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得志是我军著名战将,1925年2月,年仅14岁的杨得志和哥哥杨海堂为生活所迫,冒着风雪离开家乡--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出门谋生.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料这一走竟成了他与家人的诀别.  相似文献   

2.
李殿仁 《湘潮》2011,(1):14-16
我曾有幸两次在杨得志身边工作:一次是1970年初到1973年底,杨得志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其间,我作为济南军区党委秘书,直接在杨司令员身边工作;另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杨得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3.
绵绵乡情──杨得志和他的家乡人张童保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一生的夙愿。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1925年早春二月,14岁的杨得志和他的哥哥杨...  相似文献   

4.
1928年1月,农民暴动的狂飙席卷湘南各县。在衡阳板子桥筑路的杨得志也是在这时候扔掉扁担、土箕参加了红军。这年4月下旬,他随南昌起义余部上了井冈山,被编在红四军28团。那时候,才满18岁的杨得志对共产党没有多少认识,只是在心中知道“共产党是好人”。几个月以后,他才渐渐地明白,做一名共产党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5.
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0年秋,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湖南醒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当时担任红四军一师通讯警卫排排长的杨得志既没能请假回家去见亲人,也没有遇到能替他捎口信回家的熟人,回家成了他没能实现的梦,成了他心中郁结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环境里,家乡的地方干部时常派人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看看,那绵长而浓厚的思乡之情开始一次次牵动着将军的心……  相似文献   

6.
早在"文化大革命"中,许世友就曾向毛泽东主席提出:"如果有仗打,我还想打一仗,然后就休息."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从南京军区调到广州军区.197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中越边境西段由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指挥,东段由许世友指挥.当年许世友74岁,比杨得志大5岁,成为我军历史上亲临前线指挥的年龄最大的指挥员.  相似文献   

7.
从挑煤工到红军团长 1911年1月13日,杨得志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的一户贫苦铁匠家庭。由于生活困难,他只读过几天《三字经》《百家姓》后就开始跟随父亲学打铁谋生。11岁时母亲去世,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他不得不到地主家放牛为生。14岁那年,随哥哥到江西安源煤矿做挑煤工,但累死累活忙了大半年,  相似文献   

8.
毛菊芳  张志辉 《湘潮》2011,(2):48-48
1944年1月,中央命令杨得志率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到陕北,执行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杨得志带部队从濮阳出发,经过70多天的行程,才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部队改编为教导第一旅,杨得志任旅长,驻防在延安以南的清泉沟、王家沟一带。  相似文献   

9.
关怀后代     
《湘潮》1991,(9)
1945年,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苏振华率领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进驻承德县。当时杨得志住在三沟区贫农胡昆家。胡家生活贫苦,冬天,两个儿子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10.
黄新 《湘潮》2011,(1):10-13
杨得志上将在抗美援朝时被称为“三羊(杨)开泰”之一,其军事生涯几乎是我军辉煌战斗历史的缩影。今年1月,是杨得志诞辰100周年。为此,本刊特发三篇纪念文章,以缅怀这位功功勋卓著、彪炳千秋的战将。  相似文献   

11.
198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接任,杨得志同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杨得志     
杨得志,原名敬堂,1910年12月3日出生在株洲县南阳桥乡三望冲(原属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穷铁匠,他也从小学打铁。为生活所迫,14岁去安源当挑煤工,后在地主家做长工,16岁到衡  相似文献   

14.
<正>1994年10月25日,开国上将杨得志逝世。11月14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张震在《人民日报》发表《功勋卓著垂青史风范长存照人间——深切悼念杨得志同志》一文,代表中央军委如是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杨得志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一生为人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善于团结同志。在不同时期3次给杨得志当过副手的杨勇曾深情地谈到:"凡是和杨得志同志在一起工作过的,没有搞不好的。"回顾战争年代,杨得志同历任政治委员搭档都能密切合作,较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更为难  相似文献   

16.
贺茂之 《湘潮》2011,(1):16-17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我曾有幸于1985年至1988年在老将军身边工作,耳濡目染,获教益良多。他忠诚于党、热爱军队的许多事情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7.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中,杨得志和杨勇是杰出的代表,他们在1955年都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人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有许多共同的经历,杨勇曾三次被任命为杨得志的副手。从1936年春的陕北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总参谋部,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兄弟爱。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0月26日晚,在电视里惊悉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得志同志与世长辞的噩耗,心情万分悲痛.我赶紧从影集中找出那帧与杨得志的合影照片,久久地凝视着他那亲切而又慈祥的面容,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军队,杨得志是这支军队中的一名老兵,是人民战争的参加者,曾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指引下冲锋拚杀,也曾运用这种战略战术指挥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每当回忆起走过的烽火岁月,杨得志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率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想到毛泽东同志。(一)杨得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  相似文献   

20.
198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接任,杨得志同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杨得志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1月,他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走上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排长、连长、团长,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获三等红星奖章。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从一个手持梭标的战士,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亲历了我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