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中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育儿过程,贴心的“奶爸”形象出现,一改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威严角色的印象。特别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育儿经验的“爸爸博主”,不断建构当代父亲的理想角色。本文以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爸爸博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爸爸博主在数字实践中所记录的父职体验、呈现的父亲形象和建构的父职理念。本文发现爸爸博主努力维持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在育儿体验中获得父职情感回归,用性教育重构传统性别角色,并通过与母亲形象的对比和对孩子形象的投射,塑造出感性关怀、幽默睿智、科学消费的理性父亲形象,最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建构出混合父职,呈现有别于传统的、理想的当代父亲角色。爸爸博主的数字化实践作为个体家庭生活的社会化表达,有助于人们重新聚焦和审视在传统性别分工中被边缘化的父职,进而打破性别分工和性别气质的迷思,推进家庭内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3.
社会政策如何构建父职?——对瑞典、美国和中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如何承担父职是全社会共同构建的,社会政策的作用至为关键。瑞典和美国的社会政策显示,由于二者对社会福利的根本目的、对亲密关系与家庭形式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从而使两国的父职构建路径分别属于社会民主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相形对照之下,中国目前父职构建的路径属于市场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结合,亟需变革。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学者认为,母职是一种社会建构。通过对当前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12年全年12期中相关文本的分析,文章从科学的母职、消费的母职及工作与家庭关系中的母亲角色三个方面描绘了杂志中的母职图像。结果表明,杂志再现了一种理想的母亲形象,她们遵循育儿专家的指导、花费高昂、以家庭和孩子为重;专业化、消费市场和父权制共同建构了当前的母职观念;理想的母亲形象满足了国家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消费以及公私领域性别分工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此种母职再现,流行育儿杂志协助维持了女性、国家与市场之间动力关系中的各种社会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是贯穿于中国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1980年以来相关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母亲角色的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结果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媒体再现不同。20世纪80年代杂志提倡父母共同育儿以及祖辈与父辈共同育儿。90年代强调母亲素质,好母亲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适应竞争社会的高素质儿童。21世纪以来,杂志中的母亲角色变得多元化,好母亲应该增进理性,遵从专家,利用育儿商品和服务,养育快乐的孩子。建构理想母亲的话语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话语、90年代的素质话语转变为当前的多元话语并存,在国家话语和素质话语之外,专家话语、商品话语以及性别话语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前母亲角色的建构,传播了专业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后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对上海城乡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892对夫妻样本资料,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影响中国父亲育儿投入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男性对父职身份和意义的积极认同、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育儿技能和回报对促进父职参与有正向意义.同时,鼓励、支持父亲扮演育儿角色的家庭内外环境,尤其是作为"守门人"的母亲的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也对父亲参与育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性别和发展视角,通过对25位青年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的深度访谈发现,在育儿照料与职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下,弹性工作虽被创业女性视为平衡两者的重要策略,但其发挥的作用并非铁板一块。在取得平衡的女性中,她们积极推动家内与家外在育儿照料上的分担与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内外协作参与机制。一方面,她们通过祖职、父职和母职发挥家庭育儿合力,形成私人领域的育儿协作;另一方面,借助灵活与自主工作条件实现公私领域的融合。但同时,当女性的社会再生产职责无法获得社会和家庭在公私领域的协同分担时,弹性工作因其在时空界限上的模糊,反而加剧公私领域责任的互相渗透与外溢,造成工作-家庭的严重冲突。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中国的父职从缺席转向关爱的起步阶段,抖音爸爸达人的大部分均为常人的性质、短视频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常人属性、抖音爸爸呈现关爱父职的常人方法学,促使抖音上的关爱父职成为常人榜样。关爱父职短视频巨大的引流变现能力,促使其成为抖音平台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并在无意之中产生了推动关爱父职转向的效果。抖音上之所以出现关爱父职短视频并非偶然,而是抖音爸爸达人自身、其家庭与团队、抖音平台、社会需求与价值观念等四个层面组成的社会生态结构的共同产物。青年群体作为抖音关爱父职榜样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可能的实践者,流量经济及其引流变现正在影响着他们对于关爱父职的塑造和儿童权益的重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年婚育态度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深受全球化与个体化进程的影响,当代青年晚婚晚育已成为主流趋势;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功能与相关配套措施相对缺席的情况下,青年普遍生育意愿不高。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当代青年的生育态度对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推进落实至关重要,其中持续完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是帮助青年人走出“恐婚”和“恐育”状态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针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态度与生育意愿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政策、儿童照料支持与女性工作—家庭平衡、性别平等的生育支持政策等,对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北欧等发达国家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七普”数据,对我国总和生育率情况以及青年婚育状况与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具体实践,提出应建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促进生育问题上母职与父职同等的责任感,促进生育支持政策与其他保障体系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以往关注育儿实践的母职研究和关注全球化的育儿知识传播研究,本文通过“本土市场化”这一框架来分析不同阶层的母亲在与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的互动中所形成的不同主体,以及她们在本土情境中对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的吸纳和运用情况。