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悲剧——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苏童小说文本入手,细致分析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苏童小说中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解读苏童小说中女性对男权的依附意识,可以看出苏童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反思,表现出可贵的对女性生存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可看出苏童小说中女性反抗意识的缺失,以及他在透视女性悲剧命运、反思男权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3.
赵永平 《求索》2012,(2):214-216
作为全球读者欢迎的美国小说《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其作品中含有十分浓郁的女性意识。女主人公斯佳丽对于男权社会之反叛、女性在男权社会当中之作用,均为女性意识的重要体现。这一浓厚的女性意识直接赋予了小说以强大的生命力。文章从斯佳丽形象中的女性独立意识、女性自私意识、女性悲剧意识等三个角度,对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份由女性主办,以女性文化研究为中心话题的学术刊物.它从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入手,以女性文化的建构为重心,以双性同构人类文化为旨归.它突破了一般锁定的女性文化属性,而向广阔的文化领域推进.  相似文献   

5.
苏青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运用女性话语写作的是四十年代红极大上海,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流文学创作方向,走向边缘化的两位女性作家———苏青与张爱玲。苏青是站在女人的立场上,写出女人的难处和苦处,或者说宣泄了职业妇女的内在苦闷和不平,抒写了一个知识妇女对现实人生、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张爱玲则是以女性的观点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她们对男权社会和男权文化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对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抑表现为一种抗争与剥离的姿态,真实地展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生命欲望和需求。她们同为女…  相似文献   

6.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1,27(2):98-101
乡村生活中的少数民族妇女是被双重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新时期云南文学关注这一群体,并塑造了林林总总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对于这些风格迥异的妇女形象,如果用通常的阶级分析法很难对其中的女性体验进行开启,也不易对其中的男权意识加以批判.因此,借鉴西方文艺理论中的阿尼玛原型理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体验来源于阿尼玛原型的聚合,而男权意识则是对阿尼玛原型的离析,两者都具有文化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由科学抽样获得的13个品牌的减肥药广告进行了详实解析,发现它们具有三个突出共性:主诉对象为中青年女性;主诉功效为塑造充满性感魅力的"苗条身材";通过"偷换健康概念"、"营造苗条暴政"、"以身材歪曲人格"、"渲染色、性"、"制造神话误导消费"等5个方面构建病态的苗条文化.论证了大众传媒在男权文化控制和操纵女性身体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表现出矛盾的态度,既希望女性在战时能够承担更多传统上由男性承担的工作,又对女性心怀芥蒂,担心女性过于独立,对男性造成威胁。美国在战时宣传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男权社会的这种矛盾心态。尽管遭受种种限制和困难,但美国女性仍然通过战争中的贡献和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权利和更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凤兰 《理论月刊》2006,(8):120-123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拆解了男性神话、颠覆了男权文化赋予女性的价值范式之后,女性写作如何建构新的价值体系,如何重建女性的精神家园?这是女性写作无法回避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解析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构想,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女性寻找一条回家之路。  相似文献   

