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条件问题□贾高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亦即所谓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取决于主体本身是否具备足以承担这一任务的适宜条件。然而,如果说这...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民法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焱 《理论月刊》2007,4(5):110-114
在古代中国,不存在知识学意义上的民法,而近代以来急剧社会变迁的整体环境又不利于民法的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追求和实现民法的现代化就既是一种正当,又是一种必然。然而,在当代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纠纷解决与制度供给、法律与立法、普遍性与地方性之间的悖论。这些悖论的存在,影响着中国民法现代化的路向、途径和实现方式。同时,中国民法的现代化意味着民法方法论的转型和创新,只有打破自我封闭的限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才更有助于实现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董健 《长白学刊》2003,(2):91-93
“现代”所指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段,而且也是一个与相应的化观念、思想倾向、价值标准相联系的事物的性质。在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同化观念、思想倾向、价值标准之间的冲突。其中,既有本土化与外来化的冲突,古代传统化与新兴现代化的冲突,也有官方化与民间化的冲突。各种化互有斗争又互有影响,互有排拒又互有吸纳,互有矛盾又互有转化。在错综复杂的冲突中,往往凸显出左翼激进与右翼保守、自由主义与化专制、学院研究与实践突进等各个相同的化立场,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也因而呈现出曲折与反复的态势。只有清醒地认识这种冲突,才会自觉地去开拓戏剧现代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刘文沛 《理论月刊》2012,(5):174-176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然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不断缺失和边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尴尬境遇表明,农民主体地位亟待重新回归,在制度上实现农民的组织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牺牲农民的道路,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创造主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惠金 《今日浙江》2005,(23):28-2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给予农村更多的关注,在第三部分专门设计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它对于提升农村、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维护农民权利,实现这一部分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知过程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概念。其动态特征集中体现在“新”字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可以依据已有思想资料的积累,在“新”字上发挥充分的想象能力,并根据历史的需要赋予它不同的内涵。因此,人们对新农村概念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唐末就发明了火药,使人类由体能战争开始进人了化学能战争。中国自身的军事进步,在明清时期却十分缓慢。究其根源,还在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这种经济形态造成的绝对君权专制,压抑各方面的创新。中国大陆上又没有欧洲那种民族国家林立、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武器不能作为商品(欧洲中世纪时武器就作为商品)。包括武器在内的任何产品如果不成为商品,就永远无法进入良性循环并得以充分发展。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与西方在军事方面已经形成代差──火器相差半代,即停留在冷热兵器并用时…  相似文献   

7.
8.
崔健 《人民论坛》2023,(9):16-20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气、最多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封闭到开放、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亦是一以贯之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急需回答:共和国建立的民族政策体系作何解读?民族工作的方针可要另起炉灶?民族关系的政治共识能否拆除重建?现在民族领域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今后民族政策怎样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主要特征,从戊戌变法开始探索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经历了由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阶段,但是我们始终都在现代化这样一个框架中思考中国的发展。经典的现代化的概念主要是指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社会领域变迁的模式的总体描述,现代化的概念具有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一系列特征与含义,其核心思想是在西方政治制度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今天所讲的现代化建设不是上面所说的这样一种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希望建立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来推进…  相似文献   

11.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09,25(3):7-11
国外现代化模式选择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并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及其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计划权威型现代化模式、自由市场型现代化模式以及后现代化模式等相继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历史影响,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的潜规则早已渗透到学术研究各领域,而《文明的支点:科技发展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书在整体框架上突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界壁垒,对若干文理交叉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凸显出其“杂交优势”的特色,也在相当程度上复原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历史上浑然一体的原貌。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14.
张雷 《桂海论丛》2011,27(2):67-70
印度的现代化是一种外生型的现代化。近年来印度的现代化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吸收和借鉴。印度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把握住机遇,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渐进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开展绿色革命,坚持科教兴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现代化并常抓不懈,注重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现代化的标准及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过程,也是政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机制的逐步健全过程。其标准主要包括政治结构分化,公民参与扩大化、世俗化,政府具有高效能和社会管理法制化等。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应该结合中国实际,从以下方面入手:改善、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性;树立全面发展观;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注重对公民自由民主权利的保护;注重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选择已经具备条件的地区试点;选择渐进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共十三卷,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起、组织编纂)问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孜孜不倦的努力,向我们奉献了这份集智慧、精神、思想于一体的丰厚财富。100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历经沧桑变迁,而社会科学的发展变化也是跌宕起伏、纷繁复杂。毋用置疑,将这一过程系统地进行细致而又严谨的梳理,一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任务的繁重也可想而知。日前,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布会上,各卷的主编交流了编后感。从中能体会编者们的编纂思路及寄予其中的期许。本刊选辑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尽管各种以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人性和道德为名义的现代化怀疑论思潮始终不绝于途.已经成为历史行程的严重羁绊,但是只要洞见历史实践的基本规律,秉持科学、理性和辩证的思想方法,就依然能够清楚地把握现代化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社会主义和人类道德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又名“内容产业”或“创造性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迄今都没有统一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关于文化内容的创造、生产和商业化的产业,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双重属性,其一是经济属性,知识和劳动密集,创造财富和就业;其二是文化属性,传递价值观、思想和民族属性,促进和维持文化多样性。 文化产业自古就有之,但21世纪的文化产业,代表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一种新潮流,并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事实上,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历程的理性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 2 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最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理论流派。现代化理论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各种现代化现象、现代化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和思索 ,对未来的现代化远景和道路进行了设想 ,对我国现代化目标的胜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民问题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始终,只有在一个国家充分实现城市化后才能最后解决。西欧拉美等地的农民转变有其历史与环境特殊条件的影响,而东亚的“小农制”模式缓和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难免遭受的苦难,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解决我国目前的农民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尤其是由主要在城市解决农民问题而不只是在农村解决,转向主要依靠个人与社会来解决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依赖于政府与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