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叶剑英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通过座谈会、招待会、集会、演讲、撰写文章等方式,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鼓舞民众抗战斗志。尤其是1938年10月到1941年3月,叶剑英与周恩来辗转西迁,多次往返长沙、衡阳、桂林、重庆等地,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演讲,吹响"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抗战思想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37年9月到1942年辞世,陈独秀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地演讲10余次,发表论文16篇,著述40余篇(包括讲演稿).在上述演讲和著述中,以及在这一期间约见记者和一些政治团体成员包括国民党有关人士的谈话中,陈独秀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了自己对抗日战争的思考与见解.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陈独秀的抗战思想进行解读,目的是让人们对其抗战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至抗战前期,叶剑英先后以中共军队代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等军队及党内身份在国统区从事军事联络和统战工作。期间,他利用军事专长在国统区发表军事评论和演讲,鼓舞民众士气;与国民党军方进行军事互动,维护两党、两军合作抗战的大局;加强和爱国将领联系,开展军界上层统战工作;广泛交界各界朋友,向全社会宣扬中共军队抗战的事迹,为中共的敌后抗战争取广泛的民众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浩 《红岩春秋》2015,(3):29-31
在70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新华日报》不仅用大量篇幅报道和宣传人们节衣缩食、踊跃献金、支援抗战前线的爱国行为,1938年12月18日,刚从武汉迁到重庆的新华日报社,还针对当时重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形势,组织了一场《新华日报》义卖献金活动,极大地调动了重庆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大后方的主要代表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经常接到机关、团体、学校等各种组织的邀请发表讲演。这些讲演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舞抗战士气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要介绍的,是周恩来抗战期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最后一次公开讲演。 1940年9月29日,天近黄昏,在日军空袭的威胁中紧张了一天的山城重庆,渐渐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6.
永安抗战文化活动前后持续7年。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由隐蔽战斗在东南国统区的一批共产党员,与广大进步文化人士、爱国青年携手奋进,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共同培育出来的一簇文化奇葩。其时间之长、出版物之多、作者阵容之大、内容之广、战斗性之强、斗争之激烈,较之于国统区各抗日文化活动据点,可以说仅次于重庆和桂林。作为一个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殊历史文化现象,既有其鲜明的特色,又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从1921年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曾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过《生活》、《大众生活》、《抗战》、《全民抗战》等进步刊物,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杜月笙在重庆开办多家银行,兼做进口贸易生意。杜是个在重庆军政两界、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名人。“七七事变”后,因主张抗战,参与抗敌后援,杜月笙捐出车辆和飞机,一时赢得“抗战”、“爱国”的好名声。杜月笙为了在重庆扩展他抗日的威望和影响,乐于结交有名望的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9.
<正>今夜,点亮"抗战生命线"。201 5年9月4日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贵州晴隆县举行了"高举爱国火炬、弘扬抗战精神"活动,近3000名志愿者徒步走上24道拐,形成壮观的火炬长龙。睛隆24道拐,因其在抗战和二战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抗战生命线"。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抗战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经过包含24道拐在内的滇黔线才能送到重庆和抗战前线。2006:年,24道拐被国务院评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杜月笙在重庆开办多家银行,兼做进口贸易生意。杜是个在重庆军政两界、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名人。七七事变后,因主张抗战,参与抗敌后援,杜月笙捐出车辆和飞机,一时赢得抗战、爱国的好名声。杜月笙为了在重庆扩展他抗日的威望和影响,乐于结交有名望的文艺界人士。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  相似文献   

12.
码头工人以罢工、破坏敌人物资、参加爱国捐献、帮助抗战部队等方式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协同作战。江西是新四军的主要组建地。南方8省游击队集中整训改编为新四军后开赴抗日前线。中共江西省委及其地方党组织为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大力开展了统战、民运、青运、妇运、工运、农运、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抗日活动,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江西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卫大西南后方、屏蔽重庆国民党和国民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全国设有三大集中营,一是贵州的息烽,二是重庆的白公馆,三是江西上饶。在这三大集中营中,息烽集中营规模最  相似文献   

15.
《红岩春秋》2010,(5):31-34
2010年8月15日,为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渝台两地联合举办的“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战时重庆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分为战时首都、重庆大轰炸、抗战经济、抗战文化、战时重庆市民生活、胜利之都等6条主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凝聚的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一跃成为战时首都,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许多高校纷纷迁渝,大批进步青年学生会聚这里。这一时期,纪念大会、火炬游行、文艺和体育活动等各种纪念五四运动的活动,对动员全国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舆论宣传鼓舞人心全民族抗战期间,重庆的各大报章杂志为纪念五四运动,纷纷开辟专栏、专页,增发专刊、画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热潮。在重庆的报纸中,《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武装保卫山西》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一首战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幅珍贵的照片,讲述着周恩来的故事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确定新四军战略方针,促进全民抗战工作,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派,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从重庆出发,辗转来到安徽歙县岩寺--原新四军军部.周恩来在岩寺活动一天后,由新四军军长叶挺陪同,来到黄山.在黄山期间,周恩来看望了在疗养所养伤的新四军战士.当他途经小补桥时,叶挺军长为周恩来摄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期间,天津一些女校学生曾积极组织演剧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邓文淑(邓颖超)便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当时,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为中心,在“女界爱国同志会”中坚分子、女师第十一班学生邓颖超的组织下,学生们满怀激情地开展这项工作。 邓颖超在“演讲队”任队长,同时组织大家演新戏。后与周恩来等组成爱国组织“觉悟社”,使  相似文献   

20.
正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与改革家、民主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还是一位口才卓绝、极富感染力的天才演说家。从青年时代在安庆藏书楼发出"安徽革命第一声",到晚年在江津聚奎中学做最后的抗战演说,陈独秀一生的演讲足迹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