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开林 《同舟共进》2012,(10):45-50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章士钊以“负性戆直,好扎硬寨,打死仗”而著名,这不足为怪,外省人多半喜欢这样评价“湖南蛮子”。章士钊脑袋里装的“一半是花岗岩,一半是神仙土”,但大体上说,他是个性情中人,是个不断打破自我、重塑自我的书生,虽然他身上也有顽固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章士钊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新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选择了他做中共诤友的无悔人生。1949年春,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和谈代表团并不抱太大希望,他清楚地知道,这是国民党的惯用伎俩,打不过就谈,并不真谈,而是拖延时间,胡搅蛮缠。但他对代表团的到来还是十分高兴的,因为这个代表团中,许多人已经是中共的老朋友了,其中就有自己的湖南同乡老友章士钊。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曾先后三次向毛泽东上书,坦陈自己的意见,忧国忧民之心溢于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一个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诚挚情怀。 (一) 1957年“整风反右”期间,章士钊在全国政协征求民主党派意见的座谈会上诚恳地发言说,希望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优良传统。他引用了一句古语:“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他说譬如一个水果,表皮坏一些不甚要紧,削去一些并无损果子的味道。唯果子自核心处腐烂生虫,虽表面光泽尚存,但从里往外逐渐腐烂,此果终不可食。共产党乃国家兴旺之柱石,犹如果实…  相似文献   

4.
章含之在她《我与父亲章士钊》(《文汇月刊》1988年第4期)和新近出版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文汇出版社2002年8月)以及她主编的《章士钊全集》中,都收入了“文革”期间的两封重要信件:一封是章士钊写给当时行将被打倒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一封是毛泽东接到章士钊写给他为刘少奇求情的信之后给章的回信。这两封信都是研究中国当代史,特别是研究“文革”史的极其珍贵的材料,反映出章氏当时确实是竭尽全力地居中调停党和国家这一二把手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章士钊(字行严)先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中一个略有争议的人物。几年前,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位学者曾写过一篇父亲的小传《风雨沧桑九二春———记章士钊先生》。作者在文章的起始是这样总结父亲一生的:“章士钊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他活了92岁,一生经历丰富,在思想上、政治上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他鼓吹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策划过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后又转而提倡苦读救国,拒不参加革命组织。他赞成过资产阶级代议制,又宣传基尔特社会主义。他接近过袁世凯,又参加了反袁、讨袁斗争。后来投靠…  相似文献   

6.
“科玄论战”与丁文江吴小龙张芝梅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颇具规模和声势的大论战:“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名流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杜亚泉、章士钊、胡适、丁文江、任鸿隽、唐钺、吴稚晖等二十余人参加了论战,几十万言的论...  相似文献   

7.
丁仕原 《湖湘论坛》2010,23(2):85-86,91
章士钊是近代著名的无党派人士。他早年投身革命,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特别是在国共和谈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抗战胜利前后,他同其他国人一样,也曾经做过政党梦,并一度组建了学会。政党没有建成,他又着手实业公司的组建,开始商业运营。可惜好景都不长,这两个理想均腹死胎中,没有实现。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章士钊一生丰富多采,历史不能忽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和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的朱启钤,是两位不同时代的总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十分关心这位“前总理”,他们之间的交往给朱家的后人及老一辈知名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朱启钤号桂辛,是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实业家。北洋政府时曾任交通部部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时曾出任北方总代表。1949年国共和谈时,章士钊先生作为国民党政府的代表之一参加和谈。章士钊与周恩来、朱启钤都是老朋友了,故周恩来一见章士钊便问道:“行老先生,你我的老朋友朱(启钤)先生现在在哪里,情形怎样,没去台湾吧?”章士钊将朱启钤…  相似文献   

