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相隔200公里,最近处只有135公里,飞机直飞只需10分钟,轮船直航只需数小时。从海洋学看,台湾海峡的水深只有50米左右,最深不过90米,但离台湾东部海岸30公里,太平洋的深度则达到4000米,台湾正好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缘。“台湾”这一名称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如《禹贡》中的“岛夷”,汉代的“东”、“东锟”,三国时代的“夷洲”,隋代的“琉求”,明代万历年间在公文中出现“台湾”。在国际上台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这一方面是双方的国家利益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两国的价值观念对这一问题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出于对台湾所谓“道义上的责任”而不肯放弃插手台湾问题,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并直接侵犯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的核心价值观,使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更加不屈不饶。这样,使得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棘手。由此,两国都必须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互相尊重对方的历史、情感及价值观,以促进这一问题的早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最新选战部署 一、提出竞选主轴。国、民两党确立正副“总统”候选人后,相继提出竞选主轴。民进党将“正常国家决议文”和“幸福台湾”确立为竞选主轴。一方面妄图继续操弄“统独议题”,巩固深绿基本盘;另一方面以经济议题吸引选民。但谢长廷的“幸福台湾”论述多为抽象概念,说服力不强,“统独”议题仍将是民进党的重点操作对象。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曙光 《理论视野》2010,(12):15-16
近年来,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许多讨论并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如对“中国模式”就有颇为不同的理解。我赞成用“中国道路”,至于它是否一个成功的、可复制的“模式”,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中国道路”是一个描述性概念,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论。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评价这三十多年来走过的道路?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国家利益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天,在迈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来讨论国家利益问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国际上一些居心叵测的势力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我们是“树未大而先招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这棵树,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利益,就格外重要。今天讨论国家利益,是历史的进步。在过去,至少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利益这个概念在某种意义上是受到严厉贬抑的,不光是在中国,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如此。其实,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政治家事实上也都意识到国家利益的存在,也在追求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徐勇  王美娜 《政治学研究》2022,(2):31-37+168
本文从关系叠加的视角,以“族”和“群”为基点分析中国的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特点与变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社会,这就是“族”和“群”。由中国的“族”和“群”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相互渗透、国家组织社会并高于社会、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特殊价值。这一特点构成了中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底色,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进入世界关系的时代后,一方面,传统的家族共同体解体,个人挣脱家族共同体,形成具有独立意识、利益和权利的个体;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将分散的具有不同利益的人联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强大的国家认同。“族”与“群”这一古老的话语因此获得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建设要实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在提高认识、建立规范和教育考核这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在提高认识上实现突破,增强自觉性。目前,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职业道德建设“上热下冷”、“叫得凶,抓得松”、“有计划无行动”,或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职工对在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模糊认识。一方面,他们认为企业管理机制转换后,主要用经济手段激励和约束职工,职工为了自身利益会干好本职工作的,因而,“经济约束可以代替道德约…  相似文献   

9.
夏立平 《党政论坛》2008,(16):60-61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长期以来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政府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管丽莉 《学理论》2010,(24):215-216
通识教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有着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模式,甚至有着不同的名称。1984年,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全面展开;1995年我国大陆开始推动文化素质教育,2000午以后许多高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本科教学计划。由于大陆与台湾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教育制度等,所以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和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述,是根据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从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实事求是地将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理论,进一步作了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运用。报告调强“一国两制”深刻的内涵是:(1)“一个中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2)“两制并存”,即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3)“高度自治”,即台湾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  相似文献   

12.
转型社会中,各种新型人格利益层出不穷。但在人格利益转化为人格权上,却存在着利益泛化为权利以及权利的绝对化等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权利的确定中,不能有效运用法治思维进行新型人格权的塑造;另一方面,在权利的保护上,长期的“立法中心主义”造成诸多新型人格权利难以通过司法程序有效救济的僵局。所以,新型人格权的塑造及其保护必须诉诸“司法中心主义”的立场转换,并把新型人格权利的自然权利属性和伦理价值诉求变为可予以司法救济的法治诉求。此过程主要表现为裁决中的法律方法运用。如通过法律解释方法探寻案件裁判的法律依据;通过利益衡量方法明确权利泛化及冲突的权衡标准;以及通过法律修辞方法拨开笼罩在典型人格利益纠纷案上的权力或道德修辞迷雾。  相似文献   

