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而市场机制和教育市场的存在给教育领域带来新的问题,学校、市场和政府构成一种全新的关系,必须在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寻求平衡,建立政府主导下公民充分参与的教育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经济职能转化过程中,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大量的社会不公。政府决策的基本依据应当是制度公正,厘清现阶段制度公正的内涵是构建制度公正的前提。从政治、司法、经济、道德、生态诸方面构建制度公正是解决社会不公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现代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保障公民知情权,有助于促进政治参与,完善社会监督。现实中,政府掌握着大量公共信息资源,信息控制加剧资源供需失衡,容易形成利益部门化。消解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障碍,必须促进其所有权由政府向社会让渡,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战后,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包括正确界定公开范围,创新公开方式,重视制度衔接,强化外部监督,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政府回应力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显著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政府能对社会及其公众的利益诉求作出及时和有效的回应。政府回应力的提升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提升政府回应力的路径选择:逐步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制度与机制建设;强化政务公开和共享;推进公民的有效参与;强化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5.
张桂梅 《工会论坛》2007,13(4):135-136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目的,为了保证依法行政,为了让公民参政议政并对政府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政府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听证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进程,建设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动力、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公民逐渐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在增强。而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生态治理已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完成与推进,政府、社会和公民的治理共同体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沟通、对话与合作。当前,公民有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障碍,如制度供给的缺乏、参与平台不够丰富、理想化共识缺失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参与主体条件以及培养社会自治生态文化等途径,可有效提升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解决长期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本文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制度自身四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新生的社会系统,呈现为一个各种利益并存、各方独立性与个性共生的多元化差异领域,并与现代政府、现代企业共同构成新的社会结构整体。关于公民社会的哲学研究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它的合理性和运行机制、它与国家的关系;二是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公民社会的组成原则和它的文化特征。社会资本的提出,使传统的资本概念在解释新的社会现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社会资本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和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有可能被提升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哲学基本概念。有关社会资本的理论提供了新的制度分析话语,在这一语境下,不仅可以讨论法制建设、政府改革、机构调整等正式制度改革问题,而且可以讨论习俗、规范、价值观、信仰、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问题。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起构成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开拓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三大学科交叉互动、联袂整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大量表现为"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面对明显增多的社会矛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设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和"公民"三者的关系,培育"小政府、大社会"和现代公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的客观存在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益集团不但对我国公民的有效参与、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决策合理性的提高和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等有积极作用,而且也存在着对政府权威的削弱、加剧政治资源的分化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固化等消极影响。为此,必须规范利益集团的发展、加强其参与政治过程的制度建设,同时保持政府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级差政治信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央强地弱"的政治信任结构与以往一以贯之的高度政治信任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流失严重。其原因,宏观层面来是利益分化导致社会不公和制度缺失导致政府对社会问题回应滞后引发公众不满;微观层面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政府官员贪腐和政府行政行为异化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制度层面重建社会公正、推进制度反腐,从社会治理层面加强矛盾化解,从规范行政行为层面重塑政府形象是重建政府管理权威,提升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公民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现实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政府为社会提供日益广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的责任构成了公民与政府关系的基调,也成为公民与政府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在改善公民与政府关系上存在两种思路一种强调在公共服务生产领域建立市场机制,寻求政府之外的替代生产方式;另一种仍坚持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上的传统责任,强化政府的践约能力.两种改革思路在方法和手段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表现于改革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行政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是衡量民主政府决策透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行政知情权,形成了方式多样化、范围扩大化、监督规范化的特点。当前,需要规定行政知情权的宪法地位、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程序、树立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平衡保护个人隐私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面临着公民自身参与意识不强、政府对公民参与的态度不积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制度不完善等困境。因此,要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能力;提高政府认识,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支持公民组织的发展,培育公民社会;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华南虎事件”是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精神对传统行政权力的一次挑战,公众积极的政治参与一方面推动了相关部门对事实真相的调查,同时也对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了拷问。本文对公民社会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诱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参与:危机治理范式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治理已成为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建构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危机治理模型、实现社会的有效参与,是处理危机的重要环节。政治文化建设和公民社会发育作为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土壤,同时也是危机治理机制运行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政府与社会处理危机应对措施的分析,探究危机中政府与社会的责任,阐述责任政府的危机治理效能,提供危机柔性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中介组织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教育中介组织是社会参与教育事务的重要形式,是政府、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在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现代教育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变革,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公民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公共性、管理法治性和运行高效性为特征的政府治理模式.作为公民社会与政府契合的产物,所蕴藏的公民中心内涵决定了公民参与的核心价值,其寓意是对公民治理的选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公民治理理念,健全公民资格,培育公民自治组织,引导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间的互动质量并建构激励耦合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