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本总结。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进行了五年多成功的探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奠定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篇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决定》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改革的真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早在1956年毛泽东所做《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就已经提出来了。那里提出要正确解决重工  相似文献   

3.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就是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着重强调:“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认为,这是贯穿《决定》的一个基本思想,值得我们深刻领会。 首先,这个思想指明了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从世界历史范围来看,这是几百年来许多志士仁人不断探索的老而常新的大问题,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大问题。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应该是既继承资本主义的精华,又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同时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这种新型的社会制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84,(45)
应该看到,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整党中,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已经和正在成长大批优秀人才。各级党委一定要细心地深入地去发现和考察他们,务必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献。《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多方面地揭示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了科学的蓝图。认真地学习《决定》,对于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运动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对于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是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提高的。马克思当年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曾作过一些科学的阐发,这对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时期,他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即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社会,是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出发的,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特征的论述也是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为前提的,他不曾料到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会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马克思预料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切或主要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宏伟纲领。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达一伟大历史性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对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基本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决定,以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指导这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在《决定》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谨慎地进行了计划体制和价格体制的改革,使国民经济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走历史规定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斯大林的影响下,按照苏联的模式来建立自己的经济体制的。这个体制的积弊,是背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贬低和排斥价值规律,主要依靠国家政权的作用,来实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为开辟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一、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路径图《决定》共分八个部分,约16000余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结构严谨。根据各个部分在《决定》总布局的地位,八个部分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块:第…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事况出发,破除了一系列误解社会主义的传统的固定的观念,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决定》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究竟突破了哪些传统观念、发展了哪些新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正式发布。这个《决定》的制订过程是怎样的?党中央是如何作出这项重要决策的?本文对这些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长期地起着指导作用。去年五月闭幕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地回答。《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不但做不到,而且势必导致共同贫穷。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6.
17.
《瞭望》1982,(11)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固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共产党人是国际主义者。我们的口号,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这么一个非常伟大、非常光荣的使命,首先要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共产党人,依靠和团结本国家、本民族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在本国、本民族的范围内,打败反动派,完成革命的任务。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介绍我国的人权状况,系统阐述我国关于人权的基本立场、基本政策和基本实践的权威性文献,是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维护人权的朴素的大宪章,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宣言。白皮书运用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向全世界说明了中国人权的真实状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点,对西方敌对势力发动的“人权攻势”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对国际社会正确认识我国的人权状况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1,(10):11-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核心问题、重点内容和落实措施,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代表了全党的强烈要求,表达了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为了帮助广大干部把握和理解《决定》精神,我们特约请北京有关方面高层专家学者编写了若干个问题的解答,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自身统一和同盟军问题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紧密结合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和策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科学地分析了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