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南水电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移民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无论从水电资源的分布还是从开发程度看,大西南都是我国水电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移民问题在水电资源开发中从来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西南水电资源开发在总体上形成了广大移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移民“念开发愈穷”的严重问题,必须通过等价赔偿、资源入股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以及对少数民族移民的特殊关注,方能理顺国家、水电企业与少数民族移民的经济关系,使水电资源开发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成为国家、企业和当地少数民族移民共同发展、稳定、富裕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以湘西少数民族民俗为例,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所涵盖的基本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少数民族道德文化为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临沧市可以依托的旅游开发优势资源。围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从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现状和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来看,通过多年以来的努力,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连祥 《人民论坛》2013,(2):184-185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近年来在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要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大对民族文化主体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河清 《求索》2005,(1):94-96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汉化问题已日趋明显地凸显出来。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原则。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并使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文化变迁这一角度入手,就转型期传统文化变迁对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预警、民族旅游文化创新及民族旅游开发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地区纷纷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开发,这也引来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保护的法律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但现有的法律保护体系依然存在不少漏洞,无法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在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人们对少数民族体育衰落的误读,揭示少数民族体育衰落的真正原因,指出人、体育、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体育是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文化价值,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其传承、保护与开发,既可打破中国体育文化偏重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单一格局,也可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文化支撑,从而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也推动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及其政治生态学的观点看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系统之外必然存在着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要素。这些环境要素对少数民族基层政权系统的活动内容及方式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制约和影响。少数民族基层政权系统的活动必须充分估计与认识这种制约和影响 ,才能更有效地改造环境要素 ,从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多比较脆弱,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但传统文化的保持则相对完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急剧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日趋凸显。只有秉持文化自觉的理念,积极探索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才能焕发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贵州省水库建设情况,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并以三板溪水库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揭示水库建设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和加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目的。为今后其它水库建设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视角: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过程,就是实现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逐步改变着少数民族的传统政治文化,而且在逐渐形成一种民主的文化氛围,正在对广大少数民族村民进行民主观念的传播与政治参与技能的训练。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化还存在许多问题:村干部政治社会化的弱化,少数民族村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不通畅,大众传媒的有限性。因此,必须加强国家政权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导作用;拓宽少数民族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作用;加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康区藏族的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至今还没有从宗法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 ,从部落聚居、政教联盟、继承制度及人生礼仪等四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康区藏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 ,有益于康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缩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民族意识弱化;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展,民族意识增强.无论怎样的发展趋势,都将影响到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挑战,抓住机遇,很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中的人权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对于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侵害人权的文化因子应予以剔除;为保证民族文化传承渠道的畅通,必须解决好权利冲突的问题;民族文化保护实践中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悖人权保护;对于民族文化的现代贡献及传统知识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应当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权利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96-100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