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后,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他再没有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重病缠身的周恩来抱病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出席了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讲了他一段时间来深思熟虑的问题。可以说,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年毛泽东在通常情况下已经不再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了,但在1975年5月3日,他却打破常规,亲自主持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谈话,对“四人帮”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为我党后来顺利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是如何发现“四人帮”问题的严重性?又是如何与“四人帮”进行正面交锋的?本文作者涤生将为您清晰展现3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3.
1974年7月17日夜,毛泽东从北京火车站登上了专列,开始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相似文献   

4.
1974年7月17日夜,81岁的毛泽东从北京火车站登上了专列,开始他生前的最后一次离京巡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6.
余玮 《党史纵横》2009,(4):26-29
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最后一次手术、最后一次刮脸、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周恩来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最后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夏远生 《湘潮》2013,(9):9-12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达湖南长沙,住进了省委九所六号楼。这次回湘休养了114天,是毛泽东生前回湖南的最后一次和最长的一次。其间,发生了许多休养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生前曾多次不厌其烦地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曹操。因而引起了人们种种猜测,有的认为毛泽东评价曹操属于在读历史书籍时,对人物进行臧否的范围,是他谈古论今的学术行为;有的认为毛泽东评曹操乃是他的英雄情结所致;还有的认为毛泽东评价曹操,纯粹是为了给曹操翻案。难道毛泽东重评曹操真的只是为了给曹操翻案,抑或是他的英雄情结所致?这里面是否还有其他特殊用意?本文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为你解开个中之谜。  相似文献   

9.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1974年12月周恩来的长沙之行,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到湖南,最后一次乘飞机,最后一次离京赴外地。沉疴之中,周恩来为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抱病冒险飞往千里之外的湖南,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议定国是,使“四人帮”篡党  相似文献   

11.
1957年11月,毛泽东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与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来到莫斯科,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国。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党史博采》2001,(10):19-23
建国以后,毛泽东常常移步红墙之外,登上专列,去各地视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大上海,是毛泽东生前常落脚的地方。1971年9月10日老人家重返上海,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上海之行。此行使当时的上海成为激烈斗争的一个聚焦点……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遵义会议上,作长篇发言陈述正确主张,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又力促组建成熟的党中央和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对美外交思想的转变曹志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在会议上作的八篇报告和讲话,详细总结了民主革命20多年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酝酿)一文,其中有些史实不够准确。现大体上按史事发生的时间为序列举几例于下,供参考。一、文章说:“1975年4月至6月间,在毛泽东支持T,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对江青等展开批评。事实是,由于“四人帮”提出所谓反经验主义问题,毛泽东对“四人帮”进行批评,由此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四次,而不是三次,其中有一次是毛泽东亲自召集并主持的。具体说来这四次会议是:4月27FI,政治局开会讨论毛泽东4月23日对新华社(关于报导学…  相似文献   

16.
夏远生 《湘潮》2013,(8):9-10
毛泽东在治国理政时,一向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指导和促进现实工作。他在50次回湖南考察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是随时随地谈古论今,向历史学习智慧、汲取力量。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多次在湖南观看传统戏剧节目,经常发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意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借鉴历史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正处》从酝酿到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1956年的波匈事件、铁托在普拉的演说,促使毛泽东对国际国内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主持起草《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国际范围内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这年11月召开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一届二中全会,引发毛泽东在给黄炎培的信中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新想法。经过一月会议、颐年堂会议、第十次最高国务会议,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逐渐成熟。1957年2月,他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上作了关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此后,通过开座谈会、听取思想汇报等各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及在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多次讲话,进一步阐发关于两类社会矛盾的思想。回到北京后,他对《人民日报》在《正处》宣传上的滞后提出了批评,并亲自起草党内指示,要求了解各级干部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想法。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开始了《正处》一文的修改工作。从4月24日至6月17日的55天时间内,历经13次修改,才最后定稿。6月19日,《正处》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是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中共中央提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讲话后的第二天,这个讲话要点就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先后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的这个讲话要点,是一篇阐述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1953年6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新中国历史和建国后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各种关于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的文献,其内容却并不完全一致。在综合考述各种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客观理解重大历史变革关头毛泽东真实的思维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