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南 《党史纵览》2001,(5):33-34
在皖南事变血与火的洗礼中光荣诞生 1941年1月上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大部牺牲、被俘或失散,仅2000余人突出重围。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而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将华中各地新四军部队9万余人改编成七个师,继续在华中敌后广大战场坚持抗日斗争。3月17  相似文献   

2.
1941年1月初,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我所在的新四军第二支队老三团六连,事变前担负着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事变之际又是军部中路纵队前卫部队的尖兵连。这里我所回忆的就是六连在皖南事变中艰苦奋战,突出重围,五  相似文献   

3.
1940年12月底,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为向北移动,进行了战斗编组,组成了三个新编纵队.第1、2、3纵队的司令员分别为傅秋涛、周桂生及张正坤.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八年三月初,我和张、谭两同志率顿新四军二支队经过赣州、吉安,转到皖南。我担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长,同时兼任东南局的民运部长。当时我们协同皖南地委在军部驻地周围乡村发动农民的减租减息斗争。是年九月间,我到江南视察工作,经过一,二支队地区,都帮助发动了减租减息斗争。当时江南地区国民党没有部队,只  相似文献   

5.
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迅速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下辖7个师。粟裕被任命为第~师师长,后又兼任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苏中位于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以东,北起高邮至盐城东部斗龙港,东临黄海。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人口SOO多万。新四军军部自重建之日起,就继续高举抗日大旗,成了日、伪、硕的心腹之患,眼中之钉。因此,[J伪加紧了对新四军的“扫荡”,妄图乘新军部刚组建、正在整编部队之际,围歼新四军军部及主力,占领苏中、苏北。汪精卫群丑公开宣扬要“完成院变未竟之功”,日军…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由皖南北移抗日,于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8个师共8万余人的围攻堵截,激战八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突围出去2000余人,其余大部牺牲和被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7.
陈毅在苏北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主任。这  相似文献   

8.
柳守忠 《湘潮》2004,(4):11-1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的率领下,从云岭驻地出发,开始奉命北移。1月6日,当部队行至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指战员英勇抗击,与敌人激战七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失败。  相似文献   

10.
李子芳烈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过去我和他不熟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开往皖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军部派李子芳同志带领有一、二十人的服务团部队,和我们一起出发北上,在到达皖南后他就回军部了。所以,我谈的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他在南昌和我们一起北上到达皖南的这段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皖南是抵御日本侵华的正面战场,是中国共产党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是新四军总部和主力部队所在地,是抗日斗争的主战场之一.尤其是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曾在此驻扎近3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新四军组建的重要策源地。1938年春,福建各块游击区党组织历经曲折,胜利完成了新四军在福建的组建任务,闽西、闽南以及闽赣边汀瑞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第四团;闽北、闽东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第六团;闽中游击队和闽籍东南亚回国华侨青年等作为后续部队先后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和教导队。新四军初建时,由福建游击队组建的部队兵力约占当时皖南岩寺整编部队兵力的半数,成为新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施昌旺 《党史纵览》2017,(12):15-20
<正>四、皖南事变、新四军重建军部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安徽泾县云岭一带出发北移。当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袭击。新四军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阵地全部失守。除约2000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捕。军长叶挺下山谈判被国民党扣留,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  相似文献   

14.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2):43-44
皖南遗恨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军部和部队9000余人覆没,罪魁祸首是蒋介石、顾祝同。如果从新四军内部来讲,项英、叶挺之间相互让步,特别是叶挺为了满足项英“大主意由我来拿”的欲望,对自己的一些正确主张不能果断坚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1940年12月10日,皖南新四军向长江以北转移,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由云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到苏南溧阳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再待机通过敌占区,渡江到苏北。这条路线是苏南第一、二支队往返皖南军部所走的路线,也是顾祝同认可的“合法”路线。但这条路线自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发出“皓电”(10月…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反共独裁的蒋介石集团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逆流,其中最为险恶的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周恩来同志在皖南事变的解决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转移。1月6日,他们行到投县茂林山区时,突然遭到任县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接着,顾现同调来七个师大约7000人的兵力,围攻新四军。新四军被迫迎战,经过七昼夜血战,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情况下,我新四军只剩下不足千人冲出国民党防线,其余全部牺牲。其中有政委项奖、参谋长周于昆,政治部主任表国平。叶挺为…  相似文献   

16.
从1941年夏至1946年冬,邓子恢曾在洪泽湖畔度过了6个战斗的春秋。 整训部队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洪泽湖地区驻防。由于四师在豫皖苏3个月反摩擦斗争中连续战斗,损失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皖南事变烈士殉难和新四军重建军部60周年,特将时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的夏征农同志,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到达苏北的传奇经历记录在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新四军和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被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新四军军部机关在后勤方面设供给部、卫生部和军工部。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的反贪污浪费,正应了陈毅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现在的弱点就是浪费公粮和乱用钱"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既要抵御十几万日伪军的  相似文献   

19.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 1期刊登了写于1994年8月8日的拙文《新四军新军部何时成立》,现根据近来所见材料,对拙文作几点补充。 新四军新军部成立于1941年1月25日的根据,除拙文已提到《陈毅代军长就职演讲》、陈毅《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赖传珠《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三个外,还有三个: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后,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赵凌波被新四军击毙赵凌波,四川泸县人,1908年生。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北撤时,赵凌波任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