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川 《求索》2014,(8):86-90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的语言哲学辩证地论述解释学,其辩证思想体现在关涉语言的本质、意义与指称、主体意向性等方面,他着重于对语言本身和社会历史文化的考察,注重对文本自身的理解,客观分析语言内在的和相关的实际矛盾,强调对语言及其理解活动与主体思维、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辩证分析,阐明了语言和理解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理解的宽容性,深刻启发了对语言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关系的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河之畔》是一部反映济南历史文化的形象宣传片,其主动向历史文化靠拢,采用大小历史书写的方式辩证地呈现出济南这座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所负载的多元文化及文化汇融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的定位。该片在历史文化形象片传播构建的传播时机、传播思路及传播手段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对于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品牌建构与传播,乃至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的挖掘,黄河故事的讲述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五种思维方法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通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丰富内涵、创造性地转化并自觉地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4.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六大思维方法。只有立足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才能洞悉六大思维方法相辅相成、融合贯通的内在逻辑。这六大思维方法统一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逻辑。在六大思维方法中,战略思维是首位的,历史思维是根基,辩证思维是核心,创新思维是灵魂,法治思维是保证,底线思维是基准。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要运用六大思维方法,必须坚持战略思维与辩证思维、战略思维与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与历史思维、法治思维与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晓明 《传承》2011,(31):52-53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必须通过文化的相对稳定的代际传承与变动不居的创新这两种基本形式来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运动构成文化发展的基本表现形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传承力与创新力上。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面临着传承难、创新更难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6.
事物的发展,遵循辩证的发展规律。就文化而言,它的发展,与辩证的扬弃关系最为密切,扬弃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有扬有弃,才有文化的健康发展;只扬不弃,文化成了一盘大杂烩;只弃不扬,则文化必被摧毁,文化的发展必然中断。坚定不移地遵循有扬有弃的辩证规律,把科学精神注入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走上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7.
张潮 《理论月刊》2007,(8):57-5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文化的"生产"属性,指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文化生产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文化产品的"商品"性是辩证的统一.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必须创新文化观念,修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我们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过于敏感,对其"生产"属性认识不足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充分认识市场价值作为文化生产属性的最重要因素的巨大作用,全面、辩证地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和商品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武夷樵 《前沿》2005,(10):57-58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使观念创新和科技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形成了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这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有重要意义,但又必然导致文化的市场化、非意识形态化,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而对这一命题必须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作家、艺术家从民间文艺中发现新价值,其中包括语言、故事原型、形式等。他们对民间文艺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体现在塑造新人物、表现新主题(民族国家观念与阶级斗争)及新文艺形式和新美学风格等方面。然而,延安文艺的民间化运动应当历史和辩证地认识,它一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但它的丰富经验毕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下文化建设及文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本文深入到社会上层建筑的内部 ,具体剖析了二者之间特别是文化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 ,并联系我国实际探讨了经济 ,政治和文化发展失衡的深层原因 ,论证了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互为前提和彼此促进的有机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芬 《思想战线》2013,(Z1):227-229
云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其文化传承、选择、保存和创新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云南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阐述了云南大学在建校之前、建校发展、走向鼎兴转折和现代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并对当代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识不足。大学生要坚定主流信仰,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理性鉴别"西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里面的“生活世界”概念的诠释来为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奠定一个理论基础.他在批判由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兴起所导致形成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文化观基础上,提出了只有“回归事物本身”,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才能正确理解不同的文明、文化的价值,人的生活世界是文化-历史的世界.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然科学与文化的关系,还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武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文化,最后提倡回归伦理本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尽管各种以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人性和道德为名义的现代化怀疑论思潮始终不绝于途.已经成为历史行程的严重羁绊,但是只要洞见历史实践的基本规律,秉持科学、理性和辩证的思想方法,就依然能够清楚地把握现代化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社会主义和人类道德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从"历史经验与人性经验、体育的权利与体育人的权利、体育的需求与体育人的需求"三个维度分别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进行对应分析,既满足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观照,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主客体关系进行辩证地探索,可以提供少数民族体育价值的整体性、根本性看法,指出实现人与体育的沟通是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魏巍 《传承》2010,(27):72-73
赫尔德的思想曾在当时的欧洲风靡一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的历史发展观包括人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社会发展观等诸多方面。赫尔德虽然不是唯物主义者,但他认为人是为社会而生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前进的自然过程。他敏锐地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方勇 《人民论坛》2012,(17):164-165
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审判方式,"五听"制度与历史上其他的法律制度一样,在具备合理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在当前的司法改革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批判地继承,用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法律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时指出,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将全面的体制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辩证地统一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律及实现途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运用辩证分析法来进行文化研究,必须以科学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只有对本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外国文化进行辩证的、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才能科学认识文化的本质,把握文化规律,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优质环境,是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的必要前提。科技创新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流变的系统,必须运用辩证思维加以认识和改造,着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创新能力与创新文化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引导科技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彻底释放、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