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震同志最近说:《第三次浪潮》,《大趋势》,《世界面临挑战》等著作的作者,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在他们的书中也有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初以来,国际社会对未来经济形态提出了种种看法。早在197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把未来经济描述为“后工业经济”;接着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又将其概括为“信息经济”;1986年英国的福来斯特在《高技术社会》中则概括为“高技术经...  相似文献   

3.
乍一翻开《挑战与机会》,仿佛不是报告文学集,而是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或是《第三次浪潮》之类的著作。看,目录上印着:《挑战与机会》、《全方位跃动》、《论观念之变革》、《选择和被选择》……不,这恰恰是陈祖芬以火一般的热情,怀着沉重的使命感和激越的时代感组成的二重奏,是一部反映经济改革的系列报告文学集。  相似文献   

4.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15年前在《第三次浪潮》中说:“进入21世纪,人们将面临全方位的革命,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模式,新的理论与实践,将伴随跨世纪的工业革命而诞生,人类社会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承温·托夫勒预言的启迪,由此联想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举世瞩目的《建议》勾勒了一幅华夏大地跨世纪的革命蓝图,让我们从中顿悟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在这场跨世纪的革命中将面临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和特点 70年代以来,世界上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美国的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后工业经济”,接着是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的“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的“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这种新型的经济作了界定。 “知识经济”所表达的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的经济状态,具体地说,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也就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2000年第1期刊登郭耀煌、林立公的《20世纪留给人类的思考——访著名学者刘吉》。刘吉认为,20世纪最突出的大事之一是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丹尼斯·贝尔最早发现了这一趋势,提出“后工业社会”来临,托夫勒提出“第三次浪潮”到来,来斯·皮特提出“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的说法,近年又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概念产生。对于这一由新的科技革命引发的人类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中国学者需要做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概括,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他对此的看法是:这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正在形成产业,并最终成  相似文献   

7.
《再造新文明》作者:[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出版:中信出版社开本:787×1092毫米1\16字数:71千字内容概要:本书是未来学大师托夫勒关于政治领域理念的浓缩,可以称得上政治层面的第三次浪潮,并被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誉为“21世纪的公民指南”。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5年至1982年9月的著作)共47篇,417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10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93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的著作)共119篇,383页。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468次。 使用“资本主义”一词143次。 摘自(真理的追求)1999.3《邓小平文选》中的“社”与“资”  相似文献   

9.
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和《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中提出,由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发达国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他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本质上是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的问题。左派的一切分析都从所有制着手,这是马克思主义所念念不忘的;它在一百年前还有用,现在却越来越不切实际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对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现将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及 含义的确定有一个发展过程。 本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 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 中将其称之为“后工业经济”, 1982年奈斯比特在《大趋势》 中称之为“高技术经济”,1990 年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才提 出了知识经济之说,直到1996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才第一次给这种新型 的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 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 之上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今天,尽管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还没有全面完成,但是,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遽变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变化的浪潮奔腾咆哮、势不可挡”,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将这次由计算机引发的、以高新科技为先导的洗礼称为“第三次浪潮”。“在信息时代,知识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革命是目前各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十分关注的将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资产阶级学者、美国著名社会预测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这本被西方舆论界认为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的著作中宣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①这就是说,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个新社会;这个新社会是信息社会。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问题。对此,我认为有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朱江 《当代贵州》2014,(8):17-19
正大数据产业意味着什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说,大数据意味着人类的未来。1 9 8 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谈到科技浪潮,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第一次科技浪潮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强大,第二次科技浪潮确立了美国强国地位。这两次科技浪潮,我们都错过了。当一场新变革来临,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实现强国之梦,则成为我们的一个心愿。现在新一轮的科技浪潮扑面而来,贵州决心抓住大数据产业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放 《探索》2005,(3):186-188
1994年,我在为《20世纪世界通鉴》撰写导论时,曾经思考如何来总结整个20世纪世界政治的变化。最后以《20世纪世界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体制的消长》为题,概括出如下三次浪潮:即20世纪上半叶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一次浪潮和专制势力的反扑;20世纪中叶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二次浪潮和专制势力的回潮;20世纪60年代以来民主战胜专制的第三次浪潮,民主化已蔚为世界发展洪流①。从以上我对这三次浪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的中心题旨是在说明,在当代民主化已为世界发展洪流的态势下,专制已经无力反扑,无法回潮,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即将被世界民主的洪流冲刷干净,…  相似文献   

16.
张国 《唯实》2012,(3):30-34
在《共产党宣言》这篇光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简要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过程、目标、模式等问题,体现了他们社会发展观理论所具有的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宣言》中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宣言》的篇幅虽然很小,但它的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仍然鼓舞和推动着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指出,《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福音书”,是每一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相似文献   

18.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这部人类不朽著作和伟大导师马克思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研究《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及影响。170年来,《共产党宣言》传播到世界各国,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上千种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传播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命运和世界格局,而且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1982—1992年十年问邓小平同志的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的著作。在结束篇即1992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巡谈话里指出:“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1848年2月发表的,是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件。本文打算从几个重要方面谈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是一本常读常新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这本小册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争取自身的解放,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程。160多年的光阴流逝并没有磨灭《宣言》丰厚的思想价值,《宣言》依然闪烁着无穷的政治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