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腐败探要     
遏制腐败不仅要立足于反,而且要着眼于防。只有反、防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经验告诉我们,与其等腐败已经出现或相当严重了再来反,不如在腐败出现之前就来防,将其遏制在萌芽中。所以,探讨防腐败,对减少和遏制腐败,具有重大意义。  一、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现象呼唤加强防腐败  对腐败如果严于反疏于防,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时间差”。在现实中,这个“时间差”已经反复出现,造成了重大损失。它暴露了对腐败疏于防的弊端,同时也表明了加强预防腐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谓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是指某…  相似文献   

2.
嘉宾简介王明高,男,反腐败问题研究专家,国家社科规划《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先后主持过多项反腐败重大课题。主要成果有《科学制度反腐论》等著作,其著作和有关反腐  相似文献   

3.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针对遏制腐败的难点和新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反腐败的预警和治理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要求,在继续抓紧反腐败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产生腐败的根源上来看,权力的存在使腐败成为可能;个人私欲的膨胀促使腐败的发生;监督不力降低了腐败的风险和代价。因此,限制权力、抑制私欲、强化监督,是遏制权利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反腐防腐?我认为必须筑起三道防线。这就是腐败行为的道德遏制、纪律遏制和法律遏制。一、腐败行为的道德遏制一切腐败行为都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腐败动机的形成,到腐败过程的实施,都是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既然腐败是从突破道德开始的,道德建设也就成了遏制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假如我们的道德防线固若金汤,无法突破,腐败的动机和行为就无从发生。遏制腐  相似文献   

5.
减少腐败的方法主要为严防和严打。严防和严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腐败的根本目标是没有腐败乃至消灭腐败,而这主要取决于严防的程度和质量。因此,严防是反腐败的根本或主要手段,严打是严防的补充,严打为严防服务。中国的反腐败一方面还存在着严防不足,防不到位,甚至缺乏起码防范的问题;另一方面,严打与严防未能有效结合,打防分离。这是为什么中国反腐越来越坚决,但腐败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主要原因。为此,中国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应实现某种转变,即将反腐败的重点转向制度预防,建立以严防为主导,严打和严防相结合的反腐败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深圳出台的《反贿赂管理体系》,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一是与国际接轨,关键指标与核心要求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二是国内首创,体现本地良好实践与特色。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制度还不健全,深圳制定的《反贿赂管理体系》,是反腐败制度设计中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反贿赂、反腐败重要制度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市预防腐败局、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初探郭红霞本文以邓小平关于腐败危害经济建设目标实现的论述为开篇,顺次对其反腐败实行两手并重思想、监督防腐思想、依法惩腐思想诸方面概括为“四论”,进行一些理论探索。一、腐败危害论邓小平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家的锐利眼...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构建了腐败资产的追回与返还机制,为追回腐败资产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本文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从直接追回、间接追回以及资产的返还与处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腐败资产追回制度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性机构代表国家在境外提起民事诉讼;促进我国没收裁决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构建资产分享制度。  相似文献   

9.
石兰 《黄埔》2014,(5):55-58
正13.如何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一直是党内外议论比较多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反腐败成效的关键问题。大家的主要意见,一是现在的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二是查办案件受地方和部门牵涉太多,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相似文献   

10.
反腐须重防     
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曾经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被判死刑,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反腐败,查处案件,惩治腐败分子固然十分重要,但这只是治标。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一些腐败分子蜕化变质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如果从源头抓起,既治标又治本,防腐于未然,那么反腐败付出的代价就会小一些,就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痛定思痛,既要反腐更要防腐。防止腐败,首先要把住用人关。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招收录用公务员、选拔任用干部时,…  相似文献   

11.
王冲 《岭南学刊》2014,(1):63-69
民主是反扁的重要手段和治本之策;党内民主在中国特色反腐败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综合效果,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的基础。要立足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党内选举、党务公开、党内权力制约、党内监督,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以党内民主发展推动反扁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发挥党内民主对遏制腐败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透明化: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载夫 《湖湘论坛》2003,16(1):12-13,26
透明化作为一种办事原则和要求 ,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其中防腐就是它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不仅如此 ,透明化还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权力的不正确行使 ,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3.
<正>就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而言,《反贿赂管理体系》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推进制度反腐。因为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与商业贿赂相联系,如果从制度上控制住了各种商业组织的行贿行为,就能有效遏制住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腐败势头商业贿赂是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的大敌。贿赂者通过向政府公职人员输送各种利益和好处,将一些公权力执掌者"俘获",使这些公权力执掌者不再为人民服务而为他们  相似文献   

14.
遏制贪官携款外逃已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球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对我国腐败分子外逃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我国应尽快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完善腐败犯罪构成要件 ,在立法层面加强公务员管理制度以预防职务犯罪 ,建立《公约》框架下的引渡贪官和追缴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尼日利亚政府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天旺 《青年论坛》2001,2(4):56-57
尼日利亚政府为了优化行政管理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与责任感,增强政府对公民的回应性而全盘照搬了西方"三权分立"的行政模式,但其效果却是腐败行为层出不穷,这就提出一个"如何将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入本国行政改革及反腐败工作的实际中来"的问题.每个国家公共服务中的腐败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腐败就其本质和产生的根源来说是一样的,它是由公共权力的稀缺性与权威性所造成的,它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在中国,反腐败工作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性,解决这一滞后性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在严明法制的同时,一定要树立"防腐败重于反腐败、以防为主、治防结合"的工作方针,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欣骅 《传承》2008,(9):30-32
腐败向来是使各国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被看作国家躯体上的"破坏性毒素",它的破坏力之大超乎想象。时至今日,反腐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许多国家都健全了反腐制度,制定了《反腐败法》,成立了惩治贪污受贿的反腐败专门机构。中国政府公布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就严格禁止  相似文献   

17.
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日前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批评反腐败无效论、无用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驳斥腐败越反越多的看法不正确,并强调要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汪松明 《前沿》2006,(10):13-15
如何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邓小平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邓小平坚定地认为,反对腐败一是不能搞群众运动、政治运动;二是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制度建设更重要。因此,反对腐败一要靠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二要靠改革,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关于反对腐败的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的思想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腐败斗争正在不断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反腐败机制呢?从长远的角度看,我认为要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严刑防腐机制与普遍性惩治腐败并重。严刑惩腐有其杀一儆百的震慑效果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但单凭杀一儆百的严刑惩罚不足以根治腐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借鉴一些国家在反腐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严刑惩腐与普遍性惩腐结合起来,从实际效果上讲;两种惩腐机制并用,不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点”的腐败现象的打击,而且可以加强对“面”上腐败现象的治理。“点”与“面”并重,能更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0.
应勇 《今日浙江》2005,(18):16-17
构建惩防体系,打牢教育拒腐、制度防腐、监督制腐、改革治腐、惩治除腐“五大基础”,是我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在前列的根本举措和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