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坊,即牌坊、牌楼,主要位于宫殿、庙宇、陵墓和主街道的起点、终点或交叉点等处,形似门洞,上刻文字或图案,是封建时代用以夸耀科第寿考和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礼教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多以石制建筑为主。建造牌坊是为了旌表儒教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功成名就之士以及贞烈妇女,  相似文献   

2.
立秋虽过,暑气未尽,我 们驱车游览了安徽黄山歙县劫后幸存的牌坊群。 歙县素有“牌坊之乡”的美称,而城西六公里处的棠樾牌坊群更是牌坊群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微风吹来撞击在牌坊上发出轻微的叹惜声重重敲打着每一位寻幽访胜者的心;其驳落的石雕和模糊的字迹分明是想让真实的历史慢慢隐去。 牌坊,古名“绰楔”,是封建社会最高荣誉象征,创自唐代,它原是建在里坊入口处,旌表孝义的建筑。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将“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之类的封建礼教,作为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为了在坊门上标榜那些“矢贞全孝”,“…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旧城镇古村落建筑内的牌坊,始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牌坊,这种门楼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砖、木、石等材料建造,上刻题字,古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的前面或街道的路口,用以粉饰宣传封建礼教,标榜功德、贞节等。古徽州许国牌坊、棠樾牌坊群,福州市郊濂浦尚书里石牌坊,福清市新近修葺的为纪念明代大学士叶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旧城镇古村落建筑内的牌坊,始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 牌坊,这种门楼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砖、木、石等材料建造,上刻题字,古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的前面或街道的路口,用以粉饰宣传封建礼教,标榜功德、贞节等。  相似文献   

5.
汉代为旌表制度的形成时期,德行卓异的妇女亦在旌表之列,并呈现出诸多时代特点。汉代旌表女性,与儒学在汉代的意识形态化紧密关联,同时亦是汉代对底层社会软性控制的表现之一,然而考察汉代世风则发现夫死更嫁乃时俗所趋,悍妇现象亦为社会真实存在,此皆与国家所旌扬妇德标准相背离。这种制度与现实的疏离固然与汉代国家所着意旌表的本就是那些与常态相异行为之特性有关,同时亦折射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实际生活的塑造力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汉代为旌表制度的形成时期,德行卓异的妇女亦在旌表之列,并呈现出诸多时代特点。汉代旌表女性,与儒学在汉代的意识形态化紧密关联,同时亦是汉代对底层社会软性控制的表现之一,然而考察汉代世风则发现夫死更嫁乃时俗所趋,悍妇现象亦为社会真实存在,此皆与国家所旌扬妇德标准相背离。这种制度与现实的疏离固然与汉代国家所着意旌表的本就是那些与常态相异行为之特性有关,同时亦折射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实际生活的塑造力是极为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百狮坊     
《春秋》1994,(4)
百狮坊(原名节孝坊,俗称张家牌坊),横跨在单县城内县招待所南东西大街上,建于清乾隆四十三(1778)年,是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因坊座上雕有百个石狮,故得此名。据《单县志》记载,该坊系为赠文林郎张蒲朱氏所建。朱氏28岁夫亡,事生姑尽孝,抚孤成立,“守节”终生,被封建统治阶级誉为“贞、节、烈、孝”的典型,建坊旌表。该坊宽约8米、高约12米。全部石建,通体雕刻。4柱3间式,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交错,戗角起翘。前后正额镌有“节孝  相似文献   

8.
漫步府城,看到门前街一侧有一座非常精致的石牌坊,上面镌刻着“绣衣坊”三个大字。于是,怀着好奇之心,贸然从牌坊下穿过,走进幽静老巷。真没想到,一跨步竟然走进900多年前闹市,踏入海南最古老的街道。  相似文献   

9.
隆昌石牌坊     
隆昌,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一座小城,古代曾是巴蜀交通要道。据隆昌县志记载,南北朝至隋唐以来,隆昌县一直是商贾云集、文人辈出的地方。一些官吏或当地颇有建树的社会名流,为了给后人留下“万古美名”或“扬善除恶”的思想理念,相继竖牌立坊。一些商人或名儒也极力效仿,拿出金银立下了一座座“孝道”、“善美” 以及“清廉”之牌坊……到明清年间,隆昌的孝子牌坊、功德牌坊、德政牌坊、百寿牌坊等各式各类牌坊已近70座,其数量、规模、工艺、种类堪称中国之冠。  相似文献   

