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现年39岁的罗仕保同志,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反贪工作者,他于1993年走进城口县人民检察院,从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到副局长,一直在城口县检察院职侦局这个集体成长。他凭着对检察事业的热爱,凭着一腔忠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整整13个春秋。  相似文献   

2.
核心提示:行贿人的口供对受贿案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问题是在取得受贿人口供的情况下,行贿人拒证严重。为此,通过对桐梓县人民检察院近几年来的受贿案件的情况分析,发现行贿人拒证的心理,并针对不同的行贿人,在不同的侦查阶段下,侦查人员主动转换角色,从而走进行贿人心里,最终突破行贿人思想防线,取得行贿人口供。  相似文献   

3.
沉寂的赂款     
法庭上,新疆乌鲁木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昔日被行贿人称为“好干部”的李德荣,操着陕西口音,回答法官提问时声音洪亮、逻辑清晰。他多次辩解:“我没有为行贿人谋利。受贿的20万元我一分钱没用过!”  相似文献   

4.
“一对一”类型的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因此,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证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入摸底,查明行贿动机,迫使行贿人出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中,行贿人既是案件的主要证人,又是权钱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向行贿人取证与一般证人相比,难度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贿人畏惧法律,作伪证厂是行贿人害怕如实作证而失去既得的利益;三是行贿人怕如…  相似文献   

5.
受贿犯罪大多是在受贿人与行贿人之间单独进行,很少留下物证、书证,相关证据很少。在许多受贿案件中,可收集到的证据只有受贿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证言。因此,在受贿案件中,受贿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十分重要,它必须具有稳定的证明力。否则,就容易因犯罪嫌疑人的...  相似文献   

6.
行贿人的心理动态,是指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行贿人随着审讯活动的开展,对侦查人员、审讯环境、审讯事项所作出心理反应的过程。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行贿人的口供是确定受贿人、查清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经济往来的关键。在对行贿人的审讯活动中,如何突破行贿人,获取其有利口供是案件开展的重要基础;而掌握行贿人的心理动态,进而取得行贿人的信任,促使其配合侦查人员工作是审讯活动开展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行受贿代理人”犯罪新模式,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不直接接受贿赂,而是通过自己信任的人间接接受,再转由自己支配;而行贿人也心照不宣地将贿赂送到“代理人”或“中间人”手中。在这种模式下,受贿人与行贿人没有直接接触,而受贿人在法律上也常常不具有所贿赂财物的“所有权”,只是拥有“使用权”。  相似文献   

8.
受贿人收受的行贿人物品系伪劣物品,如何认定该受贿数额,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综合主观恶性等因素,到底是依照行贿人实际支付的价款还是伪劣物品本身的实际价值认定受贿数额,文中提出了区别对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保证。意为对一件事情一定做到,是一种承诺的方式,可这一庄重的词汇出自一个行贿人之口的时候。便让人感到十分地滑稽。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反贪生涯中,每次和贪官或行贿人谈话时,经常用到两个词汇——“收钱”和“送钱”.很忌讳用法律术语“受贿”和“行贿”这两个字眼。因为我认为这样不会太刺激他们。毕竟,我们干的是与虎谋皮的活,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但时间长了,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这几个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个词我们也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花钱”。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一”类型的受贿犯罪案件与普通受贿案件相比,其作案手段更为隐蔽,案情更为复杂,取证认定工作更为艰难。因此,针对“一对一”受贿案件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证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受贿案件的成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针对该类型案件,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取证方法:一、深入摸底,查明行贿动机,迫使行贿人出证在“一对一”受贿案中,行贿人既是案件的主要证人,又是权钱交易这一犯罪行为的受益者之一,因此,向行贿人取证与一般证人相比,难度自然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贿人畏惧法…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10,(3):8-9
面对贿选乱象,基层民政部门在着手处理时,却遭遇到了重重困难。 首先是认定难,法律未对贿选予以明确界定;其次是调查取证难,行贿人不会承认,而受贿人基于诸如邻里关系、怕打击报复等因素,往往亦不会承认;最后是处罚难,除认定当选无效外,常常是不痛不痒地拘留贿选者数日了事。如何更加有效抗击贿选,成为摆在高层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出奇制胜     
1997年5月,我院在协助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市长江物资总公司副总经理张某涉嫌销售走私摩托车一案中,发现盐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侦查员李文富有重大受贿犯罪嫌疑。针对李是公安局的侦查人员,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和防范意识,一旦走漏风声,将会打草惊蛇的特殊情况,院领导当即研究决定,续密初查,集中突破行贿人张某。在获取行贿人张荣的证言后,我们没有立即接触犯罪嫌疑人,而是决定立案侦查,先从外部收集资料,固定证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间接获取了犯罪嫌疑人与行贿人的一盒电话录音磁带,证实了行贿人行贿事实的真实性和…  相似文献   