9.
陈中原 《协商论坛》2009,(10):63-63
1955年元旦,中共中央办公厅像往常一样,收到了由各处呈送毛泽东主席批阅的丈件。在众多的公丈里,有一份材料显得与众不同,十分显眼。它是由当时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送来的,其中除章士钊致毛泽东的一封信及章士钊题《满宫残照记》两首诗外,还有一年轻女子19岁时的西洋婚纱照和一张26岁时的满族旗装照。随后是这个女子用笔工工整整地写了十几页的自述。  相似文献   

10.
<正>章士钊刚辩护完,陈独秀当庭声明,章律师的辩护词中有些用语并未与本人商量,只代表他自己。我的政治主张,要以我的辩护词为准!章士钊顿时大惑大窘,而台下却掌声不息、唏嘘不已:"多么崇高的革命家啊!"  相似文献   

11.
章士钊,字行严,1881年生,湖南长沙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多才多艺、独立特性的他。活跃于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终其一生,无党无派,亦官亦士,一生交游甚广,是20世纪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曾说“行严矫矫如云中之鹤。苍苍如山上之松,革命得此人,可谓万山皆响”,中国共产党许多领导人也与其结有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12.
蒋光慈,安徽大别山区人,祖籍六安县徐集。1921年生于山区今天金寨县白塔畈一个轿夫家庭,乳名小巧子,学名用过蒋如恒、蒋宣恒,还有侠生、侠僧、光赤等诸多笔名。中学时,他曾是陈独秀、胡适、章士钊、柏文蔚、苏曼殊等名师的学生,在莫斯科留学期间,瞿秋白教过他俄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大将萧劲光、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任弼时等人,  相似文献   

13.
章士钊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主人士。他一生饱经世事,学贯中西,形成了独特的"有容"、"尚异"的政治思想、民主宪政的制宪主张和自由主义的司法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他整个革命生涯中,一直都很关注知识分子问题。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他都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极其宝贵的论述,尤其是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主持全国的文化教育工作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成为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知识分子政策...  相似文献   

15.
坐在面前的崔正方教授,睿智、达观、洒脱,又不失幽默感。交谈中,我为他的话所感染。他完全没有因工作的繁杂而带来的沉重感和荣誉背后的优越感,和普通人一样,平淡、随和。谈及对自己的评价,崔教授说:“我是以一个普通教师的心办一个普通人的事。”诚然,崔正方正是以这颗平常心投入到他的攻关课题中,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去的。早在0年代,崔正方就参加了国家重点项目“112工程”、“0工程”的研究,受到中央军委、国家科委的嘉奖。70年代在试压机项目的研究上,他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m年代,崔正方研制开发出第一…  相似文献   

16.
章士钊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他的一生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在辛亥革命时期,他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宣传孙中山,大胆改革《苏报》,坚持鲜明的反袁立场,作为一名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活跃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舞台上。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现代领导》2008,(12):39-39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著名党外民主人士。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反对封建帝制,但又出任过段棋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1973年春,经毛泽东、周恩来特批,以探亲名义赴香港做统战、对台工作,同年7月病逝于香港。  相似文献   

18.
纳雪沙 《前沿》2012,(3):63-66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价值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他对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层次、价值的标准、人的价值以及哲学价值观的核心等问题作了初步探索。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混乱,张先生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在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义利统一”“理欲统一”“德力俱足”的现代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过去被推介的楷模,都提倡人们从休息、闲暇中挤出时间来,用于学习和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个“人人都爱陈景润”的年代,报纸曾报道过杭州一位刻苦钻研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他曾陪外地来的亲人在杭州游览了一天,报纸上说,他为这被浪费了的一天时间“心疼地流下了泪水”。  相似文献   

20.
贾晓燕 《新东方》2000,(4):48-48
作为一个出色的教练,黄健当之无愧:50年代,他以“剪式”方法培养出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郑凤荣;60年代,他以“俯卧式”方法培养出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倪志钦;70-80年代,他以“背越式”方法培养出女子跳高亚洲纪录创造者郑达真、杨文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