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实生 《求索》2010,(11):250-252
光绪初年的"四谏"是清流中的佼佼者,赵尔巽抓住"四谏"都出身翰林这一特点,在《清史稿》中称他们为"翰林四谏",显然附会了清末民初时期对清流热捧的现象,难避杜撰之嫌。其实"四谏"并非因为出身翰林而出名,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作为清流中负气敢谏的人物而名噪一时,所以"四谏"实际上是指"清流四谏",只是慑于历史上把"清流"与党祸联系在一起,才不敢轻易使用这一字眼。"四谏"是指哪四个人?说法不一,陈宝琛和《涧于集》后序中的说法最为可信,他们提出张佩纶、宝廷、黄体芳和何金寿为"四谏"成员。  相似文献   

2.
太湖县望天乡清嘉庆状元赵楷的后人,当年在安庆市区天台里购置了一座横跨两街、五进院子的住宅,人们把它称作“翰林府”。宅第内曾端端正正悬着“四代翰林”巨幅金字匾额。清朝近三百年间,真正称得上直系四代均居“翰林”职高位的,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3.
宿直是翰林的一项重要制度。南宋初年,宋孝宗规范宿直制度,一员独直成为定规。创作于宿直中或书写宿直的诗作可称为宿直诗。宿直诗展现了宿直制度下翰林学士的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的双重维度。宿直诗书写了学士在政治空间中的权力行使及任职心态,即作为"皇帝私人"的重荷与荣耀;记述了学士在私人领域下的行为方式及玉堂夜直清冷寂寥的情感体悟;寄寓了学士对跻身宰辅的仕宦追求以及人生浮沉的深沉思索。诗中的特色意象构建了宿直的物理空间,成为宿直诗文化内涵的特定载体。  相似文献   

4.
《贵州政报》2013,(9):17-18
黔府函[2013]153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盘县红果镇行政区划调整分设亦资街道办事处和翰林街道办事处的请示》(六盘水府请[2013]35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同意从盘县红果镇析置亦资、翰林两个街道,析置后的红果镇、亦资街道、翰林街道所辖地域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5.
《天津政协公报》2012,(6):29-29
<正>大夫,在古代是一种官名,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但都不是医官。到了宋代,我国的医务制度和医学管理,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为七级,官职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毕生提倡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为中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1,(2)
在蒙阴,多年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某县官初任蒙阴,一日闲来无事,骑马经过县衙后街一个石坊,只见上书“五世进士”几个大字,他缓辔凝视,不以为然。“官宦门第,教子成名,五世连科,何奇之有?”然后打马过坊,不经意一回头,见坊上“父子翰林”四字,旋即下马就拜,叹道:“父子同入翰林,修国史,教圣君,大不易也。”故事已无从查  相似文献   

8.
荣士友 《春秋》2010,(3):47-47
在沂蒙山区的费县方城镇诸满村退休医生庄文杰家中.发现了一册晚清翰林庄清吉的会试朱卷。庄文杰是翰林庄清吉的嫡孙.他拿着这册朱卷,讲述了其祖父进京考中进士和被皇上钦定为翰林的经过。在这册朱卷中,详细记载了庄清吉的身世、名次、各阅卷恩师的官职及批语。收录了试卷中的3篇文章和1首诗。该会试朱卷成为研究清末科举取士制度与应试试卷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9.
唐高祖李渊二十子李元祥后裔武阳王李皎江嫡系靖王李远公,因逃避皇宫政变,避难翰林崎。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翰林崎离大田县城有6公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总人口有628人。但常住人口不足百余人。青年人都在外从业。——题引我想象得到它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就像祖父讲过的故事一样,迭宕离奇。李氏后裔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求得一处“世外桃源”,也为自己的心灵寻到一处安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清代四川翰林赵尧生,读了贵州大儒郑珍的《巢经巢诗集》,深感贵州人才出众,赞叹不已,欣然命笔,写下了“君看缥缈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的诗句。这不仅是对诗人郑珍的高度评价,而且用“万马如龙出贵州”来比喻黔中英才不绝如缕,他们冲出大山,走向全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在海口打工的定安县翰林镇章塘村村民劳昌法,托家人到定安翰林昌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订购150斤象牙尖富硒香米给公司同事。"别小看这些米,贵着呢,12元一斤,但是一分钱一分货,这种米确实好吃,物有所值。"劳昌法说。看不出来,小小的大米还能卖12元一斤,比市场上的普通大米贵得多,到底它贵在哪里?定安翰林昌发水稻种植专  相似文献   

12.
齐上志  ACE 《福建乡土》2006,(5):20-22
齐安乡是福州南郊仓山的偏僻山村,是齐姓族人的聚居地。据《福州姓氏志》记载,齐姓入闽始祖于唐德宗年间(780—804)奉命人闽平乱,后隐居高盖山北支脉的齐坑山,以农耕繁衍生息,聚成村落,遂取名“齐安”。至清代,已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查阅清代以来的《涂氏宗谱》等原始档案,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译审涂光楠与著名作家涂光群,他们给我讲述了涂氏一家三代的奇人、奇事、奇闻:从清末到新中国60年,走出了末代翰林、台湾首位起义"大使"、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杰出贡献奖"得主……  相似文献   

14.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自从晚唐人韦叡《松窗录》记载写作经过以来,众多读者认为那是李白二入长安供奉翰林时的应制之作,其意不外乎歌颂杨贵妃之容貌如“红艳露凝香”的牡丹花云云。但是,韦氏将李白写诗的时间系于“开元中”,且曰“太真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辞”等,均与李白大宝元年进京和杨玉环天宝四年八月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的实际甚相矛盾,故其说难以令人置信。  相似文献   

15.
每月要事     
我佛牙舍利结束在泰国供奉 3月1日,应邀在泰国供奉瞻礼的中国佛牙合利结束了76天的临时供奉返回北京。据称,佛牙舍利在泰供奉期间,共有来自泰国各地、各界人士700多万人次前往朝拜。  相似文献   

16.
胡珺 《前沿》2008,(9):174-176
唐代,翰林学士以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干预文学的发展进程。他们的介入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和崇重的社会地位不无关系。翰林学士的文学观念渗透着浓重的政治色彩,折射出匡时济世的士大夫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17.
安庆有个状元府,状元府四代有翰林出。嘉庆皇帝赋诗赞美,光绪御笔题匾赐福。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就出生在“四代翰林“的安庆状元府里——  相似文献   

18.
在清史读物和清宫影视作品中,常能见到“南书房行走”这个有点古怪的官名。南书房,是清代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读书和做机要工作的地方;“南书房行走”,是在南书房里执勤的翰林的称谓。所谓“行走”,是指本  相似文献   

19.
北宋末南宋初,朝野公认最有才气者有两人,一个是汪藻,另一个就是叶梦得。汪、叶二人年龄相仿,汪小叶两岁,他们才华相当。汪藻以诗著称,他的七律《春日》家喻户晓。叶梦得以词名世,《全宋词》收录其词达百阕。他们经历相似,都担任过皇帝的“大秘”,是翰林学士、笔杆子。不过,汪藻在北宋徽宗朝长期遭到压制,直到南宋高宗朝才升迁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不久又被同僚弹劾罢官,一直投闲置散。  相似文献   

20.
诏、谕旨、敕、章、表的用法及沿革.帝王的御用秘书史官、尚书、翰林、军机章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