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信箱     
江苏读者王先生来信询问:我在工作期间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甲方(即用人方)为我工作单位的上级集团公司,半年前我因病与工作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工作单位也同意了,但工作单位的上级集团公司(甲方)认为他们没有同意,所以一直扣留我的档案,他们要所谓的培训费才能换取档案。请问:企业是否有权力扣留档案关系?  相似文献   

2.
汪来超 《工会博览》2006,(24):15-15
江苏读者王先生来信询问:我在工作期间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甲方(即用人方)为我工作单位的上级集团公司,半年前我因病与工作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工作单位也同意了,但工作单位的上级集团公司(甲方)认为他们没有同意,  相似文献   

3.
程文华 《工会博览》2005,(19):18-18
读者兰小姐在来信询问:我于2002年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制药厂工作,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在去年9月份劳动合同期满后,我辞职到另外一家企业工作,要求把档案转到本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但那家制药厂却一口拒绝了,我多次找他们协商也没有什么结果。由于档案始终转不出来,我因此失去了参加技术等级考试的机会,影响了我的工作和进一步发展。请问:他们有权扣留我的档案吗?我应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燃烧激情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几平方米的工作空间,就将成为记录劳动者对人生的满腔热情、对工作的深厚感情的最佳载体。在我参加工作44年经历中,有9年时间在车间的机床前度过,有35年在办公室里度过。记得自从我离开了机床,离开了车间,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成了我个人事业发展的加速器。也成了我人生故事的存储器。有太多太多的回忆都离不开35年中被更换了10次的办公室。有  相似文献   

5.
我工作有9年了,在我来到现在这家企业前,我曾有过在3家民营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民企工作,总体上感觉不如现在更能找到自我。在我看来,在国企中,当家做主的感觉更强。其中最大的一家民企的资金规模达到了几百个亿,涉及金融、地产、能源等领域,我在投资部工作,担任投资经理职务。2009年,种种原因使得整个国内煤炭价格一下子就涨了起来,一吨差不多涨到了350元。那时,正巧有人想以低价格转让陕西的一座煤矿,  相似文献   

6.
正他们用感恩之心,看待改变了的人生角色,时刻保持一种坦然的平常心,自觉履行角色的使命和规则,把握了自己的人生。01人生转变带来新的任务到今年8月,我在住总市政道桥工作已经一年了,我从一个报社的发行专员,转变为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除了工作角色的转变,我还迎来了一项振奋人心的工作任务——参与党组织开展的群众  相似文献   

7.
从1946年起到1983年我一直从事外事工作。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领域(地方外事,外交部内、驻外使馆)我都干过。在这37年的外交工作中,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党中央、外交部的领导下,我做了一些工作,并学习了新中国外交的政策与理论。1983年离休后我担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外交学院的兼职教授,讲授中国外交史和外交学。在北大国政系和外交学院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得到机会和  相似文献   

8.
雷小荣 《工会博览》2006,(12):12-12
北京读者李女士来信询问:我在一家大型超市从事财会工作多年。前不久,单位领导以我不胜任财务工作为由,将我调整到收银部。双方在劳动中已经约定了工作岗位就是在财务部,单位无权单方做出调整,后来我和单位协调无果的情况下我不再去上班,而超市收银部将我缺勤记为旷工,并以旷工为由解除我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提起工会,我这个从迈入社会就在国企工作的老职工感到由衷的亲切、温暖。如今,我已在企业工作了近30个春秋,担任过团委书记、财务主管、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  相似文献   

10.
吴红军 《工会博览》2006,(18):13-13
山西读者张先生来信询问:我是一家印刷厂的工人,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前不久因病住院,在医疗费用的报销问题上和厂里发生了纠纷。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我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他们说我的劳动合同好几年前就过期了。请问:我从工作至今一直在印刷厂上班没有劳动关系了呢?怎么突然和印刷厂就没有劳动关系了呢?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信箱     
北京读者李女士来信询问:我在一家大型超市从事财会工作多年。前不久,单位领导以我不胜任财务工作为由,将我调整到收银部。双方在劳动中已经约定了工岗位就是在财务部,单位无权单方做出调整,后来我和单位协调无果的情况下我不再去上班,而超市收银部将我缺勤记为旷工,并以旷工为由解除我的劳动合同。请问:单位这样做出的处理正确吗?我能否得到经济补  相似文献   

12.
搭桥之旅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我在中国驻 西德使馆工作。1981年9月,以李一氓为会长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在北京成立。当时任交协副总干事的王务安写信给我,希望我能协助打开国际交流协会同德国政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联系。我首先想到了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因为在这几年工作中,我曾陪同对外友协王炳南会长、全国总工会陈宇副主席等我国工会、共青团、妇联、友协及文化代表团访问过艾会。艾会国际部长班格特已是我的老朋友了。我打了一个电话,班格特表示马上可以见我。  相似文献   

13.
我于1958年从前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来到中联部,被分配在原一处工作。原一处(即现在六局的前身)的工作任务是从事对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络和调研,在这个岗位上我工作了整整35年。期间,我经历了中国把苏联尊为老大哥的时期,经历了中共与苏共产生分歧进而引发国际共运大论战的时期,经历了中共与苏共,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工会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有基层工会、市总工会、省总工会工作的经历。不同的经历使我对工会工作的认识逐渐深刻。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与工会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原在福州一家大型企业工作,1988年所在的分公  相似文献   

15.
雷加同志逝世一周年了。1978年7月,我从生活、工作了25年的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调到了北京市文化局,和江风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筹备北京市文联的恢复工作,这时我认识了久已闻名的东北老作家雷加。那时候,十年动乱刚刚结束,老作家们很多还在靠边  相似文献   

16.
窗花小束     
《南风窗》1987,(1)
当我着手为拍立得相机制造黑白底片之际,我同时确定了制造彩色底片的原则。一切就绪后,我邀请何伟·罗杰(他跟我工作十年,精通偏光技术)与我在实验室对坐,想想彩色底片的事宜。这样一晃数年,何氏只是坐在那儿,很少说话,却慢慢吸收我制黑白底片的技术,终于有一天他站起来说:“一切就绪了,我现在可以开始工作了。”于是,我们特别成立一个彩色底片实验室,历经数年奋斗,终于成功研制出彩色底片。上面的例子是要说明一点: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我们只“要求”工作人员一个人坐着沉思两年。这  相似文献   

17.
职场加油站     
麦子先生提问:我叫麦子,我认,为自己是个上进的人。工作3年来,我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先后参加商务英语、管理技能培训、社交礼仪培训等各类培训10余种。我从不花费时间去酒吧、电影院,也从不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聊天、逛街等事情上。几年来,我学着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可是工作业绩和从前一样,收入和从前  相似文献   

18.
来到澳大利亚后,我第一次工作的学校便是TEFL,我在这里度过了来澳后第一段光怪陆离、甜酸苦辣的生涯。 在TEFL找到工作,主要是因为我在国内时便认识它的校长林先生。那时林先生带着我后来的同事K,正住在广州中国大酒店招揽中国学生。当时我在广州当记者,受朋友之托去采访林先生,同去的还有晚报、电台电视台的几位记  相似文献   

19.
<正>"1995年我从承德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原北京市清洁车辆四场(现北京环卫集团第二分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刚来北京时,我只想着在北京找个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慢慢地工作的时间长了,对北京、对环卫有了一定了解,渐渐地爱上了环卫这个工作。尤其是知道了时传祥的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时传祥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入厂近三十年的一线老职工,现在华盾集团南膜车间负责工艺技术工作。入厂至今,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深深感到了集团工会这几年在工作中,通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