10.
萨拉·沃特斯是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其作品主要围绕着女性身份展开,在文学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萨拉·沃特斯小说的时代影响。分析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叙事视角消解了男性/女性、男权中心/绝对女性、中心/边缘、城市/乡村”等之间的对立对抗,阐明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性及对女性书写认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国报刊建构的摩登女性身体是现代性之于女性的作用物,具有丰富的现代意涵:首先,它指称着现代性,标志着处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中国人追求现代性的热烈尝试,是现代都市市民文化的具体而微的活雕塑;其次,它指称着女性解放,是身体解放的极至,是现代女性从闺阁中解放出来,走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的一种象征;再次,它又指称着身体物化,意味着从封建专制主义与父权制家庭解放出来的女性重又沦为男权社会与商业文化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约翰·多恩作为玄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在当时英国社会潜在的父权制的影响之下,他的多首爱情诗作中都体现了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在他的爱情诗《别离辞:节哀》、《歌》及《跳蚤》等诗作中以不同方式对女性进行歪曲和压抑,他坚信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的,也不相信女性“永远忠诚”之类的说法。本文对这几首诗进行了分析,以此揭露多恩基于男权中心主义思想导致的根深蒂固的女性歧视思想。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体性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一直为社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女书之乡—江永县的女性和女书传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分析认为,自然女书传人通过创造和使用女书这一特殊性别文字来反叛男权、否定男性,女书传人对母亲身份和女性身份的认同是女性主体性的启蒙。但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话语,在国家和女性自身话语的双重建构下,女书传人仅作为一种表象的在场者,其主体性仍然缺席。后现代女书传人借助政府主流话语女性利益代言人力量,通过女性自身的主体活动来寻求和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形成健全的女性主体性,继而寻求并赢得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4.
把更多的女性推向社会管理层包雷在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若想进入社会管理层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杰出女性脱颖而出,进入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班子,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协助党和政府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15.
王华 《求索》2012,(2):205-207
方方的三部重要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树树皆秋色》与《万箭穿心》揭示了各类女性面对婚姻家庭的困境。本文通过探讨方方塑造不同女性形象,展示她们共同的婚姻困境,揭示女性的性别困境。方方秉承中性写作立场,在批判男权文化造成女性婚姻、性别困境的同时,也反思批判女性自身的弱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城市青年女性的商业文化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年女性创生着新型的女性文化。这是一种商业文化,形象文化,又是女性消费文化。她们属于城市,城市也属于她们。  相似文献   

17.
崔涛 《求索》2013,(9):165-167
在张扬个性解放、反对礼教桎梏、追求自由婚恋的五四时代.公开表现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背离和反抗的女性同性之爱,成为五四女性写作反叛传统性别规定、超越性别局限、张扬自我个性、展示女性欲望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书写策略。它从一个层面表现了女性刚刚踏上解放之途时的特殊心态.这里有对男权话语的精神逃逸、也有对女性世界的自然回归、更有对姐妹之邦的浪漫构想。五四女性文学对女性同性爱的温和的欲望书写.为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和性别歧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整个世界进一步反思人类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刘西梅 《中国妇运》2001,(10):42-42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当男权社会的满天乌云被渐渐拨散,当《诗经》里的女子带着哀婉的面容把千年的悲歌抛掷,女性,这个人类伊甸园中原本就不可或缺的一半突然鲜活起来,成为这个世界的新成员。于是,女性开始为自己欢呼:为不再做附属品而欢呼,为能够站在太阳底下而欢呼,为拥有主人地位而欢呼。一时之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轰响着同一个声音:“男女各占半边天!”为了讨回那被夺走了几千年的半边天空,为了争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为了向社会证明“男女都一样”,女性以空前的热情出演着各种缤纷的社会角色:女商人、女经理、女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明清通俗文学中,悍妇、淫妇比比皆是,而官方记载中,贞女节妇数量之大,超过了前代的总和,这些被旌表的女性有的只留名字,有的则以其父、夫指代——某某女、某某妻,有事迹留存者则只见其遭遇之惨烈悲苦,难以窥知其心态,显得空洞虚假,士人为自己家族女性所做的忆传则为我们提供了观照文人心态及士绅家庭女性的真实样本。在这里,贞女节妇及一般贤妻良母是如何养成的,文人如何以表彰贤良的方式撰文纪念他们的妻妾、以使家族中其他女性受到感召从而自觉顺从男权体制对她们的期许,贞孝节烈者各种极端行为之后的个人隐衷,家族荣誉对女性的道德绑架……都被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清代女性被形塑和自我形塑以及成为男权制下道德偶像的过程都得到了细致而真实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人性异化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曹七巧在男权社会、封建宗法制度的层层重压下,由被食到食人,成为新旧交替时代、男权社会的殉葬品的全过程,并剖析了产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