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一战线的辩证法,按过去某些传统的理论,总是探讨成对的辩证范畴,如“同”与“异”、“聚”与“散”、“团结”与“斗争”,等等。实际上按当代最新的系统科学和实践而论,这种线式的论法并不能较好地解决三维和多维的问题,如“同’与“异”的对子中,在非“同”即“异”的基本分野下,有“同”中含“异“,“异”中有“同”,“同”“异”互变,“同””“异”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纯粹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重提“纯粹哲学”对于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提倡“纯粹哲学”并非主张哲学脱离实际。康德提出“纯粹理性”,他的“三大批判”都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意义上具有现实内容。黑格尔提出“绝对精神”,他的“精神-理性”经历过自己的过程后,是有血肉、有学识、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存在”。哲学的问题本身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涉及现实的深层问题,做哲学当然需要排除某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哲学”,不仅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践特性,而且是指相对于这种哲学的应用而言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实践逻辑和实践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不仅是对应于“实践的哲学”,而且是指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一种哲学所具有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态。正是基于这种“哲学的实践”与“实践的哲学”之间内在的张力和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才不会停滞于某一点、某个时期及某个代表人物和流派上。  相似文献   

4.
1、70多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相应地,在理论上则是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前者的哲学基础是毛泽东的“实践哲学”,后者的则是以“猫论”的提出为开端的邓小平“生产力哲学”.从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生产力哲学是对毛泽东有关哲学观点继承、完善和发展的结果,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品位和重大实践价值,也是邓小平作为毛泽东思想之继承者和超越者所特具的哲学内涵.诚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的哲学基点.邓小平哲学继承了毛泽东哲学的这一方面,是无疑的.但为什么毛泽东在晚年发动了“文革”,而邓小平却在拨乱反正中以其理论而日见辉煌呢?此间确有同中之异,让我们分析一下.2、作为一种思想观点,邓小平的“生产力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体上起始于30多年前的“猫论”.所谓“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表示的实际意思是:这个办法,那个办法,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十分明显,“猫论”是生产力标准最早的通俗表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 ,不仅是后现代思想家而且也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为此 ,学者们分别从后现代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 ,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展开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对话 ,是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同与异的矛盾统一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战线中同与异的关系,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把“和”作为目标,“异中求和”,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之“同”,最大限度地包容并尊重不同利益诉求之“异”,求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关系和谐之“和”.  相似文献   

8.
王光厚 《外交评论》2007,3(3):38-4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的转变。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睦邻”外交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确立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平等关系,而“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的提出表明中国开始将实现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确定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中国对周边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在她不断协调同外部世界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是“中国的既定方针”。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统揽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当代中国,只有以“三个代表”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才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任务要靠全党、全社会和哲学社会科学界共同努力完成。  相似文献   

10.
康平 《理论前沿》2006,(7):48-48
为了交流应用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事业,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延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一次理论研讨会”。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应用哲学的发展”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思路和生长点、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部门哲学研究新进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应用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问题。有学者认为,应用哲学的任务在于科学地构造哲学应用与发展的模式;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学习、运用并加以阐发的,吸收中国优良哲学文化并从而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提升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并从而有了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是用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的实践论,其阐释体系依照实践论、矛盾论、人本论和历史创造论的逻辑程序展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巨大的学术进展,中国学术界对于这种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合作创造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求同存异”;提高“同”的质量,增进“同”的深度;弘扬“积极的异”,包容或化解、抑制“消极的异”;“求同”与“存异”要适度。  相似文献   

13.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义蕴丰富而深刻。探讨《黄帝内经》中天地和、天人和、志意和、五脏和、饮食和的含义和思想,及其与哲学中“和”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和研究《内经》中“和”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友谊 《理论前沿》2004,1(1):15-16
新世纪中国哲学发展趋向是什么,这是许多学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中国哲学近年来的发展和走向的分析,认为新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一、实践哲学的趋向“实践哲学”的概念,有不同的意义。康德曾经提出,可以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5.
“以时为宝”:中国哲学中的“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对“时”有着大量的、精辟的论述,如“以时为宝”、“动静有时”、“与时偕进”、“穷达以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长期以来却被西方哲学的时间概念遮蔽了。发掘中国哲学中“时”的意义,不仅对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时间论有所裨益,而且对指导当代的实践以及引导人生也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成为科学的一个根本特性所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的“实践”只能是“革命的实践”,即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方向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什么“人学的空场”,但也不能笼统地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人”始终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具有源远流长的形而上的艺术哲学意味。“一”中见“多”的艺术创造,既是古代艺术家对中国文化传统优势的一种发挥,也是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的智慧的实现,它比我国现代文艺理论中的“典型”说,更切入艺术创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思想特点在于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扫清思想障碍,而且为这种“相结合”作哲学论证;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理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中,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的新创造。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首先是这一科学理论本身提出的客观要求,其次是为党的十六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的客观要求,再次是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把“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贯彻同形势教育、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回答重大问题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同关注热点、引导热点结合起来,把兴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要求。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