13.
薛涛 《瞭望》1994,(10)
小议“正名”江苏薛涛国人办事,最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圣人留下的名言。名若“正”了,凡事则冠冕堂皇.威风八面,其官方性、权威性也便易于确立。因此“正名”之风.历千百载而不衰,每当时代变化之际,此风尤其要兴盛一阵子。前一阵子,正名风就骤起...  相似文献   

14.
谢秋山  许源源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12-20,122,123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抗争性利益表达已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GCSS2010相关调查数据和Logistic回归模型,本文在对居民利益表达途径做“二维四元”划分基础之上,主要考察了中国“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与居民抗争性利益表达途径之间的关系,具体就是考察“央-地政治信任差距”与“体制内非惯例化利益表达”和“体制外惯例化利益表达”的关联.研究发现:与非农业人口比,农业人口选择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可能性更大;“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与抗争性利益表达之间也存在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女性抗争性利益表达参与率要低于男性.对利益表达途径做“二维四元”划分有助于深入把握和理解当前中国抗争性利益表达的发生机制;而厘清政治信任结构与居民抗争性利益表达之间的逻辑,则有助于认清当前中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未能把体制内非惯例化和体制外惯例化利益表达“同时采取”,以及“均未采取”的情况考虑在模型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知识结构的变化、年龄结构的变化等,但更重要的是阶层结构或称群体结构的变化。所谓阶层,即是在社会结构中在政治经济地位、权力权利、生活方式及利益关系等方面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群体层。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身份制”限制的打破,个人发展空间的扩大,利益与权利的重新调整,经济成份多样化等等原因,工人阶级内部发生了阶层分化。比较明显的如出现了企业家阶层、“白领”阶层、“蓝领”阶层与困难职工阶层等。这些阶层在根本利益上相一致,但在具体利益上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矛  相似文献   

16.
郑风 《党政论坛》2008,(12):4-4
以往社会思潮主要集中在抽象层面的学术思想领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大多比较间接。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则直接与现实相关,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更加重视制度层面的、可操作的问题,往往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抛出相应的“药方”。人们接受某一思潮不再只是出于纯粹的思想认同,而是掺杂了更多的利益因素,支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思潮是否合乎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所谓台独意味着战争只是美国在警告“台独”势力,不要轻举安动,一切惟美国马首是瞻在5月10日题为“崛起的中国: 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强大的对手?”的听证会上,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就中美关系进行作证。在台湾问题上, 他公开表示,美国必须慎重处理有关问题,美国不能助长“台独”倾向,因为“台湾独立就意味着战争”。随后,5月  相似文献   

18.
田越英 《团结》2002,(3):36-39
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无非两种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解决。自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人上台以来,台湾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从实施“台独”党纲到滑向分裂祖国的道路,显然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解决”,已不仅仅是解决方式的问题,而是斗争策略和战略准备的问题。事实上,在争取“和”与准备“打”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空间,填补这一空间的主要“材料”正是非战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传统的“大同”理想。中国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空想社会主义都要求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消灭剥削压迫 ,消灭私有制 ,实现社会平等。在追求社会理想上二者有相近之处 ,而在各自的表现形态上有其不同的特点。中国“大同”理想突出的特点是“大同”、“均分”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则主张“公有共享”。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中国“大同”理想则是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条件 ,二者的碰撞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对空间的认识李海,张仁士一、两种不同的空间定义在我国古籍中,最早提出空间概念的是《管子·宙合》篇。“合”字作为名词指今天的盒子,《正韵》曰:“合子,盛物器。”从合子的四方形结构,形象地比喻四方上下谓“六合”,一般概括为空间。《墨经》中则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