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8年2月25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二十四,杭州西湖岸边聚集了四五百表情肃穆的人,他们正在公祭一位奇女子——鉴湖女侠秋瑾。  相似文献   

2.
就算你头一次来杭州西湖,对这儿的一切也不会陌生。听那些名字就这么熟悉、富有诗意: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什么样的人都会喜欢这里,讲吃喝的有楼外楼、求雅趣的去西泠印社、爱幻想的来断桥、总发呆的上雷峰塔,一年四季阴晴雨雪,人生一世悲欢离合,西湖总会有一片特别适合的风景等着你。西湖还有一个特点是:坟多。现在西湖边上真真假假的名人墓就有苏小小、武松、岳飞、于谦、章太炎、秋瑾、苏曼殊、盖叫天、潘天寿等等,英雄、忠臣、学者、名伶、画师、情僧、革命家、义士、美人,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有光彩的形…  相似文献   

3.
论秋瑾性别角色转换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秋瑾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秋瑾突破传统性别文化域囿,在诗歌创作中,以男性的口吻抒情、言志,宣扬非主流的社会观念,其诗作风格呈现出男性化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秋瑾女扮男装,进入男性社会活动空间,不仅在服饰上,而且试图从社会性别上消除男女间的差异。在行事方式上,秋瑾仿效男性,执着家国理想,慨然赴死。秋瑾的死是她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追寻,也是女性从事社会活动却无法得到社会认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秋瑾的照片入手,结合中日两国学者关于秋瑾装束的记载,讨论易装在秋瑾走向革命道路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分析秋瑾女扮男装的行为动机及其投射出的深层文化心理。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学者笔下的秋瑾装束有一定的出入,来自异域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印象中单一刻板的秋瑾形象。根据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秋瑾的女扮男装可以被视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个人反抗形式。秋瑾从最初自发地反抗家庭中的夫权压制,到自觉投身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活动,直至为国捐躯,在此过程中,不仅摆脱了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更完成了社会身份的蜕变。  相似文献   

5.
郭辉 《求索》2012,(8):101-103
随着秋瑾研究的不断广延深拓,秋瑾已不再是以简单的"政治人物"或"英雄人物"就可以概括的,她短暂的生命已经升华为更加复杂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标志。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从总体上整合和把握秋瑾的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的专著面世。笔者经过对秋瑾的身世和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力图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把握秋瑾的多重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秋瑾"形象。  相似文献   

6.
登门拜访郭教授,是件十分怡情悦性的事。斗室书屋里三个小时的海阔天空,郭先生谦虚、认真、亲和的学者风范让人须臾不能忘怀。于是率性记下所谈,竟足足有十五页之多,且斟酌推敲之后更觉字字珠玑、沁人心脾。在秋瑾研究领域,郭先生的首席地位当之无愧。他的《秋瑾年谱》、《秋瑾诗文选》、《秋瑾文学论稿》以及编辑合成的《秋瑾研究资料》,其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精确度都是绝无仅有的。近年出版发行的三卷本学术专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中国近代翻译文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15日,是我国辛亥革命先烈秋瑾英勇献身91周年纪念日。当年烈士就义的绍兴轩亭口,现在已经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旅游景点。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官宦人家。少年时的秋瑾在福建厦门目睹了殖民者的凶横霸道以及土豪劣绅的  相似文献   

8.
100年来,秋瑾之死牵动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神经,舆论强烈谴责杀人者、告密者、旁观者,鲁迅小说《药》里的夏瑜即暗指秋瑾……  相似文献   

9.
影视书屋     
《台声》2011,(10):86-87
秋瑾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见识广博,极爱祖国山河之美,打拳舞刀、骑马射箭,巾帼不让须眉。21岁下嫁湘潭首富王廷钧,但丈夫无心家事国事,秋瑾只得写诗抒怀,后随丈夫迁居北京,途中目睹京滓一带被八国联军摧残得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夫妇俩在中秋佳节吵起来,秋瑾离家出走,因向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文化,毅然选择去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0.
倪虹 《人大论坛》2007,(3):11-11
秋瑾:近代杰出革命家,善诗词文学,爱骑马击剑。1906年留日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和《中国女报》,1907年参加起义,因劣绅告密而英勇就义,作品有《秋瑾集》。  相似文献   

11.
<正>西湖"申遗",有如中国"申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87年,就有专家提议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新世纪以来,西湖的保护和发展进入新阶段。连续实施七年的西湖综保工程相继取得明显成效,湖面由过去的5.6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恢复了历史上西湖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民族歌舞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旅游产品的质量.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为例,从满足游客对少教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影响控制两个方面着手,以"真实性"为切入点,总结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并建立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希望这个管理模型对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露 《政策瞭望》2009,(2):40-41
2002年开始,杭州市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连续8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7次推出"新西湖",开展了杭州历史上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的一次西湖综合保护行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原则,贯彻"整治、引水、美化、造景"8字方针,大力实施环境综合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1,(3):64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东渡后改名瑾,字璇卿,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绍兴,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妇女解放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先驱。秋瑾出生在一个重诗礼传家的官宦家庭。很小受到了良好的民族文化的熏陶,11岁时就已会作诗。秋瑾在诗文中热情赞美过花木兰、秦良玉、沈云英等多位在古代中国有过巍巍功业的巾帼英雄,立志仿效她们成为振兴中华的一代英豪。  相似文献   

15.
汪瑞宁 《世纪行》2007,(7):39-41
一百年前的7月15日凌晨4时,杰出的女革命家、妇女解放的先驱——秋瑾,被反动的清政府杀害于绍兴轩亭口,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6.
秋瑾,我国著名革命活动家,杰出的妇女解放事业的宣传家、鼓动家。秋瑾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在留日期间她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三和会”和“共爱会”。创办《白话》杂志,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权。1605年6月加入“光复  相似文献   

17.
小西湖水库是兰溪市马涧镇5万多名群众唯一的饮用水源。可在此之前,由于"小西湖"上游村庄养猪户多,水库受污染严重。为了拯救"小西湖",让当地群众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兰溪市马涧镇人大几次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并展开了一系列监督。  相似文献   

18.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十月的杭州,风光旖旎。 从西湖国贸中心409室一排洁净的落地窗望出去,水波清粼的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9.
<正>西湖申遗成功,获得世界遗产称号,是荣誉,是骄傲,更是义务和担当,意味着杭州人保护西湖的责任更重。2011年6月24日晚北京时间11点55分,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  相似文献   

20.
夜茗西湖     
刘秋梅 《当代广西》2004,(11):46-4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我们贺州市宣传系统华东考察团一行到达杭州。久闻西湖盛名,却一直未得谋面,刚刚卸下行李,即在当地一友人的引领下直奔西湖,此时已是夜晚时分。虽然此时的南方已是春意融融,桃红李白,但杭州却是春寒料峭,阵阵冷风刮在脸上,钻进颈脖,身上顿起寒意,虽如此,心中却还是为即将见到天下闻名的西湖而激动、燥热。啊,到了,到了,高大伟岸的梧桐树展现在眼前,依依杨柳展现在眼前,碧波荡漾、波光潋滟的西湖展现在眼前,我为见到梦中的西湖而心潮澎湃,我为西湖的万种风情而手舞足蹈。西湖,千百年来天下多少文人墨客歌颂过你,赞美过你。今天,总算有缘,我终于得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与你相见。我们来到西湖的南边,在湖畔居茶庄落座。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