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刘少荣法学界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论述颇多,如有的认为是阶级性;有的认为是社会性,还有的认为是行为规范性,等等,见仁见智。各有道理。诚然,社会主义法具有上述属性,但它们都只是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不同层面上的外在表现,并没...  相似文献   

2.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确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毫无疑义,各条战线都要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以保证这一伟大目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中国经济法制之兴起中国法制四十年,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经济法制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在我国,经济法这一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为人们所熟悉的;经济法制建设这一使命,也同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为人们所重视的。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法制观念的更新李昌麒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与此相适应,经济法制观念也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当前来讲,我以为至关重要的是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牢固地树立社会...  相似文献   

5.
宪法修改草案是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修改的几部宪法中最好的一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草案》的总的指导思想,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保证。《草案》不仅强调了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而且它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在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方面,主要有: (一) 《草案》对人民行使的国家权力作出明确的规定,《草案》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考察当前社会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修改草案。现在,宪法修改草案业已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个宪草规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各项制度,体现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意志,是在过去宪法的基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修改现行宪法。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考察当前社会实际,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修改草案。现在,宪法修改草案业已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决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这个宪草规定了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各项制度,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文立人党的十四大根据我国多年来的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总结归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正确方向,也是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朱大旗 《法学家》2007,(1):6-11
一、引言 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2005年12月31日通过、2006年2月21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就新农村建设从八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反腐败与经济建设的法制思想刘向东邓小平关于反腐败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关于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光辉指针,更是我们正确履行检察职能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开始了全面改革的进军。这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结的环节和方面。通过改革,将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能使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场改革必将推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政治法律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至整个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和法学研究也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了新宪法,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13.
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出尊重人的价值、争取个性解放的呐喊以来,历史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发展人的个生的问题以后,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对于今天已经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来说,十亿“万物之灵”是否还面临着的个性解放的任务?中国亿万人民的个性发展今后将循着怎样的方向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和深化?这些问题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它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条红线,可以说,只有理解了生产力论,才能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实质。这里,仅从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是非的标准最根本的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等四个方面,略述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存在。准确地说,它是普遍规律。无数实践证明:民主离开法制,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法制离开民主,就会演变为专制。这一起码的常识,连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有明确的认识。卢梭说过:“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法律,才是自由。”不少资产阶级学者,几乎一致地把“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当然,由于阶级的偏见和认识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深入和科学地揭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何况他们的出发点与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统治。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冰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即从以农村为重点的局部性改革,前进到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体性改革。这场改革正在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乃至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发生重大变化,因而对国家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经济法制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仅就经济法制建设如何适应这一新的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与变法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要贯穿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的法制,一般的说,是我国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各项任务的工具和保证。它既反映和肯定改革的成果,又为这新的成果开辟前进的道路。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协调地向前发展。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要求上层建筑,包括法制不断地实行改革。马克思曾说:“无论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列宁为说明宪法的现实意义,曾把宪法分成为“成文的宪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6,(11)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这一重大方针,是根据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需求确定的。这些法制需求体现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指出:“要加强革命的法制建设”,在制定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时候他又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1954年我国制定出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开创社会主义法制的新纪  相似文献   

20.
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河著的《经济法制顾问》,已由北京出版社分上,下册出版。这是目前国内一本用问答形式全面系统讲解经济法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通俗读物。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