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天长市某肉犬饲养场,共饲养1~3月龄、体重1.0~3.0kg的土种幼犬500只。1999年7月,陆续出现以呕吐、腹泻、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数腹泻犬粪中混有蛔虫,犬主用左旋咪唑治疗,致使60余只犬死亡。临床症状 用药前,犬群普遍出现消化不良、形体消瘦、呕吐、腹泻,稀粪中混有蛔虫,呈零星死亡;犬主用左旋咪唑驱虫,每只犬1~2片(25mg/片),当日下午口服1次,次日凌晨同剂量重复1次,下午又用药1次。傍晚,绝大部分犬尚能正常吃食,第2d凌晨已死亡25只,另有近50%的犬出现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有的站立不稳,继而惊恐不安、采食减少或停止,严重…  相似文献   

2.
1980年秋以来,江西某警犬场饲养的幼犬多次爆发一种以出血性腹泻、剧烈呕吐、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仅1980年至1982年12月就先后七次爆发,共有115只犬发病,死亡35只。六月龄以下的幼犬发病率为96.5%(110:114),致死率为31.8%(35:110),给警犬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为查明该犬场警犬发病原因,我们对病犬粪便提取物进行了电镜检查和血凝试验,采血分离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并进行了病例  相似文献   

3.
1999年 3月 ,当地某犬养殖场 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 8∶K67感染。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饲养 3月龄幼犬 14只 ,1999年 3月幼犬陆续发病 ,病初幼犬精神沉郁 ,低头垂耳 ,被毛粗乱逆立 ,食欲减退 ,呕吐 ,排灰黄色稀粪 ;发病 2— 3d后病犬粪便多为粘液或呈糊状带血 ,病犬眼球下陷 ,极度沉郁。2 细菌分离与鉴定2 .1 培养2 .1.1 无菌取带血犬粪 ,直接划线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 …  相似文献   

4.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5.
采用犬冠状病毒(CCV)弱毒株和强毒株多次免疫健康犬,采集超免疫血清,其CCV血清中和(SN)抗体效价高达1210.试验结果表明,该超免疫血清安全、特异、无毒副作用,每只幼犬注射1.5 mL/kg体重的该血清即可使90%以上的犬获得10~15 d的被动免疫保护;对110只患CCV性肠炎病犬的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该超免疫血清治疗效果可靠,其治愈率达94%.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2 0 0 0年 12月 ,海拉尔市某肉犬饲养专业户饲养的幼犬先后发生以腹泻、血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幼犬大肠杆菌病 ;经选用氯霉素等药物治疗 ,除 1只幼犬于治疗前死亡外 ,其余病幼犬全部治愈。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该专业户饲养肉犬 2 6只 ,其中成年犬 10只 ,1— 2月龄幼犬 16只。发病初体温升高至 41.5℃ ,精神沉郁 ,鼻镜干燥 ,进食减少或拒食 ,腹泻呈水样且带有血液和白色泡沫 ;发病后期体温下降 ,废食 ,可视粘膜…  相似文献   

7.
1991年9月至10月,汝南县城关狼犬爆发流行胃肠炎。共有狼犬1238只,发病722只,发病率为58.3%,经采取综合措施,治疗672例,痊愈565例,总有效率为90.6%。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在发病的672只狼犬中,1~3月龄的471只,占70.1%,4~6月龄的160只,占23.8%,7月龄以上的占6.1%。从病型看,可分为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急性型。①慢性型病犬发病缓慢,病程中患犬精神尚好,但可见食欲减少或不食,偶有呕吐白色带泡沫的粘液,大便呈糊状或呈暗黄色稀便,潜血试验阳性。小便淡黄,结膜潮红。体温39℃~39.5℃,脉搏125~135次/分钟,呼吸20~25次/分钟,持续4~5天。②亚急性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细小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又称犬传染性胃肠炎。该病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 ,2~ 4月龄幼犬的感染率最高 ,死亡率也很高。该病是继犬瘟热之后的犬的“第二杀手”。临床治疗多以西医方法为主 ,很少应用中兽医方法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犬细小病毒病 6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症状1 .1 出血性肠炎 患病犬先呕吐 ,后腹泻。病初吐出食物或透明胃液 ,后呕吐次数增多 ,呕吐物多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发病 1d后 ,开始拉黄绿色稀便、血便或酱油色便 ,气味腥臭难闻。病犬精神萎靡 ,…  相似文献   

9.
肺型犬瘟热的诊治1994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肺型犬瘟热病犬138只,治愈84只,治愈率为60.9%,好转35只,死亡19只,死亡率为13.8%。症状2~3月龄仔犬多发,并为急性经过。咳嗽,流粘性或脓性鼻液,鼻端干燥有热感,呼吸急促,肺有湿罗音或捻发音...  相似文献   

10.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疗犬细小病毒病又叫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以剧烈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病原为细小病毒。病毒由病犬粪便、尿液、唾液、呕吐物中排出后被健康犬接触而感染,感染率20%~100%,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多见。断奶后的幼犬和5~7月龄的青年犬多...  相似文献   

