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清流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李宽和回忆录》正式出版。全书约7万余字,由22篇文章组成.反映了清流籍老红军李宽和同志戎马倥偬的大半生.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李宽和同志系清流县长校乡人。1930年6月参加红军,经历过  相似文献   

2.
从中队政委到团政委,从纵队政委到兵团政委,从志愿军政委到大军区政委,李志民戎马生涯六十年,积累和创造了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他身经百战,儒雅多才,所著《革命熔炉》、《李志民回忆录》等,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善打政治仗",是他闻名军中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3.
当多数人对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方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时,李志民却心有灵犀,深入连队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在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回撤陕北途中,即使夜半更深,毛泽东也等着李志民,向他叮咛嘱托,面授机宜;当身为知识分子的李志民提出想进抗大学习时,毛泽东满口答应,还亲笔为他写了介绍信……毛泽东与李志民,他们之间有讲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李志民传略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李志民同志,于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不幸病逝。革命战争年代,李志民同志曾在福建的土地上战斗过。1972年10月以后,又在福州军区担任政治委员达七年多之久。李志民同志深受福建军民的尊敬和爱戴。本刊特发《李志民传略》,以志悼念!  相似文献   

5.
李老是一九七九年开始撰写回忆录的,计划写二十七个专题,一百余万字。自此至一九八四年李老离开我们止,在一些同志协助下,他完成和基本完成了十七个专题约六十余万字的回忆录。李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党史资料,留下了一些历史经验,他撰写回忆录的原则与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杨尚昆同志在第三次革命烈士传编辑工作会议上曾说,在写回忆录方面,“李维汉同志作了很好的榜样。他的几篇回忆录,有历史资料,有事实经过。既有经验教训,还有自我批评,写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李志民上将是浏阳县人。由于他积极投身革命,反动当局残害了他的二哥,把他家洗劫一空。解放后,李志民几经周折,才与幸存的二姐李桂华、二姐夫陈昌金联系上。 1958年10月,李志民上将怀着对家乡人民的特殊感情回来了。他姐夫家所在的群力公社(今文家市区)大江大队党总支、大队委又是杀猪,又是宰羊,筹办了丰盛的酒席请将军赴宴。但将军亲切  相似文献   

7.
关于写回忆录问题这几年来,老同志写了许多回忆录,其中很多写得是很好的,提供了很可贵的党史资料。但是,据我所知,目前一部份老同志对一些回忆录文章的意见比较多。昨天孔原同志对我说,帅大姐请他转告我,现在有的老同志写回忆录的办法她不赞成。依我看,大家反映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现在有的回忆录文章没有实事求事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有意见。当前在一些同志写的回忆录文章中,的确有的地方有失实之处。当然,我认为对回忆录文章中出现的失误要作具体分析。从客观上讲,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记忆方面的错误。因为年代久  相似文献   

8.
程秀龙 《党史博览》2012,(10):27-32
1951年。郑维山作为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入朝。与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一起指挥十九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阶段后,根据中央军委轮换任职的规定,他到二十兵团任代司令员。其间,他指挥部队参加了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第二阶段的战术反击作战,成为他在朝鲜的最后一仗。  相似文献   

9.
水新营 《湘潮》2013,(3):22-25
李志民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先后同军中赫赫有名的“三杨”(杨成武、杨得志、杨勇)搭过班子,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李志民晚年曾回忆到:“我先后与‘三杨’都很好地共事过,在作战指挥、部队军政训练及完成各项任务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情同手足,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杨’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征善战。  相似文献   

10.
李元 《党史纵横》2010,(8):45-46
自2005年以来,在中共辽宁省委的重视的下,有关部门支持仍健在的老领导或为已经故去的省级老领导,陆续出版了近十部回忆录或纪念文集。主要有《风范长存——徐少甫同志纪念文集》、《永远的怀念——郭峰工作文集》(上下)、《永远的怀念——郭峰纪念文集》、《李荒传略》、《李荒工作文集》、《追求与奋斗——杨克兵回忆录》等。对于这部分经过抢救而形成的宝贵历史文献和政治财富,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实需要一番精心的考量和策划,否则,很容易使这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情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1952年3月16日,国内一批文艺工作者,以极高的热情参加了全国文联和军委总政治部组织的赴朝访问团,著名作家巴金为这个团的负责人,队伍中有黄谷柳、白朗、罗工柳、王莘、胡可等同志,为防空袭他们趁夜色冲破敌机封锁线,来到三八线西段我十九兵团指挥部。当年巴金比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年长几岁。一见面,巴金向兵团首长提出到前线连队住些日子。那里打得还很激烈,许多阵地是刚刚夺过来的。首长再三  相似文献   

12.
李志民     
李志民刘芳李志民,原名李明阶。1906年7月出生于浏阳县古港区船仓乡西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父亲无力抚养,他刚满周岁时,就被过继给堂伯父为嗣子。9岁时得亲友资助,开始入学。他学习刻苦,成绩总是名列榜首,老师认为他很有造就,也多方奖掖,使他读完了浏阳...  相似文献   

13.
董恒峰 《湘潮》2006,(7):29-31
李志民,1906年7月9日出生于湖南浏阳。1957年9月27日,担任志愿军政治委员的李志民被任命为高等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与李志民一同被任命的还有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和副院长陈伯钧。10月,李志民离开工作达7年之久的朝鲜,到高等军事学院就职。确定正确的办学方针高等  相似文献   

14.
李时雨同志是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他是我党三十年代一位杰出的地下工作者.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为谴责英日帝国主义暴行,他积极参加并组织了沪案后援会,声援上海工人、学生运动.在北平国立大学法学系读书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的卧轨、南下请愿运动,同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间,他被党派回东北,发展抗日武装,组织成立了“黑龙江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李时雨任副司令.活动在巴彦、呼兰、兰西等地,…  相似文献   

15.
张烽同志很热情地接待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她说:皮定均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苏区长征去四川,是最早参加红军长征的.他三次过草地,写过著名的回忆录<两个山药蛋>,优美感人地记叙了他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16.
李志民智脱虎口1927年,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大批革命者惨遭屠戮。李志民是浏东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的主要对象。面对敌人疯狂搜捕,6月上旬的一天,李志民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离开家乡,暂避风险。他化装成农民模样,头顶旧草帽,身着开襟布扣褂...  相似文献   

17.
正1961年冬季,毛泽东主席在公安部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李天焕是个好同志,他在公安部队干得很好。"叶剑英元帅也曾高度赞扬李天焕,"在敌人面前,在战场上,他是一只老虎"。李天焕是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长征及西路军远征,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进军绥远、太原,解放包头和张家口战役,1949年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全国解放  相似文献   

18.
亚平 《共产党人》2006,(4):55-55
说来真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工作不落人后、家务和相夫教子样样都能兼顾得很好的女同志——李凝祥,在不长时间里,居然创作发表了300万字的作品,其中有24部荣获了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出版著作已有七八部。她的研究专著《宁夏满族述往》填补了宁夏满族历史著述的空白,为我们今后有关民  相似文献   

19.
简讯八则     
《湘潮》1985,(2)
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顾问、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李志民上将于1984年底回到故乡浏阳县。在故乡视察期间曾两次接见县委党史办的同志并题词留念。  相似文献   

20.
正1924年11月,中共中央领导工人运动的主要刊物《中国工人》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称赞一位刚刚出狱的同志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劳动运动的健将",他就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李启汉。李启汉是湖南江华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毛泽东、邓中夏等人,并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加入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