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以来,逐渐增多的中外交往要求中国必须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历史.学校教育成为世界历史知识推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末民初,中学世界历史课程开始设立,译自日本、欧美和国人的自编世界史著作成为世界史的教科书.此时期的中学世界史课程和教科书明显受到了当时"华夏中心史观"、"欧洲中心论"、"进化史观"等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国人的世界历史观念和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近代变化.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是整体性的,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关系不断酝酿,至15、16世纪发生了突破性进展;世界历史是动态的,自世界史作为人类历史之结果而产生后,便处在不断发展中。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结果,而如果安全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各国政策取向的变动、相关道德与法律机制的逐步完善,加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增强及各国外交的愈益理性而变得能加以平稳处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是能够不断推动各国政府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而在此基础上的全球化趋势也必定会增强。  相似文献   

3.
王飞麟 《长江论坛》2006,87(6):13-19
世界历史是整体性的,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关系不断酝酿,至15、16世纪发生了突破性进展;世界历史是动态的,自世界史作为人类历史之结果而产生后,便处在不断发展中.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结果,而如果安全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各国政策取向的变动、相关道德与法律机制的逐步完善,加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增强及各国外交的愈益理性而变得能加以平稳处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是能够不断推动各国政府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而在此基础上的全球化趋势也必定会增强.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演变的生产劳动史观,柄谷行人以"交换样式"的演变为线索,区分了"民族(氏族)共同体""国家共同体""资本共同体"与"联合共同体"等四种共同体的演变形式,并以之为基础构造了一种"世界史观"。柄谷行人的世界史构造,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国家观之间的关系,均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他据以超越"生产方式"的"交换样式",依然面临着正当性质疑;他构造的"联合共同体",相对于马克思所谓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存在着神秘化的可能。因此,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史观,柄谷行人的世界史构造还存在着根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及其特点李海滨“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都提到并用于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又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历史》编辑部、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世界史青年学者座谈会”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三日至九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名世界史青年学者济济一堂,就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战后欧美史、苏东史两个专题组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关于战后欧美史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何宏非认为,最初要求国家干预的行非象一些同志所认为的那样是垄断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世界史学科现状与对策”学术讨论会综述韩永利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湖北省世界史学科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湖北省世界史学会于1995年12月8日召开了“湖北省世界史学科现状与对策”学术讨论会,现将...  相似文献   

8.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个别杰出人物创造的,少数杰出人物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英雄史观夸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广大群众的历史地位。英国哲学家T.卡莱尔(1795-1881)认为:全世界的历史“实际上都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质的结果”,“这些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段世磊 《探索与争鸣》2022,(7):131-138+180
日本“御宅族”的二次元想象与京都学派世界史哲学家的政治想象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建立在一种有利于历史相对主义发展的前现代土壤之上,模糊地处理历史起源的问题,将现在的每时每刻都非历史性地加以绝对化。结果,不仅日本昭和战争时期与更早时期的历史传统之间出现巨大的时间裂缝,就连昭和初期与昭和末期之间也发生了绝对的历史断裂。而填补其间空白的却分别是昭和战争时期世界史叙事空间中知识分子所谓的“道德能量”、昭和末期二次元空间中御宅族的情感“羁绊”,这进一步加剧了现代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模式”的文明形态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模式”文明形态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对群众史观的考察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创立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文本中去。青年黑格尔派的群众史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直接理论参照系,其群众观实质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英雄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对青年黑格尔派英雄史观进行批判性解构中建构了群众史观。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进行批判的同时,马克思也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出发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伟大作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体即无产阶级的指认以及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论证,使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向革命的共产主义唯物史观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有的人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提出疑问:为什么帝国主义到今天还腐而不朽?垂而不死?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呢?由刘绪贻教授主编的《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正是解答这一迫切问题的第一部历史专著,纵观全书,其特点是: (一)宏观的立论,试图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资本主义发展史。作者首先立足于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发展趋势来拓展本书的逻辑思路。“从世界史的角度说,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平衡、一般在一个历史时期并不只存在一种社会形态。作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中心主义”认为欧洲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越性和特殊性,欧洲就是依靠这种内在的力量而兴起并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同时“欧洲中心主义”把欧洲的胜出永久化,把欧洲的道路和欧洲的模式绝对化与普遍化,认为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走欧洲的道路并以此断定人类社会历史将终结于欧洲模式。“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扭曲了历史,导致了人们对欧洲以外世界了解和认识的缺乏,从而不能正确认识整个世界和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贡德.弗兰克运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史观”把被“欧洲中心主义”颠倒了的历史反转了过来,并彻底挖掉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根基,宣告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真正终结。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浩劫。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在世界各国人们以不同方式追忆反思历史祈求世界和平的时刻,日本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战争灾难的主要责任国之一,其国内政界和学界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某些政府官员一再发表否认侵略历史、为战犯“翻案”的言论;右翼组织编撰的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也被“审定合格”。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挑战历史定论200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8本《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由右翼组织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从维柯到黑格尔西方思想家们所提出的“世界历史”观念,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思想。其主要内涵是: 第一,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其涵义不仅是指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也不仅是指先前民族与后起民族之间在历史发展上的连续性,而主要是指各民族之间由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有机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整体为考察和分析单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如何由单一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历史演变为整体的、世界历史性的统一的世界历史过程。体现了人类历史整体的纵向统一性和横向一致性,即五形态的演进系列。也内在地包含了各民族国家特别是落后民族国家在向世界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特殊性与跨越性,即各民族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史与世界史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维度;为正确认识和对待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即使跳脱出精深的学术领域,世界史研究不论对两岸的社会发展抑或是共同走向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一些曾经边缘性的领域与学科正在通过互动对话走向新的合作模式。前不久,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以下简称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研究会主办的“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以其出席成员的顶级水准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引起业界关注。来自两岸20所高校的超过20位顶级世界史学专家齐聚北京,围绕“世界史”这一学科展开了一场深度的碰撞与对话。  相似文献   

19.
徐友珍 《理论月刊》2002,(12):126-127
2002年10月12-13日,由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世界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举行。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武寅及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武汉大学人文学院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了会议。齐世荣、马克垚、刘家和等世界史学术前辈及钱乘旦、高毅、李世安、徐蓝、侯建新等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应邀出席了会议。大会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世界史学科建设的问题形成一些共识,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关于世界史学科自身建设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