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10):55-56
陈先达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我们不能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只具有历史意义,只在30年前起到破冰作用,以后就可以束之高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具有真理性的哲学命题。它在30年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根据,在于论断的真理性而非命题的政治权威性。无庸讳言,在如何看待30年的改革开放的成绩问题上,至今仍然存在着某些争论。  相似文献   

2.
王云鹏 《奋斗》2008,(7):16-17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是不断以实践标准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经济社会大发展,仍然需要我们做好解放思想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观点,也是基本的观点,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强调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社会实践。历史发展到今天,毛泽东同志关于实践的观点,对于当代青年的思想教育、健康成长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鑫凤 《世纪桥》2009,(1):43-44
2008年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也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重要契机,30年来我们党历经艰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解放思想与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关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真理标准讨论是解放思想的开端,30年来解放思想的成果对真理标准讨论的验证以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真理标准不断地继续解放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78年,在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问世之后,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席卷全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这场大讨论,危害多年的极“左”思潮遭到批判,党内外思想日益活跃,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由此揭开。这场大讨论留下的历史启示,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党史中作出的三个历史决议,鲜明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三个历史决议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产物,是“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产物,均发挥着“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的历史作用,彰显着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战略考量,深刻践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论。新时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好、贯彻好三个历史决议,更好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8,(8):55-55
李映天在6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个人敏感问题再多也无可非议,因为这属于私人领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权益;而在公共领域设置过多的敏感问题却值得商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时时处处都存在着敏感问题,人们始终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态工作生活,毫无疑问,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发生在30年前的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是从“用领袖说过的话检验真理,还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如此敏感的问题开始展开讨论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是以他那敢于触及重大敏感问题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打破了禁锢人们多年的落后思维方式,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后,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批判极左思潮。尽管这一阶段批判活动有很大局限性,但它毕竟冲击了极左思潮,在形成"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强烈呼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阶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批判极左思潮的逻辑延伸与理论展开,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践成果,对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证券报》刊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袁东的文章说,就社会科学理论或思潮而言,主流者,未必是真理。文章赞同经济学家林毅夫在2007年走上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马歇尔讲座时,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发展与转型成功的原因概括为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其中的根本因素是思潮。  相似文献   

10.
钟锐 《唯实》2006,1(8):9-1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断地被发现,被证实,被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仍然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而且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也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1.
邢久强  王鹏志 《前线》2008,(6):13-15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举办的“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思想家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发言,给了我们一些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郑又成 《学习论坛》2008,24(7):18-20
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历史维度.这个维度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运用,就是将其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我国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结合在一起,是对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只有从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出发,才能对此作出充分的说明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在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有的同志提出,如果说共产主义是真理,而共产主义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可见真理不一定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也就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过来说,如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无法用实践去检验它,怎么能说共产  相似文献   

14.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并相继被多家主流报刊转载。6月30日,《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一文在《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说:“四人帮”唯心主义盛行的年代,造成了一种恶劣的风气,根本无视人民的喜怒哀乐,专门讲究摸“四人帮”的脉搏,摸江青的脉搏,靠所谓“摸精神”吃饭。  相似文献   

15.
肖舟 《红岩春秋》2008,(3):86-88
30年前,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谁都没有想到,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如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堪称改革开放时代先声的黄钟大吕,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6.
王涛 《党史文苑》2014,(7):36-42
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像这样的以真理标准为引言和主题的大规模的理论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会上提出和讨论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对后来的思想理论界乃至中共高层决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叶剑英提议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 1978年党内外围绕着真理标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经过几番较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最终战胜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思想理论界长期形成的噤若寒蝉的僵化状况从而有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然而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在理解和运用这一原理时可以说出现了许多误区,其中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把实践检验认识(理论)简单化。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理论的层...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的初夏,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一些学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向“两个凡是”的本本主义发起冲击。本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可是在极左路线的禁锢下,这一基本原理竟然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晏智杰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一来,人们在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问题上,存在三种不良倾向: (1)以马克思的论述作为真理的标准,而不是把实践的标准放在第一位。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认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是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的,因  相似文献   

20.
实践在认识论上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价值论上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正是在上述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实现了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辩证统一,不仅成为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方法论,而且成为改造世界、创造价值的方法论。实践标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