14.
"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行贿人向受贿人行贿时,只有行贿人和受贿人两个人在场,没有第三人证明的情况。这种案件即使只有行贿人或受贿人一方承认,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村贿选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乡村贿选问题。乡村贿选侵犯了村民的选举权,滋生了村官腐败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及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乡村贿选是行贿人(候选人)、受贿人(选民)等相关人员在特定的法律制度背帚下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强化对贿选的惩罚力度,提高贿选的违法成本,使行贿人和受贿人双方都无利可图,从而有效地遏制贿选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16.
张志华 《内蒙古检察》2004,(5):21-24,11
所谓“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贿赂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有行贿人、受贿人在场,没有第三人现场目击,也没有其它直接证据的案件。此类案件的特点在于:1、直接证据只有行、受贿双方当事人供词;2、一般情况下直接证据中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比例易出现相持态势,即:行贿人承认行贿但受贿人不承认受贿或受贿人承认受贿但行贿人不承认行贿;3、行、受贿双方当事人的供述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7.
讲究侦查策略智破贿赂案件徐明忠,杨武力贿赂犯罪是一种智能型犯罪。其表现为手段隐蔽,行贿人受贿人互相勾结,互为利用,投桃报李,行受贿双方均不易突破。针对贿赂案件的特点,襄阳县检察院从突破行贿人人手,在获取证据上狠下功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情结     
闲暇时,我会取出一本本载有自己文章的“剪报本”,像翻阅经年的老照片一样,一边品读生活的章节,一边细细回味旧日时光。迄今为止,我已在《人民检察》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可以说,我与《人民检察》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和《人民检察》的邂逅是1989年,那时我从农场的一个中层干部,调入检察机关,虽然是学法律专业的,但未从事过专职法律工作。区院检察长见我曾担任过团委书记,又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且学法律专业,直接任命我为助检员,安排到起诉科接手办案。偶然的一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院于1996年底立案侦查某国有林场三位领导人受贿案。对于整个行受贿过程三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一致的。然而,行贿人害怕被追究法律责任,一听说受贿人被立案侦查即逃往外地,多方查找迄今仍无下落,致使侦查人员无法获取行贿人的供词。请问,在没有行贿人的供词而数个受贿人的供述又相互印证的情况下,能否认定受贿罪?广西融水县人民检察院贾曲贾曲同志: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刑事证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刑事证据的真实性是客观性(或实在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刑事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必须经过法…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检察官法》实施前已被任命为助检员,《检察官法》施行后初任检察员,是否需参加全国初任统考?另外,初任助检员时已通过全国初任统考,初任检察员,是否还需再次参加全国初任统考?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检察院赵柯山赵树山同志:《检察官法》第十三条规定:“初任检察员、助理检察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舆备检察官条件的人员中择。提出。选。”据此规定,报考检察员、助理检察员的人均为具备检察官任职条件,但尚不具备检察官身份的人员。同时,(检察官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检察官进行年度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