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最初统领一切的哲学领域分离出独立的法学学科,是人类科学认识的一种进步。从法学再到法哲学,更是在哲学思辨下对法的一种认识飞跃。  相似文献   

2.
从最初统领一切的哲学领域分离出独立的法学学科,是人类科学认识的一种进步.从法学再到法哲学,更是在哲学思辩下对法的一种认识飞跃.  相似文献   

3.
以商鞅之法的含义和目标为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商鞅以以法治国为中心,围绕农战而形成并展开的法治思想。商鞅以法治国的主体虽是君主,但以法治国除了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外,还要实现万民自治、天下大治以及至德复立、能述仁义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哲学视角下,商鞅之法体现出法治的功能、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正义问题在法学界和哲学界的争议不断,然而最终要解决好人类关心的根本问题,需要从法哲学的维度去剖析社会正义的真正内涵。本文从法哲学思辨社会正义的实质内容,以期平衡人们内心的矛盾点。  相似文献   

5.
张杰 《中国检察官》2007,46(3):13-15
以人为本”的“本”其主要含义是: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应把人当作主体;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应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最终本质和尺度;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应把人作为目的。“以人为本”指导下的法哲学包括的弘扬法律人文精神;认识“人的类本质”,确立人类的法律主体资格;确立个人的权利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哲学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 ,形成以儒家伦理法哲学为正统和主干 ,并以其“仁学”本体观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它们仍是精芜杂陈 ,因此急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哲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法的本体论在法的理论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中,仅就法的本体论的涵义和规定性,以及法的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一粗略的探讨。一、法的本体论的涵义和规定性法的本体论,在我国法学界,一般都是从法的概念、法的本质和本质属性本身进行研究的,只是在阐明法的统治阶级意志的根源和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时,才讲到法与物质生活条件、法与经济的关系。有的同志还把西方法哲学中的某些范畴,如法律与道德、法律与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演变的过程中伴随着天人关系的演变,与此同时,法律制度也相应变化。本文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指导具体法律的法哲学必须要契合新的生态文明进行生态化转向,建构生态主义法哲学。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是一国民主法治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闻自由是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没有法律边界的无秩序任意发展。现实中,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因社会物质条件、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二者存在多方面的冲突。此时需借助庞德的利益分析法对二者进行法理分析,寻找出解决其冲突的原则与方法,从而实现新闻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罗子桂 《中外法学》1992,(6):1-5,44
<正> 法的理论的研究,近几年来已有较大的进展,有的同志已明确地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研究法学的问题;也有的同志还具体地提出了法哲学的某些范畴(如本体论等问题);还有的同志更进一步阐明了法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逻辑起点、体系结构,等等。特别是《中外法学》杂志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几期开展了"法哲学研究笔会"的讨论,把法的理论和法哲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这种情况,反映了法的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认为,如果沿着这一思路探讨下去,可能对法学及其理论的研究,会有一个新的收获。在这里,笔者也想就法哲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法学界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 这几年,我国法学界使用"法哲学"这个术语的人日渐增多。但是,法哲学一词有何涵义以及法哲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应当包括哪些内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Ⅰ就近代的情况而言,资产阶级的法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该学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G·W·莱布尼茨在《法学研究和讲授的新方法》(1667)一书中,最先使用"法哲学"一同。但法哲学当作一个理论体系,开端于把法看成先验道德法则的  相似文献   

12.
从法哲学的范围与品格看部门法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法学主体意识及内在特性的沦丧和法哲学精神品格的迷失,我们有必要重申回归纯粹的法理学和法哲学。与基于法认识论和法方法论、侧重于法的实证层面和应用领域的法理概括与探究的法理学不同,法哲学侧重于法的本体层面和价值领域的哲理概括与探究。就其精神品格与思维方式而言,法哲学既是一种前提性反思,即审视和追问对象赖以存在的前提,对法的本源、本质和普遍原理的追问;又是一种逻辑性反思,即对法学命题和理论的逻辑起点及逻辑展开的追问;还是一种价值性反思,即对法律规范和法学命题正当性的深层追问。部门法哲学研究与法哲学原理之间的对接不是生搬硬套或者简单移植,而是要在审视与批判有关部门法研究的基础上,注意与相应的部门法学话语体系的协调性与融贯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亲属法哲学的发展方向——兼与徐国栋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慧 《法学杂志》2012,33(7):66-73
近年来,我国亲属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进入了比较繁荣的时期。但是,亲属关系的立法和亲属法基本原理的研究依然令人忧虑,有许多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未能得以明晰。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部门法哲学重要分支的亲属法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领域还有许多等待开垦的荒地。由于基本原理中很多重大问题难以达成学术共识,导致目前亲属法的实践,尤其是司法解释和司法适用的法律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亲属法哲学的本体论层面,就亲属法的法律定位及调整对象等问题的学术论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就徐国栋教授的某些学术见解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人格权,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等宪法权利的延伸,两者存在天然冲突。晚清民国时期开始讨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问题,囿于法文化差异,政府长期将隐私权限缩在特权阶层专属的"阴私"范围,无视普通民众权益;在法制层面政府以阴私或名誉保护为借口实行新闻专制,并没有形成具有确定性的隐私保护法规;在实践层面新闻业滥用新闻自由忽视新闻法规,肆意践踏公众隐私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法制取得长足进展,未来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无论采用直接保护还是间接保护,都必须考虑新闻法规处置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制度惯性。  相似文献   

15.
《老子》法哲学的基础建立在其关于"常"的理论上。"常"是"道"的表现,虽可为人所认知、并作为自然法规制社会,然其本质终属于抽象性的规律。在《老子》的法哲学中,"常"未能转化为"法"的逻辑原因在于对"名"的功能阐述上,而矛盾根源则为战国时期对价值观问题之反思。由于"名"理论之演进发生分歧,遂出现了庄子、黄老、法家三派的法律观之理论区别,其共同的思维模式则为中国法律传统所继承。  相似文献   

16.
孙海波 《法律科学》2013,31(1):46-54
传统法理学将疑难案件当然地视为审判方法论的研究范畴,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疑难案件不仅与审判方法论紧密相连,同时还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法哲学的内容,此外它还是打通一般法理学与审判方法论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在列宁领导下 ,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决不是一种纯经济政策的调整。它是列宁探索具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建构、体制创新和机制选择 ,从而揭开了苏维埃俄国历史上的又一场伟大革命的序幕 ,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划时代的历史转折。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列宁的实事求是的法哲学认识论、对立统一的法哲学辩证法和以民为本的法哲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德目主义"主张将人类的美德形成具体的条目,在教育过程中把这些条目灌输给受教育者,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德目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学派,有的强调以权威的言语作为衡量道德与否的标准;有的主张以自然作为道德判断的评价依据;有的把追求幸福作为衡量道德生活的尺度;还有的则将道德与否归因于理性的推断与思考.就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而言,"德目主义"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德目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桎梏了学生品德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法哲学论》一书在构建法哲学理论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介 ,包括法哲学的学科定位、法哲学的内容和体系以及法哲学的逻辑起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部门法理学是法理学与部门法学间的交叉学科,不是哲学与法学间的交叉学科,部门法哲学更像法理学而不是法哲学。这两个名称的选择不存在对或者错,而是妥当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