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殿仁 《湘潮》2011,(1):14-16
我曾有幸两次在杨得志身边工作:一次是1970年初到1973年底,杨得志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其间,我作为济南军区党委秘书,直接在杨司令员身边工作;另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杨得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2.
杨得志是我军著名战将,1925年2月,年仅14岁的杨得志和哥哥杨海堂为生活所迫,冒着风雪离开家乡--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出门谋生.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料这一走竟成了他与家人的诀别.  相似文献   

3.
李笑 《世纪风采》2014,(5):17-21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中,号称军中“三杨”的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无疑是其中三颗相当明亮耀眼的星。踏着中央苏区红土地走出来的军中“三杨”,从漫漫长征路到用兵华北.从窿战朝鲜战场到和平时期的祖同建设,他们3人有太多相似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梅克保 《湘潮》2011,(3):18-19
杨得志是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1911年1月3日,他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少儿时代的杨得志只上了两年私塾,从小就跟随父亲学打铁,11岁给地主放牛,14岁与哥哥赴安源煤矿当挑夫,16岁到衡阳修公路。  相似文献   

5.
绵绵乡情──杨得志和他的家乡人张童保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一生的夙愿。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1925年早春二月,14岁的杨得志和他的哥哥杨...  相似文献   

6.
1928年1月,农民暴动的狂飙席卷湘南各县。在衡阳板子桥筑路的杨得志也是在这时候扔掉扁担、土箕参加了红军。这年4月下旬,他随南昌起义余部上了井冈山,被编在红四军28团。那时候,才满18岁的杨得志对共产党没有多少认识,只是在心中知道“共产党是好人”。几个月以后,他才渐渐地明白,做一名共产党员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7.
正杨得志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一生为人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善于团结同志。在不同时期3次给杨得志当过副手的杨勇曾深情地谈到:"凡是和杨得志同志在一起工作过的,没有搞不好的。"回顾战争年代,杨得志同历任政治委员搭档都能密切合作,较好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更为难  相似文献   

8.
1926年11月,年仅15岁的杨得志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0年秋,部队经过他的家乡——湖南醒陵县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三望冲村,当时担任红四军一师通讯警卫排排长的杨得志既没能请假回家去见亲人,也没有遇到能替他捎口信回家的熟人,回家成了他没能实现的梦,成了他心中郁结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环境里,家乡的地方干部时常派人向他汇报家乡的建设情况,并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看看,那绵长而浓厚的思乡之情开始一次次牵动着将军的心……  相似文献   

9.
毛菊芳  张志辉 《湘潮》2011,(2):48-48
1944年1月,中央命令杨得志率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到陕北,执行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杨得志带部队从濮阳出发,经过70多天的行程,才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部队改编为教导第一旅,杨得志任旅长,驻防在延安以南的清泉沟、王家沟一带。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晖 《党史博览》2023,(2):4-12
<正>在抗美援朝战争和之前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曾分别提到过“三杨”和“二杨”,对他们是充满褒奖、寄予厚望、给予肯定的。“三杨”是指当时分别担任3个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二杨”则是指战争年代负责人民军队军需物资与后勤保障的两位大管家杨立三和杨至成。  相似文献   

12.
1944年年初,我在冀鲁豫四分区任司令员。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我奉命随杨得志同志带领部队奔赴陕甘宁边区,组建了教导一旅,由杨得志同志任旅长,我任副旅长。 6月初,我由教一旅驻地清泉沟到延安联防军司令部去办事,听说朱老总在中央军委,就把我久久渴望见到朱老总的想法告诉  相似文献   

13.
赵瑞华 《党史博览》2014,(10):55-56
正马本斋,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但他究竟在何地牺牲,迄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河南濮阳范县小屯,有的说是山东莘县张青营,还有的说是山东聊城……一2013年初春,为了给濮阳范县正在筹建的纪念馆搜集资料,我们来到了白衣阁乡仝庄,拍摄冀鲁豫军区指挥部旧址、杨得志司令员在范县仝庄的住地旧址。那是一片三米多高的宅基地,面积比两个篮球场还要大。在我们拍摄指挥部驻地的旧址后,杨得志当年的房东仝兴河,指着前  相似文献   

14.
关怀后代     
《湘潮》1991,(9)
1945年,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苏振华率领晋察冀野战军第一纵队进驻承德县。当时杨得志住在三沟区贫农胡昆家。胡家生活贫苦,冬天,两个儿子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15.
水新营 《湘潮》2013,(3):22-25
李志民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先后同军中赫赫有名的“三杨”(杨成武、杨得志、杨勇)搭过班子,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李志民晚年曾回忆到:“我先后与‘三杨’都很好地共事过,在作战指挥、部队军政训练及完成各项任务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情同手足,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杨’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征善战。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军队,杨得志是这支军队中的一名老兵,是人民战争的参加者,曾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指引下冲锋拚杀,也曾运用这种战略战术指挥过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每当回忆起走过的烽火岁月,杨得志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率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想到毛泽东同志。(一)杨得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  相似文献   

17.
周如冰  龙卫平 《湘潮》2013,(10):26-28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杨勇转战南北,驰骋沙场,功勋卓著,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之一。1949年,戎马倥偬的杨勇抽空回家看望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仅有的一次回乡。  相似文献   

18.
正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中,号称军中"三杨"的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三颗明星。踏着中央苏区红土地走出来的军中"三杨",从漫漫长征路到用兵华北,从鏖战朝鲜战场到和平时期的金戈铁马,他们三人有太多相似的经历。"三杨"的革  相似文献   

19.
198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接任,杨得志同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相似文献   

20.
林彪事件后三位上将的信件风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彪事件之后的1972年,江青紧紧抓住中央专案组在林彪住处查获的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三位上将的信件大做文章,引发了一场庐山风波的余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