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前段时间,一个"陕西延安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被广为传看,引起热议。随着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跟踪解读,"陕西延安城管暴力执法"一时成为社会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之所以成为热点和焦点,一方面,在于城管暴力执法是个老话题,时不时见诸报端,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和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在于这次延安城管暴力执法手段之恶劣,"双脚跳起踩头",确实让人无法容忍;再一方面,正如人们所猜测的一样,当问责的时候,又是"临时工"所为,让人嘘嘘不已。  相似文献   

2.
韩伟 《传承》2015,(2):22-23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作风也并没有过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前存在的党内脱离群众的问题,继续坚持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党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期达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刘少奇回延安,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  相似文献   

4.
《我在霞村的时候》(下面简称《霞村》)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延安《中国文化》上发表后,几十年的遭遇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作品问世不久,当时文艺界的一位负责同志曾写信给它的作者,说他读完作品后流过眼泪。可是,这样一篇催人泪下的作品,却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对它进行评论。一九四四年,胡风将丁玲在延安期间创作的七个短篇小说以《霞村》为书名编辑出版以后,有人特地为此书写了一篇书评,但也没有用只言片语谈到它。一九四七年,冯雪峰  相似文献   

5.
王实味的命运在1942延安文学事件中有着深长的意味。王实味并不是1942延安"新启蒙文学"的肇始者,他批判的锋芒也没有格外锐利,但他却成为1942年以来第一个为中国文学献出生命的作家。在抗战时期的延安,王实味遭此命运有其特定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他的性格特点,二是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三是他系统的、与延安文学思想对抗的文学思想,同时,国民党的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际,安康分局抓住机遇、精心布局、乘势而上,成功开行了安康至神木的"延安号"旅客列车。这趟列车的开行,沟通了陕南、关中、陕北三大经济区域,结束了陕西南北没有直达火车的历史。目前,"延安号"列车硬座上座率60-80%,卧铺上座率80-100%,成为安康分局的一列"热线车"。近日,中央级、省级、地市级电视台、报刊纷纷报道"延安号"列车开行的有关情况,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在这里,我谈谈在第五次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4,(2):148-148
正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为了记录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延安电影团成立,并立即着手拍摄第一部反映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青年冲破险阻奔赴延安、延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八路军的战斗生活和抵达延安的青年学习及开赴各地工作的情景等内容的纪录影片《延安与八路军》。影片由袁牧之编导,吴印咸等摄影。袁牧之写了影片的详细提纲,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进步知识青年,如何通过重重的封锁线,纷纷前来延安;第二部分介绍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第三部分主要反映八路军的战斗生活;最后一部分则又回到延安,描写从全国各地来的青年怎样经过学习后分赴前方各地工作。影片的主题反映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信念。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摄影队在陕北中部县(今黄陵县)黄帝陵前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组镜头,揭开  相似文献   

8.
正延安,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圣地,几十年来,我从课本中、从影视里无数次地听过看过了解过它的光辉历史,却从未真正地走进它,直到我参加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红色革命路线教育"集中培训,才有幸踏上延安的土地。在这里,一个个熟识的人物、一串串  相似文献   

9.
拜读延安     
<正>"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当站在延安的宝塔山前,凝望着山上灯火通明的宝塔山时,我心中不禁回荡起艾青的这句名言。延安,一直是我仰慕已久、心驰神往的圣地,尽管早已知道她并没有秀丽的风光,但她那特有  相似文献   

