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世致用"一直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价值取向.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完备编年史<左传>中,作青者明确提出史学著作的目的有两个"上之人能使昭明"和"您恶劝善",即"经世致用".到了后来"懦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青以为名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安者也"当然,经世意识的强弱显隐程度,在不同学派间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清代台湾妈祖信仰十分兴盛,也产生了很多的有关妈祖信仰的碑刻。这些保留下来的碑刻是研究清代台湾地区妈祖信仰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研究这些碑刻对保存和传承妈祖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清代说唱文学北方鼓词的重要一支,是中国鼓词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产物,是以清代“旗人”阶层为社会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曲艺。考究子弟书曲文,可以理性分析其中所表现的八旗子弟形象;从其描述和评价中,可以对形象背后所体现的特殊文化内涵进一步作出阐释研究;可以从中寻找一种新的启迪,为民族说唱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华法制文明历史上尽管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法制文明的进步,传统法上的搜查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清代法制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高峰,其搜查制度也比较完善。清代对搜查的主体、搜查的对象、搜查的执行方式、搜查主体的责任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并且体现出有效保障原则、遵循令状原则、合理根据原则和针对性的搜查原则,以及鲜明的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律思想和人本主义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5.
明代处于一个开新与沉暮的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其治安思想经历了一个沉幕到开新、由专制到民主的发展过程,在法制、愚民、中庸、变通、民本五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刑用重典、求治防乱;道统天下,礼正纲常;情法交申、宽猛相济;审时度势、趋时更新;重民保民,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6.
著名民国史专家唐德刚教授不但在口述历史领域享有盛誉,其在史学思想主张方面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如,口述历史写作理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史学家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处理方式、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过渡时期建成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与毛泽东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在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对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特别是其标准和时限都提出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特别是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毛泽东关于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又不都是成功的。他在建成社会主义标准上的更加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在建成社会主义时间上的急于求成、超越阶段,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今天的鉴戒。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是指科学技术满足人们和社会物质文化需要所取得的进步与革命。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改善、劳动者素质和物提高,以及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等。当前,科技进步异常迅速,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促进本国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识。江泽民同志对科技进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他对于问题的认识和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科技进步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的科技进步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的科技进步思想,对于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振兴我国经济、实现跨世界的宏伟蓝图有着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俄国人民群众因缺少文化而不能直接参加管理,而且一些共产党员也因文化低下而缺乏管理才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采取这样的体制:一是由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实行专政,代替人民对社会和国家事务进行决策;二是由专家及行政官员代替人民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进行管理。而且,由于各种人才的奇缺,不得不把沙皇时代的旧官吏及其工作人员请回来,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机构中担任职务,这样就使得苏维埃国家机关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除了外交人民委  相似文献   

10.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律思想家,亦是治安思想家与实践家。其治安思想与实践体现为: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什伍连坐制度;建立上计与集权制度;体现以刑去刑和弱民愚民的治安思想等。这些思想与实践对于强化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大清著作权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保护的成文法,尽管只是短暂适用,但其价值却十分巨大,它所显示的理念与我国传统的版权观念相比有着革命性的转变。清末版权法律文本产生的主观诱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近代思想家们对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版权制度进行“主体性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在筹设审检厅的过程中,法官选任成为清廷不可回避的问题。审检厅试办时期,法官任用没有明确的标准,经历了督抚自行掌握到法部随机选拔的过程。《法院编制法》确立了考试选任的制度,法官选任开始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但是,任用旧人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过去的论者往往将之归咎于新式司法人才短缺,事实并非如此,新式司法人才短缺只是清廷违法任用旧人的一个借口而已。  相似文献   

13.
清末(1895—1911)中国外交官的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体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显示出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清末中国外交官的专业素质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外交官有着很大距离,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代诗学史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学相比前代诗学,具有文献丰富、作者众多、流派纷繁的特点,现有的研究由于视角单一,同时缺乏对文献的发掘和关注,视线集中在有限的少数问题上,遮蔽了清代诗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对清代诗学研究的方法谈了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清朝时期中国的50多个民族社会生活习俗不一,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生活习俗无小事。它时刻与时代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晚清外交适逢千古未有之变局,外力冲击日益严重,社会转型日渐剧烈,国人对近代外交的认知日加深化。随着清季社会的变迁,清廷遣使驻外经历了从最初的抵拒,到不断地变通、调适,最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拟对此做一系统探讨,以见晚清社会变迁于遣使驻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清新刑律》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是中国刑法史上开天辟地的选择。其对传统分类的摒弃,对最先进的西方(尤其是德国)刑法理论的借鉴,充分体现了中国刑法近代化的路径之一———法律移植。通过对这种移植的优劣得失进行评价,便于对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许多学者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清代晚期,事实上,从清代中期学者的妇女观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可以说,从清中期学者的妇女观到清晚期学者的妇女观的嬗变,与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到异军突起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报纸在近代外交中具有重要作用。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外交部门的机构设置中凸显了对外报的重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清政府也能够将外报作为获取外交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以此作为外交决策的重要参考。对外报的重视与利用体现了这一时期统治阶级外交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