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机关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刑事和解,是检察机关为实现和谐社会而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本文从检察机关办理刑事和解案件应把握的原则、条件和范围、适用阶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检察人员办理刑事和解案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裁量权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和解是刑事裁量权的产物.各个国家的刑事和解尝试都是在法律尚未规定的时候,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产生的权力基础在于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裁量权,如果没有一定的裁量权,刑事和解制度不可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大张旗鼓地产生.由于刑事和解本身属于裁量性制度,尤其在中国的现阶段,是否运用刑事和解、达到什么程度才适用和解等各种情况都由办案机关或具体办案人员来把握,因此,其制度本身,更加贯穿着裁量权,所以涉及刑事和解的裁量权可以简称为"刑事和解裁量权".也可以说,刑事和解裁量权是刑事裁量权在刑事和解中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对于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研究,因契合了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渐成如火如荼之势,并已经准备上升到立法层面。这一制度在起诉阶段的落实则是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最好体现。本文通过对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的分析、阐述,构建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龙景 《法制与社会》2012,(28):21-24
刑事和解最早来源于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州基秦县实施的一项"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伴随着恢复性司法的倡导和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勃兴,刑事和解制度受到各国的青睐并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力,成为刑罚轻缓化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制度.特别是在审查起诉阶段,其意义特别,我国各地推行的刑事和解试点也集中于检察机关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故对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此切入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现阶段各地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刑事和解机制在批捕与审查起诉阶段的实际适用情况,提出了检察阶段适用刑事和解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刑事和解的顺利实施需要司法机关的相互配合,需要相关立法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公诉阶段刑事和解应只适用于主观恶性程度较小,侵害被害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和解意愿真实的轻微刑事案件。为规范办理刑事和解案件,针对当前公诉阶段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当尊重案件当事人的知情权,正确运用和解达成方式和认定和解情形,妥善处理刑事和解案件,加强对刑事和解过程的控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晖 《现代法学》2011,33(2):3-15
刑事和解,是我国正在倡导和试验的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究竟根据什么规范处理、分配刑事和解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问题,是刑事和解的重要前提。民间规范如果一旦获得刑事和解主持人、当事人在行为上的遵从、接受和心理上的确信、认同,则可以被援引为刑事和解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分配的根据。不同类型的民间规范,具有不同模式的权利义务配置方式,但这都不影响在刑事和解中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配。国家有关刑事和解正式制度的建立,应关注民间规范的参与,关注对民间规范的吸纳。  相似文献   

9.
王丽丽 《法制与社会》2011,(13):127-128
近年来刑事和解被视为我国司法改革的热点之一,理论和实践都对这项制度的建立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然而意见不一、做法各异的局面却严重侵蚀着法律的严肃性。目前我们亟需建立统一的刑事和解制度。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各个诉讼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一些地方司法部门的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尝试指出刑事和解所适合的诉讼阶段及相关制度的设置。  相似文献   

10.
邱华静 《法制与社会》2013,(34):49-49,55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引发社会矛盾的不断显现.运用单一的诉讼模式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局限已日益突出,多元化方式解决问题的需求强烈,新刑诉法中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确立正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轻缓化的诉权运行方式.刑事和解制度必将对我国检察机关公诉权能产生影响,如何保障公诉案件刑事和解依法进行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出台后,目前在公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已渐渐步入正轨,实践与理论上的争议较小。但是在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却仍存在较大争议,面临着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理论上和法律上缺乏有力的支持;其二是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如时间紧、检察官角色难定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坚键 《法制与社会》2012,(15):127-129
刑事和解制度,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vic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简称VOR)制度,一般是指在犯罪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加害者和被害者直接相谈、协商,解决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其目的在于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从精神和物质上弥补被害人所遭受的伤害,以恢复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并有利于加害人的改过自新和复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硕 《法制与经济》2009,(12):81-82
当前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正处于转型期间,刑事和解虽然是西方恢复性司法思潮下的产物,但作为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机制样式正是适应这样的趋势所产生的。因为其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司法民主建设的背景息息相关,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倡导下,我们应当将刑事和解更好的适用于公安侦查当中,有效地解决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刑事和解分为两部分,一是达成和解协议,二是和解协议的效力问题;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达成和解协议,只不过根据犯罪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效力不同。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案件可以通过刑事和解达到意思自治,使犯罪人免受刑事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5.
王璇 《法制与社会》2014,(15):44-46
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入法,是建立在长期的政策铺垫和实践探索之上的,但由于很多方面未完全达成共识,故仅以三个条文进行了规定。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刑事和解与相关制度进行辨析。第二部分着重对三个法条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针对每个具体条文完善的建议。第三部分从刑事和解程序和配套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规划框架,以期进一步完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吴青青 《法制与经济》2009,(2):32-33,35
本文从社会对刑事和解制度与治安调解制度的需求、降低司法成本、社会效果以及刑事和解与治安调解的法律效力等多个方面对刑事和解制度与公安的调解制度相比较,从而对刑事和解的利弊作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以谨慎而积极的态度对待刑事和解这种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周文迪  熊侃 《法制与社会》2010,(5):119-120,125
刑事和解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产生,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一方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呼唤着轻罪处理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刑事和解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全面的恢复正义、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整体上提高效率等刑事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作为一项特别程序纳入其中,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刑事和解案件适用的范围、条件等,统一了刑事和解的程序和适用标准。本文以论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十年试点刑事和解实践经验为依托,结合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之刑事和解的概念,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正处于转型期间,刑事和解虽然是西方恢复性司法思潮下的产物,但作为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机制样式正是适应这样的趋势所产生的。因为其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司法民主建设的背景息息相关,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倡导下,我们应当将刑事和解更好的适用于公安侦查当中,有效地解决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