10.
武微波 《群众》2023,(5):72-72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延安五老”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主席在给徐老六十大寿贺信中称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模范践行者。纵观徐老的一生,“三个第一”正是他松梅品格之真实写照。革命第一,意志坚如铁,越是艰难越向前。“革命成功的时候,多一人少一人无所谓,正是因为革命失败了,我们才得干。”1927年,白色恐怖席卷全国,革命陷入低潮,许多人对革命避之唯恐不及。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进修班学员赴延安考察,这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间虽短,但感受良多. 感受之一:在延安,触动中国共产党之魂 一是体验到党与人民格外近.在枣园,当听到一曲熟悉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大家情不自禁地与延安人一起打起了腰鼓,扭起了秧歌,放声齐唱革命歌曲,在延河畔,延安的大嫂拉着学员的手,讲着当年毛主席的故事,大家边听边记;在窑洞里,朴实的陕北汉子叙述往事,令学员们久久驻足于黄土高坡上那个平常的小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身着戎装的讲解员把学员带入中国革命关键的13年,大家感叹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在杨家岭,走进党的"七大"会址,一眼看到那熟悉的会标,大家在当年毛主席作报告的讲台上摸一摸,在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将士们坐过的简陋的木椅上坐一坐,肃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8)
正数十年来,由于出家、两岸分离,贫僧对老母也没有尽孝养之道。直到1989年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花了5万美金在南京购买了一间宿舍,定名为"雨花精舍",让母亲可以在那里安养,并且请人协助照顾。不过,老奶奶经常对佛光山前去的心平、慈惠、慈庄、慈  相似文献   

13.
我要去延安     
正我要去延安,这是我多年的心愿。儿时从书本中了解的延安,过去从影视里感知的延安,早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圣地。今年9月,终于成行。来到杨家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窑洞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在那么紧张的时间里,运筹帷幄、日理万机、披星戴月的毛泽东,却写下了那么多光辉的论著。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  相似文献   

14.
西望延安     
戴宏锦 《人民公安》2011,(13):55-55
延安,仍是一座精神上的富矿,这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延安,红色圣地,革命摇篮。2011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随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红色之旅”一行33人.前往红色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旅游大巴飞驰在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迎面扑来又迅速退后.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一头扑进了延安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调查研究之风,《固临调查》是典型代表。该调查报告虽然涉及农民负担问题,但与"雷击事件"、大生产运动没有直接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乡村经济社会、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工作情况等。新时期,应继续发扬调查团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调研精神,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检查领导工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罗屿  刘建华 《小康》2013,(10):48-50
夫妻角色的缺位,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饱受寂寞与压抑之苦……"临时夫妻"映射出的,是农民进城后的种种现实之痛十年前,如果有人问王艳,如何看待"临时夫妻"。她会说",想都没有想过",因为"性是耻于开口的一个词"。如今,当记者把同样的问题抛给现年38岁的她,这位从2004年便离开家乡贵州到广东打工的女人,会淡然地答道:"到广东快十年,什么没有见过,什么没有听过?"她说,自己姐妹们私下里都说"临时夫妻"那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处于黑暗状态但却可以理解。"理解的基础,源自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延安     
黄健 《传承》2011,(16):4-5
延安,在电影《保卫延安》、诗歌《延安颂》等很多地方都有提起,贰元人民币上延安宝塔山的雄姿,延河水的湍流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而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永远在激励、鼓舞和鞭策着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延安     
黄健 《传承》2011,(6):4-5
延安,在电影《保卫延安》、诗歌《延安颂》等很多地方都有提起,贰元人民币上延安宝塔山的雄姿,延河水的湍流成为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而延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永远在激励、鼓舞和鞭策着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19.
特定的革命环境需要新的理论生成,复杂的社会生态需要新的建设路径。无论是从入陕之初的乡建探索,还是最终被诠释为中共革命的"延安道路",延安时期可谓是中共与乡村社会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历史时期,也是乡村建设的延安方针与乡村实践的延安道路实现了并行不悖、难分轩轾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中共一方面需要依据客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构建新的乡村建设思路;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的客观实际以及民众的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共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由此而形成的乡村建设道路,既体现着浓重的"延安色彩",同时也带有当初条件下的时代面貌和"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20.
何雨伽 《小康》2011,(8):113
冰心曾说:"如果这世界没有女人,将至少少掉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喀布尔女孩》便是一个有关女人的故事,一段在塔利班统治下挣扎生存的女性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