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 ,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文章通过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 ,论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降低了农民收入水平 ,并据此提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2.
黎昌珍 《前沿》2010,(13):173-176
公共物品除有形者(物态者)外,还有大量的无形者(非物态者),已成为共识,但深化此共识非常重要,因为政府所提供的无形公共物品远远不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完全不同于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其本质是公共服务型物品,此类公共物品所提供的效用,完全满足帕累托无差异曲线,尽管不可相互无差异替代,但其效用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具有等值性。本文从帕累托优化、边际福利效用递减的效用比较、基本可行能力等多维视角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无差异性作出价值判断,以揭示公共物品供给的价值平等性。  相似文献   

3.
公共福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公共福利的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公共福利建设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澄清公共福利的内涵,需要在社会福利的概念上做三项工作:突破三个界限,即广义和狭义的界限,生产和生活的界限,福利物品和市场物品的界限;厘清三种关系,即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后果的关系,制度和状态的关系;承认三种差别,即层次差别,区域差别,福利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差别。公共福利事业的着力点是确定政府为福利责任主体。现阶段,公共福利内容主要是十项民生工程:水、能源(电)、通信、道路交通、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服务、养老、救济(优抚)。同时,本文还总结出公共福利的四个特点,即福利性、公益性、公平性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商品住宅社区是指以契约为基础通过产权交易来满足居住的社区。商品住宅社区的公共物品按照"排他性"和"竞争性"指标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两大类。纯公共物品兼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比如社区污染治理、社会治安、学校教育、人口管理等;准公共物品则只满足于其中一个指标,比如社区园林建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共服务是宪政的必然追求 ,它的最新提出预示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 ;公共服务的理性主要源于人道和人权价值的影响、公民与国家契约逻辑的规定性、以及国家以需求促进供给的功利主义目的 ;公共服务的范围主要是指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个别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共治理既是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替代 ,也是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多学科发展相互融合的产物。它的最大特征在于 ,它是对传统政府统治理论的超越。它强调多元主体的治理和治理方式的多样化。以公共治理为视角对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进行深入探讨颇有意义。其结论是 ,打破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垄断局面 ,实行公共物品多元主体、多种方式提供 ,这对提高和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这个概念最早由兰度尔提出,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由萨缪尔森作了理论上的界定:"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劳务的减少.""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的多元化供给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传统公共物品理论认为 ,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但这样的单一模式却导致了不断膨胀的财政支出 ,财政负担的加重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 ,探讨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模式是必要的。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权威型供给、商业型供给和自主型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素霞 《重庆行政》2011,13(1):49-51
“公共产品”这个概念最早由兰度尔提出,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由萨缪尔森作了理论上的界定:“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劳务的减少。”“所谓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然而信奉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政府的“神话”,政策分析学派主张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悄然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军军 《前沿》2008,(1):112-115
鉴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以及考虑社会公平、公正等问题,以保罗·A·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最好且唯一提供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现象不断涌现,且逐渐发展为重要的供给者。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有优势也有局限,我们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9):92-92
杨飞虎在《学术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公共投资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推进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乐军 《人民论坛》2010,(5):168-169
新生代农民工日趋强烈的市民化愿景,促使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出现对象泛化、需要两极化和市场化走俏等新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物品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当前,急需创新城市公共物品管理模式,优化政府投资,加大公共物品供给力度,充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郑孟望 《求索》2010,(6):158-159,47
美国警务民营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外部性理论和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政府服务民营化改革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公共物品理论是一种物品或者服务应该由政府提供还是通过非政府以外的其它方式提供的理论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小政府、大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石,交易成本理论是决定警察服务民营化考量的理论指导,外部性理论是警察服务间接社会化的理论依据,治理理论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警察服务社会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李翠娟 《桂海论丛》2007,23(2):62-64
公共物品的复杂性向单中心供给模式提出了挑战;公共物品多中心供给模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中心内含着参与主体相互独立、地位平等、自愿参与一系列同时发生的博弈,达到非均衡平衡状态的性质;多中心的特性满足了公共物品供给复杂性的要求,多中心供给模式是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吴长剑 《青年论坛》2007,(6):124-126
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中国公共管理面对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区域公共管理的挑战.而区域性公共物品治理是区域性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私有化模式、国家化模式、自主组织模式和区域联合治理模式构成了区域性公共物品治理的多元化模式.坦率地讲,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或者说"多中心"的治理理论应是引导中国未来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洪必纲 《求索》2010,(11):77-79
公共物品供给中租金的产生源于政府无意创租、政府被动创租和政府主动创租三种类型。纯公共物品供给中寻租博弈的治理要靠合理界定政府的行为边界,适当压缩政府的纯公共物品供给的范围;准公共物品供给中寻租博弈的治理可以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建立租金消散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瑞伟 《湖湘论坛》2002,15(4):49-50
一、新经济中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具有非稀缺性传统经济理论的稀缺性假设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资源的相对有限性①。新经济中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是否符合传统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信息资源、知识资源是否是生产要素。传统经济学把土地、资本、劳动力、生产工具作为生产要素,这是在技术不变条件下进行静态经济循环所必须的生产要素,在动态经济循环中,离开了知识和信息,在新兴产业中要想生产出产品,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软件、IT、电信等一切信息产品和其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如何改革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基础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在实现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从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制度性创新这两个方面进行,也就是从转换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建立有效的政治沟通制度出发,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去,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地方中介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巨盛 《理论月刊》2007,(1):178-18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是衡量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特性及其供给主体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良性互动、多元供给框架下,充分、积极拓展第三部门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参与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