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八周年纪念日。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伟大业绩,不仅在中国人民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拥有崇高的威望。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四十年间,在海外居住和流亡多年,得到各国人民特别是日本人民和华侨的有力支持。 中山先生先后十五次到过日本,在日本居留时间累计达九年零十个月。他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就是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的。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得到许多日本朋友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和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革命情谊。这在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史上可谓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
卢少俊 《各界》2008,(2):52-54
空海,是日本文化的奠基人,他在文学、书法、诗歌、佛学、教育,以及水利方面为日本所作出的贡献,已载入日本史册.然而,他更是一位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2,(15)
江泽民接受日本记者采访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4月1日上午在钓鱼台接受日本驻华记者的采访,就他即将对日本的访问、中日关系、中国的内外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指出,访日的目的在于着眼于未来,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即将在十一月下旬访问日本,消息传来,举世瞩目。我怀着发展中日友好的诚挚愿望,特意访问了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请他谈谈对中日友好事业的展望。 王震同志在他的住所接受了我的访问。他在这个时刻谈论中日友好关系问题,兴致特别浓烈。这位七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海外媒体刊登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日本大分县一位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日本人于今年1月18日在自己的寓所中被人砍死。凶手却是他生前为之担保并悉心照料的年仅19岁和21岁的中国留学生!动机则是谋财害命!更让我难以置信的就是这位惨遭不幸的日本老人,竟是我近20年前结识的日本大分县山香町建设会会长吉野谕先生,他的夫人也被砍伤。吉野谕君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长期以来为中日友好积极奔走。他曾因先后为30多个中国留学生作担保  相似文献   

6.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15日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在他及其支持者看来,是兑现了在竞选时许下的所谓诺言,实现了“有终之美”。然而,在更多爱好和平的人们来看,小泉在日本战败投降日对甲级战犯顶礼膜拜,是对人间正义发出的最严重的挑衅。  相似文献   

7.
以“破坏者”和“幕僚”而闻名,被认为是日本政坛的鹰派人物日本最大的在野党党首小泽一郎,7 月3日率日本民主党代表团抵达北京,开始他为期5天的访华行程。7月4日下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小泽。这是继今年3月底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联袂访华后,中方又一次以高规格接待日本客人。  相似文献   

8.
2006年开局之初,中日政治关系似乎仍在“政冷”的延长线上徘徊。日本政府无视事实,就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官员自杀事件继续刻意诋毁中国形象;日本首相小泉扬言仍要参拜靖国神社,并要曾爱日本侵略的国家对他的参拜表示理解,不要“说三道四”;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一而再,再而三地妄称台湾为“国家”;今年日本将继续推动日美军事一体化,中日安全互信将继续处于低迷……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使中日政治关系直逼悬崖边缘。可在中日政治关系仍处于低谷之时,日本对华投资却呈“V”形逆转。  相似文献   

9.
曾飞 《侨园》2007,(1):26-27
61年前,一个日本遗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留在了中国,被一对普通的中国家庭收养,并隐名埋姓几十年。后来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日本亲人,并写下了浸透着血和泪的《望乡孤雁》一书.他就是邹立国,日本名字叫渡边浩充。(一) 1945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一个小孩嘶哑的  相似文献   

10.
尽管 2月 19日日本首相森喜朗拒绝了执政党要他尽快辞职的强烈要求,但是,森喜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他的去留已成为当前日本政局的焦点。日本舆论说,首相下台已不可避免,问题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下台,以及由谁来接替他。 2月 10日,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紧急上浮将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撞沉事件发生后,日本首相森喜朗也接连挨撞,“倒霉”的事儿不断。 第一桩“倒霉”的事发生在日本实习船被美国核潜艇撞沉当天。事故发生时,森喜朗正在神奈川县户冢高尔夫球场打球,他接到事故报告后,没有立即打道回府,而是继续玩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的成立,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作者是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在委员会即将在日本举行首次会议的时刻,他专门为本刊撰写了这篇文章,回忆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悠久历史,展示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光明前景。图为一九八三年胡耀邦访日时会见日本青年  相似文献   

12.
辽宁侨讯     
《侨园》1999,(2)
日本挂历展在阜新举行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与阜新市外事办公室于1月30日至2月5日,在阜新国泰大酒店共同举办了1999年日本挂历展。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花田麻吕先生一行、阜新市市长李经及阜新各界2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李经市长对花田先生等日本客人来阜新进行友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通过此次展出,不仅使阜新人民领略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风情,而且对阜新与日本国之间扩大交流和合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杨文建)  相似文献   

13.
"说来也巧,恰恰是三年前的今天,我背负着国家与人民的嘱托来到日本工作。当时,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严峻的局面。"9月1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在使馆举行的离任招待会上说。他定于本月21日结束任期回国。时光拉回到3年前的同一天,  相似文献   

14.
东京专电 鉴于裕仁天皇自9月下旬以来病情严重,日本内阁会议已作出决定,把天皇的国事活动委任给皇太子明仁。 裕仁天皇于1901年4月29日生于东京,先在贵族学校读书,随后又在专门为他创办的学院接受教育。1921年,他以皇太子的身份在欧洲游历了半年,回国后不久赶上父亲大正天皇病倒,便开始摄政。1926年12月25日正式登基,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大正年号为昭和。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8,(2):39
李明博1941年12月19日出生于日本,在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随父母回国.因家境贫寒,李明博青少年时期饱尝生活艰辛.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高丽大学商学院,并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16.
李明博1941年12月19日出生于日本,在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随父母回国。因家境贫寒,李明博青少年时期饱尝生活艰辛。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高丽大学商学院,并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17.
东京专电 8月27日下午,在日本政治中心——东京永田町发生了一次最强烈的“政治地震”:日本政界头号实权人物金丸信在会见记者时闪电般地宣布,他决心辞去自民党副总裁和竹下派“经世会”  相似文献   

18.
东京专电 进入90年代的头几个月中,连续三年处于景气阶段的日本经济形势犹如坠入五里雾中,令人捉摸不定:日元急剧贬值、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美国不断威胁日本要实行经济制裁……在这种形势下,日本经济将如何发展,令人注目。 日前,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日本通产省原事务次官、现顾问福川伸次先生。他对日本经济形势颇为乐观,认为险象环生的局面已过,今后一段时间问题不大。 首先,他认为日元汇价将在目前的水平上下浮动,不会再有大幅度下跌。这位在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产业研究所、地球产业文化研究所和国际研修交流协会都兼任顾问的日本经济专家说,今年以来,日  相似文献   

19.
新任日本东京都知事的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刚一当选就肆无忌惮地发出一通反华鼓噪。在他的狂言遭到中国人民的严厉驳斥后,石原依然不知悔改,再一次发表他那些违背时代潮流的荒谬言论。石原演出的这幕反华丑剧,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日本《时报》4月14日刊登该报记者写的一篇题为《东京都新知事石原口出狂言》的报道,披露了石原在电视台发表的许多反华狂言。日本《产经新闻》4月20日还披露了石原慎太郎对该报发表的不少更为恶毒的反华呓语。其中最令人气愤的有以下几点:石原一开口就声称,他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20.
关权  孝坤 《瞭望》1995,(29)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曾被日本侵略者抓到日本当劳工,后在山洞里穴居13年的刘连仁,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要记者转达他的愿望:“世界人民要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刘连仁老人所说的这几句话,听似平淡,其实内涵深刻,是他对自己苦难经历的深刻总结。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罄竹难书,刘连仁老人当年所经受的苦难则是难以想象的。 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在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草泊村他的家中接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