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第二次"广西侨乡文化研究"座谈会于2014年9月20日上午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座谈会由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和广西社会科学院等区内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22位。此次会议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广西民族大学,以及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主办方指出,此次会议有两个目的:一是介绍广西区内有关研究华侨华人的专家学者,以及推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3月31日,第三次"广西侨乡文化研究"座谈会在广西民族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侨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和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和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玉林师范学院、钦州学院、广西图书馆、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该座谈会是继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5月8-11日,由广西民族大学、五邑大学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东盟学院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和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省重点侨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正>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防城港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2—25日在广西防城港市举行。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在10月23日的讨  相似文献   

5.
李岩 《八桂侨刊》2016,(4):77-78
正2016年7月23日,由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和中国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社学院、东盟学院和东语学院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婆罗洲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成功召开,并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通过深入探讨多元视野下的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防城港市的发展,由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广西防城港市委宣传部、防城港市港口区委、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政府、防城港市侨联、防城港市文联、中华文化促进会、《八桂侨刊》杂志社、钦州学院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的"明乡人故里文化论坛暨《西海斜阳》图书发布会"于2015年4月25日在广西民族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地域与民族社会——以"古苗疆走廊"为中心//杨志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与"边墙":历史上的"苗疆"//黄才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明代"苗疆走廊"的形成与贵州建省//曹端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0月12至1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桂林旅游学院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桂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桂林旅游学院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12月28日,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揭牌,广西侨办副主任陈宁、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再延出席揭牌仪式,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广西华侨历史学会和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以及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特约研究员及其他学者、老师和学生代表共70多人出席仪式。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一省教授主持揭牌仪式。仪式上,陈宁指出,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适应新形势下侨务工作发展和促进侨乡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于提升广西侨乡文化研究水平,进一步推动广西侨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西侨乡文化的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1月20日,第四次“广西侨乡文化研究”座谈会在广西民族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座谈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和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和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0月16日,第五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玉林师范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玉林师范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主办;广西华侨历史学会、玉林市侨务办公室、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协办;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和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了本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国的崛起,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愈加密切,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愈加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更好地了解国际学界新动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广西民族大学、钦州学院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钦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钦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和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0月24日至25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广西民族大学和韩国国立全南大学主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全南大学国际移民(Global Diaspora)研究所、BK21+全球Diaspora创意人才培养项目团承办的"2019第三届全球离散族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全球化与移民文化"为主题,探讨全球在外同胞面临的挑战和方向,来自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及中国广西民族大学的各位专家学者及硕博士生参加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月20日至21日,由广西民族大学和韩国国立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全球Diaspora面临的挑战和方向"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聚南宁,围绕Diaspora的离散、认同、跨国活动等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本文从Diaspora的认同、作用、跨国网络、Diaspora社会的变化等四个方面,对会议论文和发言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06]29号)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二、广西民族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三、广西民族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5000人,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机构编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28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了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名单,广西民族大学东西入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东西,原名田代琳,1966年生于广西天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与广西作家鬼子、李冯并称为"广西文坛三剑客"。上世纪80年代,作家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人们除了阅读,没有更多的精神食量可以享用。所以崇拜作家,这是东西想写作的原因之一。东西读的是师专,毕业后要分回家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2010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习近平视察广西民族大学时对学校国际交流工作提出这样的指示精神。习近平的这句话,至今让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印象深刻。他说,习近平带给各族师生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也让学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8.
正一条龙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划过了千年时光,更从中国划向世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入水!"一声令下,队员们奋力划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龙舟犹如离弦的箭,在碧波荡漾的相思湖上来去如飞,激起阵阵波涛。这是广西民族大学龙舟队训练的一幕。伍广津是龙舟队的主教练,也是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  相似文献   

19.
黄佩华 《当代广西》2014,(21):56-57
正李达旭,现为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教研室主任、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广西书法展览并获奖,曾获广西驻邕高校书法展览一等奖、广西首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二等奖、广西第三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三等奖、广西"魅力北部湾"书法大赛一等奖、广西第五届硬笔书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1,(13):42-42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有基层党委16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197个、党员5864名。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