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加强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度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素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等难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关课程思政建设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全面分析普体教育的内涵与育人价值,精准把握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对高职院校推进普体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普体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及思政育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普体教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渗透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更好地实现普体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高等政法院校是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主体。以光学显微镜实验室为依托,华东政法大学秉持“笃行致知”的校训,传承工匠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崇尚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政法高校实验室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司法鉴定实验实训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体系,积极推动实验室教学团队和专业课程教学组二者之间有机结合、相互支持的协作关系,拓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点。当前,在推进合力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必须联合教师队伍、整合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理顺育人机制,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等数学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大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保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途径,挖掘高等数学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真正起到课程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彬  方舒 《就业与保障》2022,(12):142-144
伴随“慢就业”和毕业生随意离职等不良就业现象和问题的涌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而思政教育凭借其特殊性,能有效帮助高校缓解相关问题。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挖掘当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思路,希望能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顺利融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等目标要求.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是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也是一课双责的必然要求.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品德修养、职业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引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合理承接前期课程的知识供给,努力促进前沿成果的实践融入,不断强化知识传授的底蕴建设,辩证看待方法手段的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11.
史建斌 《求索》2013,(4):232-234
通过跨学科的视域对核取证学进行研究与分析,指出核取证学主针对核材料进行特征分析、数据诠释和归因溯源,以此慑止和打击非法核活动;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应用场景的特殊性,核取证技术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时效性和敏感性等特点;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核取证学既具有边缘学科的特征,又具有综合学科的特征。强大的核取证能力对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具有重意义。文中建议从注重学科间技术移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以及建立全球核取证数据库这三个方面促进核取证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目前,职业院校教学中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清晰、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该课程标准提炼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细化学科核心素养、活用教学策略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金融类专业一直是近年来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热门专业之一,这一专业学生的毕业就业质量情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当前,随着传统金融向着金融科技的跨步发展,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输出质量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发展变革的重要命题。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应从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师资团队、评价考核机制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刑法课程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线,把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作为教与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法学教育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高要求的需求。刑法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更要突出法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彰显公安院校性质,突出院校特色.构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符合公安院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公安法学课程思政也是一项全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公安法学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学科发展史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依靠自身的情怀与智慧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遵循“构建全方位育人渠道、打通全过程育人空间、形成全员育人合力”的实践逻辑,可通过“专业-模块-课程”“校内教学课堂-校外活动课堂-服务社会课堂”“教师-导师-名师”三链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统一、校内课堂与校外活动的耦合、专职与兼职师资的联动为目标育人、课堂育人、协同育人赋能,深化育人方位、拓展育人课堂、充实思政资源、凝聚育人合力,落实思政育人功能,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