11.
1980~1987年5月,曾先后遇到几十例幼犬肠套迭,多数死亡。将其中有记载的16例简介、分析如后。 (一)基本情况 16例均为5月龄以下的幼犬,其中5月龄的2例,2~3月龄的10例,2月龄以下的4例。最小的1例为38日龄。患犬中有12例是本基地繁殖的西德狼种犬及杂交狼犬,另4例为购自民间的土种犬(用于做实验)。16例中,有12例属继发的,4例为原发的。 (二)临床所见 起初,病犬精神萎顿、表情淡漠,喜孤卧于偏僻处,有的食欲减退或废食,多数渴  相似文献   

12.
犬副流感是由犬副流感病毒 (Canineparainfluenzavirus ,CPIV)引发幼犬的急性致死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2 0 0 1年 2— 4月 ,我部近百余只犬发生以发热、咳嗽、流涕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 ,经采取部分病料送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犬副流感。1 发病与流行情况我部于 2 0 0 0年从德国进口种犬 6 0只 ,以牧羊犬为主 ,年龄1岁左右。在入关前 2周接种犬用五联苗 (即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狂犬病、犬传染性肝炎和犬副流感 ) ,经我国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放入我部隔离场隔离饲养 3 0d ,隔离期结束后混入繁育队…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88年9月至1990年10月收治犬病2642例,其中犬胃肠炎病2213例,占病犬总数的84.3%,治愈1941例,治愈率为87.7%,现简述如下。(一)病因 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饲养管理失调,饥饱不均或饲喂难以消化、霉烂变质的食物,以及饮用不清洁的水。大多数病例发病前均有吃肉史;②受细菌、病毒的侵害;③少数病例为肠道寄生虫侵袭或误食毒物所致。(二)症状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9、10月份多发;从年龄上来看,1~6月龄幼犬发病率高,8月龄以上的发病率较低。本病多发生于纯种和杂交的狼犬,土种犬较少。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精神尚好,食欲减少,有时呕吐,粪便  相似文献   

14.
当前 ,随着城市家庭养犬不断增多 ,犬瘟热 (C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且死亡率极高 ,据统计死于犬瘟热的犬可占全部死亡犬的 70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 (C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其特征为破坏犬免疫系统 ,使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 ,体质迅速衰弱 ,最后衰竭死亡。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初期表现为呼吸道和肠胃疾病 ,剖检可见肝、肾肿胀等病理变化 ,如不及时治疗 ,病毒可侵害大脑 ,逐渐出现抽搐等神经症状。1 流行病学本病多发于 3~ 10月龄的幼犬 ,哺乳期的仔犬由于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抗体 ,故很少发病。刚断奶的仔犬 ,由于要适应新环境 …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春至1986年,在西安地区的犬中,流行着一种以发热,眼、鼻、呼吸道发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犬瘟热。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西安地区过去未曾见到过。1984年春开始有零星发生,以后逐渐增多。1986年3~4月,突然呈地方流行性。该病主要见于黄狼犬、德国黑背犬和杂种犬。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每年的3~5月份发病较高,据统计,在1125例犬的病历中,3~5月份发病者占全年发病数的79.8%;本病多见于幼龄犬,6月龄以下的发病者占总发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赤峰地区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右旗牛体寄生的皮蝇属皮蝇主要为牛皮蝇(Hypoderma 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2种,其寄生数量以纹皮蝇占绝对优势.调查的荷兰牛和蒙古牛寄生的牛皮蝇蛆其寄生强度为3~139只,平均为31只.牛皮蝇Ⅲ龄幼虫在3月中旬落地率为6.9%,3月下旬为72.6%,4月上旬为84.7%,4月中旬为92.0%,5月上旬为95.8%.牛皮蝇Ⅱ龄幼虫在7~12月份牛体内检出数分别为9、27、55、75、134和173只.Ⅲ龄幼虫在4~6月分别检出数为21、47和6只.经对牛皮蝇Ⅲ龄幼虫人工孵化,化蛹期为1~3 d,化为成蝇为36~45 d,成蝇可存活3~6 d.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武汉动物园3只7月龄同窝幼虎相继发生以高热、腹泻、呕吐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凝试验、人工感染试验,初步确诊东北幼虎患的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幼犬球虫病的诊治笔者在动物门诊中收治幼犬球虫病12例,除2例病程过久死亡外,其余均治愈。该病在临床上易被忽视,特介绍如下。发病情况病犬均为1~4月龄幼犬,1~2月龄的8只,各种犬均易感,好发于梅雨季节,同群幼犬极易感染发病。症状病初被毛粗乱,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3~ 4月 ,兰州市某藏獒专业养殖户饲养的藏獒发生了一种以持续性呕吐、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 ,诊断为犬细小病毒感染。1 发病情况  该专业户饲养藏獒 89只 ,包括公獒 5只 ,母獒 2 0只 ,6~ 12月龄后备繁殖母獒 8只 ,2~ 4月龄幼獒 31只 ,哺乳獒 2 5只。其中 8只后备繁殖母獒是 1999年 1~ 12月从青海、甘肃牧民处收购 ,运回后未隔离观察 ,也未免疫接种即入场饲养。该场由于圈舍不足 ,将幼獒混群饲养于一大院中 ,卫生条件较差。畜主准备待全部仔獒断乳后统一免疫接种。1999年 3月 2 5日 ,幼龄獒群中 3只发生呕吐、便血 ,经多方…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当地某犬养殖场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8:K67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