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由“维护受教育权”、“维护财产权”、“维护消费权”三课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文化经济权利,能运用法律维权。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所接触和能够理解的事例,提升学生对相关法律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二新编政治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添了大量的事例。处理这样大量的事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下面本人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事例在让学生预习和课上讲授之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如“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事例,阅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再加以总结。这样,使学生在阅读事例时积极思维,从具体到抽象,深刻地领会教材中抽象的哲学道理。否则,学生在阅读的走马观花,浪费时间,没什么收获。二、教师有重点地…  相似文献   

3.
举例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所举事例,有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带来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所举事例除了不恰当、不科学之外,更主要和较为普遍的还是教师所举事例往往存在着久远、高大、陈旧、片面等方面的问题。"久远"主要是指教师所举事例的时空距离离现在久远。这样的事例远离现实生活,远离学生实际,其教育教学的功能和效果在当代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材,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否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十分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笔者在初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通过探索和尝试,悟出一点:创造良好的情景,能使课上出“味道”,会“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杜威语)。 一、引用事例,“感”在其中。 在初二法律常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联系学生贴近又感兴趣的日常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传授法律知识。如在学《公民的人身权利》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可以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磨课”。教师离不开的人群是学生,教师离不开的地方是课堂,教师离不开的工具是教材。教师的教学就是在与学生的不断磨合中、在课堂的尽情表演中、在教材的灵活变通中,适应着学生的需要、促进着学生 的发展,也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当前的“课改”新背景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几条“磨课”的功夫,现将陋见介绍如下。 功夫之一:把课“磨”得生活 化,能离学生“近”一些 学生是一个“平凡人”,就像“逗号”,置于生活,来来往往不停留。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政治课应降低门…  相似文献   

6.
一、事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主要特征所谓事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个典型事例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事例教学法以事例为载体。事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事例的运用,这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事例呢?通俗地讲,事例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所以,事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到的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2.事例教学法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课堂讨论是事例教学的中…  相似文献   

7.
中学政治课教学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但运用反面事例进行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运用反面事例一定要注意分寸,要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分寸,应当做到四个“要。”一、要分清是非。政治课讲到阶级社会,要揭露剥削阶级敲骨吸髓的剥削手法、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和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讲到社会主义社会,要联系分析“左”倾错误的表现,批判“四人帮”的破坏罪行,要联系当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理例结合教学模式是政治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形式,它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活力和灵魂所在。无论是从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特点,还是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目的,还是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要求来看,思想政治课教学都必须做到教学理论和教学事例的有机结合。一、理例结合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在教研实践中,我们设计了“让理统帅例,以例说明理,用理分析例”即“理论———事例———理论———事例”理例结合的三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寓理于例,调动学生积极心态。依据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创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优化教学情境,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对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理解,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教学生成,实现学生“境中思”“境中学”“境中做”。一、情境选择要贴近真实生活2022年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社会事物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与教学紧密相关的素材资源,重点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有机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扩大学生知识面、融合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提升他们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其规则、纪律等意识。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修养》第十课“明是非,辨美丑”,是全书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标准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下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1.正反对比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两个事例或同一事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的方法。例如,在讲“识别美丑”这一框题时,我借助于《法律与生活》1984年第10期封面上的摄影小说“得失”:①儿童玩具柜前,妈  相似文献   

11.
讲基本概念,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材料;而教师要着重分析的感性材料,应当是形成基本概念所需的许多材料中的支柱。选择作为支柱的材料,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变式”。“变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要有所变换,使这些材料或事例所具有的非本质属性尽可能不同,本质属性则保持恒在。这样,就可以突出材料或事例所包含的本质属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自然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1.启发诱导,回味生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教师可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适当时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如一堂《尊重老师》课伊始,教师一边播放M TV…  相似文献   

13.
我尝试着在使用现行教材的同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教学过程中,我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生分析优秀企业经营者的事例,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佩崇尚优秀企业家,感悟“科技打造精品,诚信铸造名牌”的经营理念,树立诚信的价值观。我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前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优秀的企业经营者的事例,并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大家介绍材料,与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介绍蒙牛老总牛根生,有的小组介绍海尔…  相似文献   

14.
一、引子“徐老师就是这样,她并不是神话中的人物,所以她必须和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找明天,在通向未来的漫漫征途上,她是一个陪着我们走的人。当她陪着我们走向目标时,过程和结果都显得如此的美丽与多情!”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果的一种赞同,是学生对教学地位、教学关系、教学生命的一种期盼,更是学生对教师角色的一种诊释。“陪着”意味着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陪着”体现了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亲密和谐的;“陪着”蕴涵着教学的生命是美丽多情的;“陪着”肯定了教师的角色是陪伴和促进学生走向目标、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一、时间近距离效应。政治教材因其相对稳定性而有着明显滞后的弱点。要弥补这一缺陷,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言新”,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注入时代活水,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间距离。这样既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又增强了政治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二、空间近距离效应。政治教材中所选用事例的空间距离往往离学生较远,直观性不强。要弥补这一缺陷,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言近”,尽量讲一些身边人、身边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人和事结合教材分析论证,使学生倍感真切可信,再经过…  相似文献   

16.
<正>深度学习强调理解性学习,是一种关注社会生活现实、尊重学生主体自觉、重视“结构与关联”的高水平认知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通过问题情境、内容整合、迁移应用、学科实践等策略,引导学生强化生活、知识、实践的有机联系。一、紧密结合:知识与生活相联结思政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互动联结是教学的重点。我们要发挥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联动效应和情感效应,促进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沉默法。当教师发现学生“走神”时,可以稍稍停下讲课,保持短暂的沉默同时用眼神注视着那个方向,通过短暂宁静的时空和教师明晰的目光,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目光是“送”给自己的,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旁敲侧击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把教学内容与学生“走神”行为联系起来,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到老师“话里有话”。三、幽默引趣法。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用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事例,往往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兴趣。教师的课讲得越生动、诱导力越大,越会引起学生注意。“走神”的学生也会因此而“…  相似文献   

18.
一、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向学生“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上,把握日新月异的时代脉搏,追逐知识前沿,用“鼓舞人心”的内容突出知识的前瞻性;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强调内容的实效性;针对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一实际,弱化理论的抽象论证,强化事例的哲理分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讲授“加强品德修养”时,为了找准学生“自身修养、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感悟中解除思想困惑、提升道德层次,我们先组…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举一些事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但有时举了不少事例,却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这是什么原因呢? 长期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精心选例,对事例进行筛选,提高事例的质量,是举例成功的关键。怎样选择恰当的事例呢?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矛盾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这个矛盾统一体的双方。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担负着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讲授者的责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说教师是“主导”。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学”的过程是“教”的过程的目的和归宿,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和学的辩证关系,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极为重要。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发挥这个主导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