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储昭根 《南风窗》2010,(7):21-22
<正>民主是提前化解、消除社会冲突、避免走向极端,公开、公平、公正的博弈机制,却不是事后包治百病的灵药。"被动民主"需要应对社会动荡可能加剧的危险。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石勇 《南风窗》2012,(7):8-8
"改革"又上路了。先是3月18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这份《意见》列了一个很长的改革清单,包括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接着,3月19日,第13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指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在改革方向上,要"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这些改革的框架出来,当然让人欣  相似文献   

3.
英国"大社会"计划是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的社会改革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是政府转变管理方式的全新尝试,目的是向当地社区、慈善机构和公众下放更多权力和资金,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建立一个更大、更好的社会. 2012年4月10日,英国上议院议员韦鸣恩爵士接受《当代世界》杂志社记者专访,围绕"大社会"的由来、主旨思想及推动进程,介绍了英国社会管理创新方式的基本做法,并对中国的社会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5):78-81
在很多方面,查特杰所称之为"政治社会"的,恰恰是公民社会的对立面。帕萨·查特杰帕萨·查特杰(Partha Chatterjee),1947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求学于加尔各答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现任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政治学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查特杰教授是后殖民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印度"底层研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被治理者的政治:思考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等。此外,他还是一个剧作家和演员,曾创作出演多部戏剧。  相似文献   

5.
石勇 《南风窗》2013,(3):4-4
"不改革死路一条"是中国改革的历史强音。今天,这一命题更为清晰。随着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官场、民间的火热,人们能够更加警醒到,不实质性地进行改革,改革在既得利益面前止步不前的一个后果,可能就是"革命"。中国的改革自有一个逻辑进路,应有序进行,如果被"革命"打断,将是公  相似文献   

6.
权利与尊严     
郇庆治 《南风窗》2012,(10):16-16
香港中文大学的周保松先生在《南风窗》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题为《走进权利话语时代》的文章,多少有些羞涩地论证了当今中国已可以严肃而认真地对待"权利话语"。概括地说,周先生的阐述可以概括为从"普遍性的生活福祉需求"到"普适性的政治权利",再到"基于权利的宪政  相似文献   

7.
赵义 《南风窗》2012,(10):4-4
<正>5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其评论部对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采访,内容涉及社会管理创新。王荣认为,"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时代已逐渐过去,理性改革和决策问责的时代正在到来。尤其是在社会管理上,既有水太深、改革的"石头"难以摸着的问题,也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叠加、河里的"礁石"太多的现状。深圳将加大政府改革、简政放权的力度,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  相似文献   

8.
李成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李成教授还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常务理事、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美国国会美中工作组学术咨询小组委员以及"百人会"理事等职。李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他撰写和主编的主要作品包括:《重新认知中国:改革的动力与困境》(1997)、《中国新一代领导人》(2001)、《架起横跨太平洋的思想桥梁:中美的教育交流1978—2003》(2005)、《中国变迁中的  相似文献   

9.
陈统壹 《南风窗》2011,(20):27-28
现在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在宽松的政治社会氛围下,改革还是大有人在的。2011年9月8日,《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朱镕基的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300多篇。新书之出版,"改革"与中国社会矛盾的复杂纠葛,再次成为焦点。时至今日,对于当年的改革,人们仍议论纷纷。《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就对本刊记者说:"尽管近年有些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有可能显著影响其政治发展的改革。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改革之一是社区的发展。作为社区前身的居民委员会是地方政府附属物 ,而不是代表其居民的组织。随着经济改革引发的国有企业重组和大量农民涌入城市 ,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来接管传统上由单位履行的社会福利功能。因此 ,经过挑选的全国实验社区在健康、教育和再就业服务方面被赋予了新的职责。社区建设还处于实验阶段 ,但是 ,如果这种结构在全国推广 ,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社区受到地方政府控制 ,但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将有助于它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 ,将会促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治理"这一新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取代了过去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法,它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社会改革有了全新的理念。社会管理偏重于强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创新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勇 《南风窗》2011,(21):24-24
维护一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不仅仅是政府的本能,也是"社会"本身的先验渴望。故自有社会始,即有"社会管理"。自治,或政府以权力、制度、法律、政策等建构、维护一个社会秩序,辅以自身的改革消除社会稳定的隐患。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给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设置一个不可逾越的边界。在边界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赵义 《南风窗》2010,(6):18-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改革成为全国"两会"的双重奏,也构成了不同阶层代表、委员之间议政交锋的隐含的分界线。从"两会"前社会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来看,还有3年任期的本届中央政府的紧迫感十分强烈。可以说,本次"两会"将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一个发展是第一要务下的社会改革为重心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李北方 《南风窗》2012,(5):42-42
人民民主的历史实践使"主权在民"的理念深入社会,培育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意识,也留下了让民众可以和国家对话的话语基础,一旦各阶层的代表在人大中获得相应的席位,其阶层利益就会通过人大机制得以体现,于是我们就有理由对人民代表抱有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曾子越 《南风窗》2011,(14):59-61
在郑永年看来,缺乏认识自身、解释自身的知识体系正是中国始终无法走出历史循环、成功转型为现代社会的症结所在。"我希望活到100岁,好好地做学问,把中国解释清楚。"清晨,广东顺德一家星级酒店的咖啡厅,宁静而优雅。落座后,随口谈及近期的社会问题,郑永年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说了很多,时而流露出惋惜的神情。  相似文献   

16.
南书房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0):104-104
《"气"与抗争政治》应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版90年代以后,维护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中心性问题,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深入比较分析,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群体抗争行动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转变,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  相似文献   

17.
<正>在谈到中国改革时,要区分两类知识分子。于建嵘说,"历来的政治社会变化,都需要知识分子提供意识形态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性说明,他们还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当中国的官方知识分子提供不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改革也很难提供一个全民的共识。"于建嵘说的"官方知识分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不能被称为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能称为"跟文字和知识打交道的人"。虽然于建嵘尝试区分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知识分子和官方知识分子,但是,他从知识分子的功能上,用知识分子在改革中起重要的作用来划分。第一,提供改革正确性的背书;第二,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费斯从 《南风窗》2010,(1):31-33
社会改革必然触及权贵利益,而利益问题必将引发各方博弈,最终还是政治问题。我们不能将艰巨任务留给下一代。若每一代领导人都能将政治改革向前推进一小步,将是中国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南风窗》2013,(2):36-38
中国社保正处于把"双轨制"并轨,实现基本保障制度的统一等改革的前夜。社保制度的并轨改革,是一次从制度上对人们的社会整合。它能走多远,将折射出中国的深化改革能走多远。一个国家如果说开始变得富强了,至少得有两个指标:对外能保护自己;对内,能给社会、国民建立一道生活安全线。这道安全线,就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中国社保制度的各种不公平,养老金"亏空"的风险,以及人们对养老没  相似文献   

20.
唐昊 《南风窗》2013,(2):22-24
所谓基层设计其实和顶层设计、地方突破等并不矛盾,有时甚至还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合力共推,打破目前的改革僵持。截至笔者写作本文时,《人民日报》已发表了6篇关于"深化改革方法论"的评论。其问题意识很明确,即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步入不改不行的窗口期,中国的改革迈入不进则退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