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扶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精准扶贫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充分说明,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结合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谈谈如何抓好教育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
正习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向贫困宣战,打响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今年以来,习水县围绕"思想扶贫脱穷志、易地搬迁搬穷窝、基础攻坚改穷路、产业扶贫调穷业、生态扶贫治穷坡、医疗扶贫医穷病、教育扶  相似文献   

3.
驱车行进在双流县长达35公里的锦绣东山观光走廊,沿途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走进"成都市新农村建设山区示范点"三星镇南新村,满眼是修葺一新的农居、挂满枝头的枇杷、整洁卫生的环境、笑逐颜开的农户……难以置信的是,仅仅一两年前,这里还是"又穷又乱"的穷山村.是什么"魔力"使穷山村变成了新农村?南新村党支部书记李贤清对记者说,在上级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念了三条"经"--  相似文献   

4.
正"要千方百计解决好贫困群众增收和就业问题;要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要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落实各项医保扶持政策。"这是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就解决好藏区彝区贫困群众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提出的要求。摆脱贫困需要智力。俗话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而从发展教育、促进就业、提升医疗水平方面扶贫,提高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并保证有健康的身体,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5.
会宁,是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是全国出了名的.这里穷,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但这个穷县却不穷教育,重视教育更是在全国出了名的,这里被外界称为"高考状元县".头寨乡中湾村就是会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正"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总书记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诠释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使用财政资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叮嘱我们":吃不  相似文献   

7.
观点     
正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点赞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桓在曲靖市和会泽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扑下身子带领群众一起干,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点赞。李纪桓叮嘱各级干部,一定要搞准民情、精准识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要对症下药、扬长避短,要真正实现扶持产业发展"改穷业"、实施易地搬迁"挪穷窝"、生态补偿"破穷局"、加大教育投入"斩穷  相似文献   

8.
《理论导报》2013,(7):I0004-I0004
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放旋律在中国大地上激荡。目前,全省上下都在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追梦"。而作为中国十佳小康村的湖坊村,正以苦干续写魅力名村的辉煌,以实干托起"中国梦"。"湖坊穷又穷,到处是茅棚""田上荡呀荡,一天挣根小冰棒",这些过去被村民们广为流传的顺  相似文献   

9.
正家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排行老三。父亲是汽车连的一名驾驶员,直到1982年退休,身为一级驾驶员的父亲月工资也只有130多元。母亲是家属,多年在汽车连"五七"排只是阶段性的有工作,收入甚少。"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是母亲常说的口头禅。童年记忆中,我们一家六口的吃穿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台带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红灯"牌收音机。在小弟未出生前,每月父亲发工资,母亲只留下30元用于我和姐姐、哥哥娘儿四个的生活费。由于父亲常  相似文献   

10.
正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曾是赤水最贫穷的村组之一,失学儿童多、贫困光棍多、无业游民多的"穷三多"现象是压在村民头顶的"乌云"。而今,通过发展旅游、竹林产业,黎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穷三多"变成了"富三多",即产业多、老板多、收入多。据两河口镇镇长张新勇介绍,全镇辖六村一社区33个村民组,黎明村是全镇3个贫困村之一。一度,黎明村  相似文献   

11.
邓伟志撰文认为:第一,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制度、政策适当,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二是,制度、政策不太适当,继续保持"洋葱头型";三是,假如制度、政策改革出现重大失误,从"洋葱头型"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型".第一种趋势是比较和谐的,不用说,也是有利于稳定的.从学者的假设上,不难看出,直接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如果制度不完善,便不能形成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状态,也无法实现其结构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心穷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颇为流行:"穷得光剩下钱了!"这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还表达了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有钱的和没钱的都有一种穷感。所以有钱的人逐年增加,社会慈善意识淡泊,工资在增加,贪污腐败却难以禁止……贪婪者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心穷"。  相似文献   

13.
正易地扶贫搬迁是手段,开启幸福生活才是目的。西秀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的原则,充分结合安置区资源现状,形成了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村有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已逐步形成以刺绣、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农业等为主的产业扶持体系,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14.
移民吟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穷窝。"这是穷惯了的六盘山区农民自慰的一句宽心话,如今在心头眉间一扫而光。生态移民这个真实又梦幻般的决策,牵动着六盘山区千万人的转机和命运。"冰冻三尺口子开,雷打三声者雨来;共产党领导挖水来,清清的绿水喷出来。"当年那些扣人心弦的情景,于当今农民来说,已是历史和昨天。但那些辉煌成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书记作为上级机关部门选拔出来的党员干部,都是单位的"骨干""精英",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揽好"贫困村"这个"瓷器活",当好精准脱贫的"金刚钻"。具体来说,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村制宜,当好"四员",开展"四扶"工作。当好"宣传员",开展"精准扶志"。俗话说,"人穷一时,志穷一世","有志者事竟成"。从实际情况看,许多一直徘徊在贫困线上的农民缺乏一种创业的胆识,有的想干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扶贫帮困,许多地方要求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要认几户农村"穷亲戚",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为基层和群众办几件具体实事好事,这都是切切实实用心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具体行动。然而,好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总有打折扣的现象出现。有的党员干部"穷亲戚"认了不少,但  相似文献   

17.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3,(22):64-6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我的故乡——贵州,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省份。记得家乡人常说,"我们贵州人穷志不穷,后来要居上"。阔别几十年,故乡上得如何?虽然父老乡亲们一直在顽强拼搏,贵州已不断加快追赶步伐,近年来几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贫困农户当期能脱贫、远能致富、未来可持续。白塔畈镇坚持"抓立、六破穷",持续推进精神扶贫、产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6项措施落地根。一、抓精神扶贫改"穷志"。积极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勤劳致富、先脱贫光荣"活动,通过舆论导向、政取向,教育推动,引导贫困群众改变生生活陋习,增强自力更生动力,摒弃"靠要"精神贫困思想,营造精神扶贫脱的正能量。二、抓产业发展甩"穷业"。按照"长结合、以短为主、以短促长、以长带短"  相似文献   

19.
打船坝村是西充县金山乡最偏远的村,村穷人也穷,人穷事又多.有点奔头的人都远走高飞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在家"守摊摊"."干滚龙"、"扯筋客"、"犟拐拐"、惹是生非的好事者在村里大行其道,歪风邪气在村里横行.以前的每届村班子不是被吼下台,就是自己泄气撂摊子.左朝武任村支书时,全村20名党员已有6人担任过村支书.  相似文献   

20.
冉斌  马刚  李凯 《当代贵州》2020,(19):33-35
从"忧居"到"优居",从"苦业"到"乐业",贵州用城镇发展思路破解山区贫困难题,彻底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搬迁安置路径,书写188万贫困群众"幸福大迁徙"的壮阔历程。"各位社区的兄弟姐妹,寨乐镇金蟾大山食用菌公司基地招工,有大巴车接送,请速来我处报名……"4月22日中午12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