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2):96-96
刘勇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19期撰文认为,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在复杂的群体心理支配下的一种社会泄愤事件。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来看,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参与者借机来发泄郁积在心中的失落、逆反、盲从和渴望政治参与等心理的非理性行为。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去构建积极防范这一事件发生和升级扩大的框架机制,应是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事件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2.
黄宝玲 《前沿》2010,(9):12-16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以偶然事件为冲突起因,以与事件无关的弱势群体为冲突主体,以政府权力部门为冲突焦点,以借机发泄为冲突心理,以狂热与反常规为进程特点的群体泄愤事件。其最大危险是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降低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剧了有序政治参与政治体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极大削弱了政治认同感这一维护政治稳定最有利的力量。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必须通过推进科学发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强化社会价值认同感培养和切实加快民生建设步伐,以消除政治不稳定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属于社会泄愤事件,有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民怨长期积累后的一种爆发,更揭示了当前某些地区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存在的弊端。预防和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要坚持把握原则,依法妥善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当前中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现象,从三个方面概括,具体表现为九大特征。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本身看,他们多与冲突事件本身无关,多属于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较少的弱势群体,而且他们或多或少具有了“类意识”;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性质上看,它首先是一种利益冲突,其次表现为官民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且具有利益集团冲突的性质: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发展态势上看,它具有损害政府合法性基础的趋势,具有“升级换代”为“直接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且呈现出泛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25日发生于云南绥江的堵路事件是典型的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其本质为利益冲突,导致该类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事前考量不周全和事后补偿透明度不够等,应当实化移民参与权、慎行非自愿移民并力争用非暴力方式解决此类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6.
"无直接利益冲突"对政治稳定的挑战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以偶然事件为冲突起因,以与事件无关的弱势群体为冲突主体,以政府权力部门为冲突焦点,以借机发泄为冲突心理,以狂热与反常规为进程特点的群体事件.其最大危险是动摇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直接降低政府的执政能力,加剧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体制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极大削弱了政治认同感这一维护政治稳定最有力的因素.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维护政治稳定,需要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除政治不稳定的经济根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消除政治不稳定的政治根源;强化社会价值认同感的培养,消除政治不稳定的文化根源;切实加快民生政府建设步伐,消除政治不稳定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目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的重要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产生有其经济、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其实质是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利益需求上的碰撞。这种看似非理性的行为极易为人们所忽略,但却具有巨大的潜在危险性。面对“无直接利益冲突”,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压制,更不是回避,而是进行社会政治改革,通过新制度的建设来容纳和消化社会运动,以最终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8.
乔建 《公安教育》2009,(12):39-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群体和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元化趋势,出现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苗头,“有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自己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借机宣泄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浙江东阳、四川广安、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源于此。  相似文献   

9.
柳飒 《求索》2008,(3):215-217
深层分析民初议会存续期间的法理之争、国体之争、政体之争、国家利益之争,发现其实质是各党各派的党势之争和权力之争,与传统宗派斗争有着一致的方术,是宗派争斗。各党太重党派利益仅是党争发生的表层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传统政治观念的支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追求一权独大的大一统,各党都追求自己的一统天下,完全排斥异己势力,失却民主的本意。正是党派之间的宗派争斗,导致了民初议会的崩解。由此,可说明民初议会政党政治不是西方宪政体制下的议会政党政治,而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递下的宗派政治。  相似文献   

10.
变“刚性稳定”为“韧性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事件,其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活动和因社会心理失衡发生的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管治的有效性,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采用利益分析法,但利益分析方法面临认同客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冲突、理性与情感层面的碰撞、多元利益博弈、"承认的政治"等的挑战。本文认为,价值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变量,多元价值冲突是现代政治认同困境发生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困境的消解呼唤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构,而政治认同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从价值视角审视政治认同有利于对传统政治认同分析路径的反思,对于政治认同重构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带来阶层分化,随着不同阶层及其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的扩大,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源于利益差异,“妥协”则是一种有效的协调和化解阶层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整合机制。深入探讨阶层间的利益妥协,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利益整合、人心凝聚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种社会结构变化为我国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提供了优越性发挥的契机和自身发展完善的空间.应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资源,协调多种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促进政治文明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大型集会性活动危机临战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集会性活动危机事件,不仅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产生一些重大政治影响,直接损害一个国家的政治声誉和国家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宗教、节庆等方面的集会性活动越来越多,且规模越来越大,而其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对大型集会性活动危机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大型集会性活动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情绪感染、自我表现、借机发泄、抗议不公、趁机哄抢、群体冲突、突发意外等。在临战处置中主要采取的对策是调整警力,快速集结;管制现场,分离人群;宣传疏导,稳定情绪;打开通道,强制驱散;制止违法,打击犯罪;现场取证,善后处置;发生意外,驾驭现场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拆迁纠纷作为一种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显著标志正在不断演绎着。探究此纠纷的产生原因,我们发现其牵涉的是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进而导致主体间价值位序混乱。因此,城市中各利益主体唯有摆正价值位序,方可有效解决此类纠纷,从而实现现代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赦免制度在我国久未启用,而激活我国的死刑赦免制度不仅具有政治、社会、司法价值,而且对于缓和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消除社会矛盾,减少死刑误判都具有重要意义。出于国防、外交等国家利益以及人道主义考量,对死刑犯可以考虑赦免,但对于社会危害性极大,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死刑犯则不能赦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基金"老鼠仓"现象,激化了投资者对相关利益链条和监管部门的不满和矛盾,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文章从"老鼠仓"的技术特征、形成原因、主要行为方式及在法律认定中的问题和完善相关立法对于打击"老鼠仓"犯罪的现实意义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剖析,以期推动司法机关打击该类犯罪观念的更新和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Hong Yu 《当代中国》2014,23(85):161-182
The state sector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y. One of the key development phenomena characterizing the Chinese economy is the rapid ascendenc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the resurgence of the state. The strength of China's SOEs is projected in the centrally administrat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SOEs). They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pearhead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eijing's ‘going-out’ strategy. The CSOEs have expanded their reach and increased their power, domestically and globally. In seeking to boost local GDP growth, the eastern provinces in China have joined the western provinces in a fierce contest to attract investment from SOEs. Nevertheless, the rapid ascendency of the SOEs has brought many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China's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by causing conflict with the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hindering fair competition between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9.
阶级与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概念。阶级分析旨在对社会总体结构和宏观层次进行探讨,阶层分析专注于对社会结构的中观层次的研究。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从理论上看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实践上看都是为制订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知识保障。中国社会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全面、深刻地理解这种变化,必须综合运用阶层分析和阶级分析。综合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与推动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有个从量变到质量的过程。其演化机制必然经过这样四个阶段:从引发的原因看,利益冲突、具体的权益受损都是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内在原因,而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导致民众长期积聚的怨恨心理、不满情绪爆发出来则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从参与的主体来看,分散的个体经过组织动员,形成具备共同行动基础的群体;从行动的过程看,分散的个体行动向集体行动演化,使集体行动成为可能;从行动手段选择来看,参与者或多或少都会首先运用国家制度空间提供的合法性手段,最后才会选取暴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