10.
析中国牌坊     
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本文从牌坊的起源、分类、建构与内涵等方面对中国牌坊进行了考证与分析,旨在揭示其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促进对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人们思想理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鲁班信仰赋予传统工程建造以价值理性,构成传统工程建造的伦理精神——百工之神。鲁班信仰得益于鲁班工匠"把工程做好、做好工程"敬业理念传承、工匠群体崇拜鲁班道德情怀以及传统工程建造祭祀仪式、仪轨。鲁班信仰在现代工程建造"祛魅"中,由于失去工匠崇拜群体,成为游魂和孤魂。现代工程建造背离了工程建造价值理性,导致工程建造与社会处于高度紧张关系之中。赋魅工程以价值理性成为工程建造回归生存论原则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36):10-11
中国古代的"国家荣誉制度",通过对特定群体的褒奖,对全体臣民进行道德教化,借以建立王朝所需要的政治与社会秩序。古代王朝的"荣誉制度"以皇帝或朝廷授予的名誉性称号为核心,辅以相应的实际奖励,用奖励来表现荣誉的价值。以唐代为例,比较典型的荣誉表彰有赐姓、对功臣"图形"(画像)以纪念以及旌表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7,(5)
牌坊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海口市卜宅村节孝坊及其余文物的调查;分析传统村落对现代全域旅游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村落可持续利用的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芳草園     
那是1962年初秋,艳阳高照,柔风徐来,远山含黛,近水耀金,天气好极了!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常德地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桃花源。 那时的桃花源除了头门牌坊以外还有一座二门牌坊。二门牌坊立在如今的穷林桥和菊圃之间,牌坊大门两边的石灰砖柱上,用隶书阴刻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8)
正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后,今年暑假,爸妈带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是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样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民族特色十分鲜明。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着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庄重典雅,美观雄伟。导游阿梁叔叔告诉我,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近70万件文物,大都来自  相似文献   

16.
正牌楼起源于春秋的衡门,后逐渐演变成里坊门、乌头门、棂星门,最后形成牌坊和牌楼。大足清墓牌楼也是时代的产物,在大足分布较为广泛,形制复杂,结构多样,呈现了清代的民风民俗及政治文化等,体现出了大足雕刻艺术的传承。一、牌坊和牌楼建筑的起源及演变牌坊与牌楼的形制起源很早。在《诗经·陈风·衡门》中记载:"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也就是说牌坊最晚应于春秋时期已初  相似文献   

17.
曲靖市富源县城以东,320国道上的云贵交界处,有一道“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雄奇界关——胜境关,它自古就是出入云南的重要关隘。因其西1500米处的胜关村有一座木牌坊,匾额上有“滇南胜境”四个苍劲有力的行楷大字,“胜境关”由此得名。胜境关村中的木牌坊始建于明代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乃是当时的云南巡抚洪弼为“助风水之兴,补山川之胜”而建,后曾于1923年重建。木牌坊为中古建筑木结构方式中的“抬梁式”木构架技术,建筑形式是三开间门洞式牌楼造型。木牌坊中间的主楼较高,两边的副楼略低。木牌坊通高14.8米,宽10米,靠12根…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07,(3)
单县古城,因其历史上牌坊多而精闻名天下。从宋代至清末,单县建坊百余座。民国末年还存有34座。现在仅存2座——百寿坊和百狮坊。单县的牌坊均为节孝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斗拱重檐,构筑精巧,气势巍峨。其平面为“一”字形,四柱和额枋上雕刻精美,或云龙缠绕,或鹤风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等。在牌坊之林中,百狮坊和百寿坊以其雄伟的气势、巧妙的结构、严谨的图  相似文献   

19.
刘一曙 《世纪行》2008,(5):42-43
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东部北麓,有一座为唐才常等烈士修建的烈士陵园.即庚子革命先烈墓。此墓座南朝北,依山而筑,由牌坊、墓道、纪念亭和坟墓几部分组成。其牌坊位于武昌区八一路北面40米处;纪念亭和坟墓座落在洪山的东部北面山坡;牌坊为四柱三门。四柱边围各为0.8米,上有莲花浮雕.整个牌高约10米,宽约11米.面北背南:正面上额刻有“庚子革命先烈墓道”八个大字。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古朴庄严。  相似文献   

20.
牌楼起源于春秋的衡门,后逐渐演变成里坊门、乌头门、棂星门,最后形成牌坊和牌楼.大足清墓牌楼也是时代的产物,在大足分布较为广泛,形制复杂,结构多样,呈现了清代的民风民俗及政治文化等,体现出了大足雕刻艺术的传承. 一、牌坊和牌楼建筑的起源及演变 牌坊与牌楼的形制起源很早.在《诗经·陈风·衡门》中记载:“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据此推断,“衡门”最迟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