本文发现,不同阶层的女性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和“兴起的育儿市场”所构成的本土社会经济环境中,从自身不同的经验出发,对来自西方的蒙台梭利育儿知识进行部分吸纳和利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主体:城市中产女性形成矛盾和焦虑的“蒙氏妈妈”主体,农村务工女性则形成“不专业”的“蒙氏育婴师”主体。前者通过社群支持和“选择性吸纳”蒙氏育儿知识来缓解自己的矛盾和焦虑,而后者则通过“工具性使用”蒙氏育儿知识来完成工作和促进家庭发展。二者的回应策略也成为以蒙台梭利为代表的西方育儿知识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优化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是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日本面临少子化问题的时间更早、程度更严重。为此,日本政府多手段并用构建育儿支持政策体系,税收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日本育儿税收支持政策采取各税种相互配合、与社保通盘考虑的方式,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强化税收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中的功能,促进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同时,从家庭整体角度出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女性就业与育儿平衡发展。日本育儿税收支持政策的设计特点与经验,可为中国提供一定的借鉴。税收政策可以与其他政策相协调,共同构建育儿支持政策体系,营造育儿友好的社会氛围,创造就业和育儿可以兼顾的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方英 《青年探索》2017,(2):87-97
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青年女性面临再生育的选择,面对这有可能到来的生育高峰,本文提出需要同时从个体调适和社会政策支持两方面加以应对。个体调适策略有以下形式:走出"强化性育儿"的误区,让父母的言传身教成为最自然的家庭教育;培养和引导配偶及家人分担育儿工作;阶段性就业或寻找可以兼顾母职的工作;在事业有基础之后更有利于兼顾母职等。支持型社会政策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性,走出"强化性育儿"的误区;以父母假等政策引导两性共同分担育儿任务;发展多元的育儿社会支持形式;推动"家庭友好用人单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贫困的主流测量方法暗含一个基本理论假定:“家庭内贫困分布均等”或者说“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等级均等”。本研究对其质疑,采用“社会性别分析”视角,以一个街道内的“贫困家庭”资料为背景,提出研究假设:家庭内贫困分布存在性别分层现象。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家庭内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存在性别等级之分,且表现为女性弱势。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脆弱性和其“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场。本研究建议主流贫困测量方法纳入“社会性别”视角,使其更具“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共育组合特指父辈和祖辈共同照料儿童的代际合作育儿组合。结合马赛克家庭主义和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探究父辈和祖辈对三代关系的看法与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的相关性,以及此相关性在不同代际共育组合中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父辈和祖辈对于三代关系积极的看法与他们自身在儿童学业社会化中的育儿参与呈正相关。当一位父亲/母亲与自己而非配偶的父母搭档合作育儿时,上述的正相关尤其显著。在母亲-祖父母合作育儿的组合中,祖父母对于三代关系的看法越积极,母亲的育儿参与度越高。本研究对于关注和解释本土家庭育儿现象,以及设计精准的社会服务和家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育儿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妇女发展议题愈发引起中国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育儿问题不仅与性别平等、妇女发展紧密相关,也是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2017年9月16-17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  相似文献   

16.
给父母提供假期以用于抚育婴幼儿,可以成为国家建构社会性别的重要手段,北欧五国在这个方面有许多做法具有世界影响.本文侧重于从性别角度来分析北欧五国的育儿假政策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的变迁,包括产假、陪护假、父母假、父母假配额制等,并对这一系列变迁背后的性别意识形态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论文最后总结和评析了北欧近年来在育儿假问题上的几个重要争议:平等与公正、个人自由与国家干预、相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17.
消息来源对于媒介议题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媒介通过引用不同的消息来源策略,塑造不同议题倾向,从而达成其媒介意图。本文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地方党报《平潭时报》为例,通过对其新闻报道中使用的消息来源进行内容分析,试图了解该报的消息来源策略以及议题建构偏向。研究发现,尽管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担着两岸“共同家园”的政策使命,但其地方党报仍以本土意识为中心,议题局限于官方话语权统领之下的本地建设和政策引领,忽略了两岸关系互动中的内在同一性。换言之,本应定位“两岸”的平潭,在实践中却还停留在“平潭”的固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中篇小说《芝麻》书写女主人公芝麻进城打工并追寻城市现代性的个体经历.小说揭示了农村打工女性遭受的阶级和社会性别的歧视和不平等,但是并没有彻底地揭示和拷问城乡社会中深层的制度化和结构化的阶级、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层叠交织的权力关系.文本对城乡等级化差异的质疑最终让位于认可和强化了这种差异的“人口控制”和“素质论”的社会话语;作者所声称的“女性意识”和性别视角被更深层的现代性意识形态、发展主义的话语和相应的文本策略深深地遮蔽了.文本最终被证明不是质疑而是强化了后毛泽东时代以城市化和市场经济为标志的现代性话语.  相似文献   

19.
在地缘文学中的乡村想象与现实世界中的乡村真实的言说上 ,萧红和迟子建采取了不同的女性言说策略。萧红通过民族、性别话语建构了深刻而真实的乡土东北 ,而迟子建借助童话与神话建构了想象中的北国温情乡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下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新主流电影”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通过对当下新主流电影的“拼接式”叙事结构、“全景式”叙事方式、“群英式”角色塑造的多元化创作策略的深入分析,进而探讨其在主流价值传递、国家形象建构、榜样角色塑造方面的教育价值,为未来新主流电影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