遗民,或为贰臣。对此史学界长期满足于作或褒或贬的道德评判,很少触及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念,更未深入到士大夫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士大夫的行为选择和它的价值观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及其所负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论语·卫灵公》中记孔子言曰:“君子谋道不谋食”。此言君子,士人之谓也。“谋道”与“不谋道”遂分别成为当时和以后士人沉重使命的表征和修身养性的禁忌。“谋道不谋食”说,至少包孕了四层含义。一为“士志于道”,士应以建道为己任,谋道是士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核心,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为“忧道不忧贫”。士人以道的发展为安身立命之基,贫不足忧,而天下失道则堪重忧。故要“笃信善学,守死善道”,不能因谋食果腹之需而置道之有无于不顾,“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贫贱不能移”则是这一思想的归  相似文献   

20.
杨琦 《人民论坛》2012,(20):172-173
康德美学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无论是心理美学、表现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等都受到康德美学的影响,文章从各流派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学家和美学理论思想来讨论,以期把握和理解康德美学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